新女性題材劇的正確打開方式,《愛的理想生活》用鮮活群像感染觀眾

2021-03-03     新劇觀察

原標題:新女性題材劇的正確打開方式,《愛的理想生活》用鮮活群像感染觀眾

作者 / BJT

女性群像劇進入「井噴」期,已成為2020年劇集市場的一大創作現象。

一邊是「姐學」發酵,30+女性持續占據輿論C位;另一邊,題材同質化競爭嚴重,觀眾的期待閾值隨之調高。站在風口上的女性題材劇,面臨著「不破不立」的新命題。

昨日開播的《愛的理想生活》,在這個命題上,交出了自己的思考。

該劇改編自朱德庸的經典漫畫《澀女郎》,由李江明執導,沈嚴監製,騰訊影業、閱文影視、樂融融影業、谷元文化、力天影視、威克傳媒、三次元影業出品,殷桃、宋軼、趙今麥、夏若妍、胡連馨主演,講述了五位性格鮮明、經歷迥異的都市女性,在經歷形形色色的生活困境之後,最終找到自我的故事,已於昨日起在湖南衛視金鷹獨播劇場正式開播,騰訊視頻、芒果TV全網首播。

經典IP新演繹,勾勒新時代女性群像

1992年,朱德庸創作的漫畫作品《澀女郎》首次出版,迅速風靡華語地區,成為一代女性心中必讀的婚戀寶典之作。29年後,時代發生了變化,當年追看《澀女郎》的女性讀者已經進入下一個人生階段,此時再來開發這樣一個經典IP,創作者既要留住原著的「魂」,又要做出符合新時代語境的新表達。

《愛的理想生活》沒有讓觀眾失望。

關懷女性命運、關注女性內心、尊重女性視角,用女性獨有的智慧和幽默,去解構、應對婚戀、情感、生活等議題,這是《澀女郎》原著漫畫的精神內核,《愛的理想生活》沒有丟掉這個「魂」。與朱德庸原著漫畫一脈相承,該劇設置了幾位性格鮮明的女性角色,旨在聚焦現實生活中具有代表性的幾種不同類型都市女性,勾勒一幅飽含現實關照意義的都市女性群像。

三位首發女主人公一出場,就拋出了三種女性困境。

婚姻是人生的必選項嗎?這是困擾很多當代女性,尤其是一些30歲+女性的大難題。溫如雪的答案是,NO!

身為高端婚禮策劃師,這個人物卻是以「婚姻免疫者」形象出場的。信奉「活得瀟洒」的人生信條,婚姻不是30歲+女性的必需品,颯且自由、美而自知的「硬核」形象,讓這個女性角色閃閃發光。

女性應該為婚姻辭職嗎?劇中,戴希希義無反顧做出了辭職的選擇;劇外,這個問題卻引起了廣大觀眾思考。觀眾的選擇不一定與戴希希一致,戴希希也並非手握標準答案,可從劇內到劇外,這個議題引起了討論,至少證明,《愛的理想生活》對女性情感命運的關注並非浮於表面,而是有著很強的現實指向性。

職場「飛升」,意外偶遇前男友,需要避嫌嗎?看似簡單的問題,背後卻是職場女性所面臨的尷尬境地:你的努力要麼得不到回報,只要得到一點回報,別人就會無限在意你的外表、八卦、情感經歷……總之就是一切和努力無關的東西。

女強人丁薈橋並不拖泥帶水,爽快回應:姐靠真本事升的職,憑什麼為了一段過期的愛情放棄?面對此等滿分答案,觀眾只能大呼:乾得漂亮!

有繼承,也要有巧思。要想讓一個29年前的經典IP與當代觀眾共情,《愛的理想生活》做出了新嘗試,這從兩個人物的深度挖掘上可見一斑。

第一個是溫如雪。

從「女為悅己者容」到「悅己而榮」,在全新的時代條件下,這個人物在「外表迷人」和「感情經驗豐富」的設定之上,顯得更洒脫、更自我。正如她自己所說,與其追求皮相上的萬人追捧,不如信奉內心的唯我獨尊,在「容貌焦慮」困擾當代女性的輿論環境下,這種進步,才是女性勵志劇的正確打開方式。

更有趣的一個人物,戴希希。

開播到現在,這個角色一直是輿論的焦點所在。

3月1日,#宋軼好嫁風穿搭#話題登上微博熱搜,一時引起波瀾,後來宋軼本人和劇方紛紛表態,表示是劇中角色的表達,「無意冒犯」。

所謂「好嫁風」,一般是指女性穿衣打扮受到異性、長輩青睞,凸顯女性婉約氣質的風格。客觀講,這確實是戴希希在劇情剛開始時的風格。從另一種角度來看,「好嫁風」是「結婚腦」的一種表現,這也是戴希希這個角色所處在的人生階段。從已經播出的劇情來看,與其說她是「結婚狂」,不如說她是個「人生計劃表」的完美踐行者,在合適的年紀結婚,雖然未必是她真正的追求,但卻毫無疑問是她認為自己「應該追求」的東西。這是她的執念、她的迷惘,也是她成長的起點。

從劇作角度講,戴希希這個人物引發的爭議,恰恰說明了人物與現實之間的聯通,以及故事帶給觀眾的思考。

以往的女性勵志劇容易犯「觀點先行」的毛病,一上來就粗暴地輸出價值觀,效果適得其反。《愛的理想生活》更像一幅徐徐展開的都市女子婚戀圖鑑,將人生階段不同、思想觀念不同的人物群像向觀眾毫無保留地敞開,至於觀眾會因此而被激發出何種問題和答案,則並不做出太強的預設,每一個觀眾都可以有自己的答案。

「姐姐來了」一詞曾在今年擊中無數女性,成為席捲網絡的「她力量」;如今,「澀女郎」來了,一樣帶來了力量。

劇中,人物弧光展現的是新時代女性力量,自立自強、積極向上;劇外,五位女主人公的故事,反映了當代都市女性在現實生活中可能會遭遇的情感、職場問題,女性觀眾可以從某一位「澀女郎」身上找到自我投射的影子,並在她們的激勵下,活出自我本色,成為更好的自己。

新組合、強CP,演繹浪漫愛情故事

如上所述,《愛的理想生活中》包含了對當下熱門情感話題和社會議題的回應;但同時,這又是一部為年輕觀眾量身定製的青春情感劇。幾對男女主人公上演的浪漫愛情故事同樣亮點十足,令觀眾欲罷不能。

官宣之初,演員陣容上的新鮮感、角色之間的CP感,就曾引發熱烈討論。

大滿貫視後殷桃和實力派男演員楊爍在劇中首次合作,「男女雙強」的溫如雪&白相聞,主動出擊的高端婚禮策劃師PK欲迎還拒的頂級料理大廚,兩個人都是戀愛場上的實力高手,也都是對自己的 「定力」絕對自信的不婚主義者,就此展開了一場勢均力敵、見招拆招、有來有往的愛情極限攻防戰,看點十足。

宋軼、魏大勛兩位優秀的青年演員,顏值與「流量」兼具,男俊女靚,他們組成的戴希希&段序是一個「女高男低」組合,內心不成熟的白富美遇上自尊心強的理性暖男,面臨的困境獨一無二,追愛之旅,坎坷頗多,但只有靠他們自己才能解決。

「90後組合」夏若妍&王宥鈞,一個是台灣御姐模特,一個是初出茅廬的內地新人演員。劇中,二人飾演的丁薈橋、羅商,僅靠顏值就已經足夠迷人,更兼走的是時下熱門的姐弟戀路線,獨當一面的女強人×年下男,感情線何去何從,令觀眾好奇不已。

已播出劇情中,幾對主CP並未一一亮相,但前幾集戴希希&段序的高能互動,還是讓看過的觀眾捧腹,並且從中察覺到一絲另類甜蜜。

「瓶裝水我也不要了,你不用進來了!」

「如果你覺得堵車的話,那就坐地鐵吧。」

後續劇情中,直男式「注孤生」的段序,如何跟自己「嫌棄」的戴希希看對眼,也是一大看點。

抵達現實,不生搬硬套的閨蜜情更好磕

《愛的理想生活》的主人公是五位女性,閨蜜情的展現必不可少。以往的同題材劇集中,對女性情感的關注並不少見。但真正的難點在於,幾個年齡不同、階級不同、教育背景不同的女性,最終成為親密無間的閨蜜,背後必然蘊藏著大量的必然性和偶然性因素。如何將這些因素巧妙地安排與呈現,考驗著創作者的功力。

《愛的理想生活》做了一種聰明的處理。

五位女主人公的年齡、職業、階級這些外在身份標籤不盡相同,但身為女性的共同體驗、敏銳的同理心,促成了她們的意氣相投。

首次會面,溫如雪對戴希希的情感觀並不認同。一個情場上「身經百戰」的御姐理解不了,家世、身份都很體面的白富美,為什麼如此執著於婚姻關係?年齡、職業、階級鴻溝擺在那,初次相見沒有看對眼,正常。

而後,在處理女下屬和戴希希未婚夫曖昧關係這件事上,溫如雪對戴希希的認識有了轉變。咖啡館裡,戴希希咄咄逼人,誤會溫如雪與未婚夫有不正當關係,一向敢於懟天懟地對空氣的溫如雪,面對這樣一頂天降大鍋,一反常態選擇了隱而不發。個中因由,在事後與丁薈橋的閨蜜談話中得到了解答:「戴希希『不知天高地厚的單純和自信的欠抽樣兒』,像極了大學時的自己。」

類似的情感經歷,加之女性天生敏銳的同理心,讓溫如雪下意識地選擇保護不知道真相的戴希希,呵護了她對婚姻的幼稚但美好的憧憬,也讓兩人之間的羈絆進一步加深。無論從戲劇真實還是邏輯真實的角度來看,這樣的情節鋪陳,都是合情合理的。

用合乎人物自身邏輯的框架,讓五位主人公自然而然地走到一起,讓閨蜜團之間的互動更有說服力,這是《愛的理想生活》高明之處。在戲劇真實和生活真實的雙向驅動下,五位女性發自內心地相互共情,體驗對方的喜怒哀樂,成為彼此最強大的後盾和最包容的港灣,體現出更真實可感的當代女性情誼。

在相親飯局之後,丁薈橋一眼看穿溫如雪假醉,一句「行了,都看不見了」,就能看出兩人多年的默契。二人在車內互相交流「該不該分手」的那一段,完全是兩個成年人在成熟地交流自己的看法,允許對方有跟自己不一樣的觀點,也能毫無顧忌地傾訴自己的看法,這是現實生活中,當代女性普遍嚮往的完美人際關係。

伴隨著後續劇情的持續展開,五位「澀女郎」將同住一個屋檐下,屆時,五種不一樣的價值觀激烈碰撞,五抹不一樣的色彩彼此交融,其精彩程度,可以想見。

在堅持自己的個性這一問題上,五位女主人公無一例外地選擇「正面剛」,在生活的種種磕絆中顛簸前行,不惜付出巨大代價,也要活出自我本色。同時,在婚戀愛情的主題上,眾人不同愛情觀念所帶來的多樣浪漫,又體現了「柔」的力量。最終,「剛」與「柔」兩種力量,相濟體現在閨蜜情感中:在這個情感共同體當中,每個人都能獲得無條件的溫暖、包容和共情,又能汲取最強大的力量去實現自己的夢想,讓每個人都成為自己的「萬人迷」。

剛柔相濟,方是「她力量」。在女性題材影視作品爆發的當下,《愛的理想生活》給出了自己的態度。不諂媚迎合,不標新立異,既討巧,也討喜,這樣恰到好處的用心之作,觀眾一定會「收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QBf-XcBMMueE88ve3O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