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必戴的6大寶物,你可能一個都沒有

2021-04-16   收藏界雜誌社

原標題:古人必戴的6大寶物,你可能一個都沒有

「愛美之心,人皆有之」!從古至今,無論男女,對美都有一種極致的追求,古代女子以塗脂抹粉綾羅綢裙,來美化自己,男子則以配飾來提升品位。今天小編收集了古代男子常用的六款最常見配飾,跟大家分享一下。

01

扳指

扳指的前身是韘(shè),最早之前是騎射時,用來保護手指的一種用具,後來慢慢演變成權利、地位的象徵。在古代,一般都是皇親國戚,豪門貴族才能佩戴的,佩戴 玉扳指也可說是玉的帝王政治學的表象。

在清朝的眾多皇帝當中,許多都喜愛玉扳指,尤其是乾隆皇帝,更是與扳指有著很深的淵源。他有一首御製詩《詠射鹿玉韘》「快馬飛生耳後風,浮麋數肋中無空。漫言刻玉占佳兆,發羽抨弦屢此同。」這首詩正是乾隆帝為玉扳指所著。

在清朝,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製者為最多,貴族扳指以翡翠質者為上選。李蓮英就曾有一枚 翡翠扳指,現在價值高達到了2億元,目前被收藏在首都博物館,堪稱鎮館之寶!

翡翠扳指 首都博物館

02

蹀躞帶 (dié xiè)

蹀躞帶,俗稱腰帶,這個腰帶是一種多功能的腰帶,它是從魏晉時傳入中原的,到了唐代一度被定為文武官員必佩之物,而且一定要把七種東西掛在上面,分別為算袋、刀子、礪石、契苾真、噦厥、針筒、火石袋,俗稱「 蹀躞七事」!

在盛唐時期,從皇室宮廷到普通達官顯貴,均以配用玉帶為榮。從玉帶的底色還能將其官階體現出來。據兩唐書的記載,最高等級的 玉帶底色為紫色,整條玉帶由十三塊組成。

隋煬帝墓出土蹀躞帶

影視劇中那幫浪跡江湖的武者並不是把酒壺笛子和刀劍掛在腰帶上,而是使用蹀躞固定於腰間!

影視劇中演員佩戴的蹀躞

03

帶鉤

如果說 蹀躞帶是腰帶,那帶鉤則相當於我們現在的皮卡帶,它是指的古代貴族和文人武士所系腰帶的掛鉤,帶鉤的不僅僅是皮帶扣還能束衣,更是一種身份的象徵!

清代翡翠鉤

清代白玉龍首帶鉤

漢代龍鳳帶鉤

西漢銅鎏金帶鉤

帶鉤主要用於鉤系束腰的革帶,多為男性使用,多採用包金、貼金、錯金銀、嵌玉和綠松石等工藝製作,非常精美。

04

玉佩

「君子無故,玉不去身」。古人對玉佩的熱愛不是因為玉的貴重,而是源於玉的品格。玉佩歷來受到士大夫、文人雅士的厚愛,他們以玉喻身,用玉的品質作為自身德行的標準。正所謂「謙謙君子,溫潤如玉!」古代男子佩戴玉石時刻提醒自己,要讓自己的性格像玉石一樣溫潤內斂,不張揚不輕浮!

目前市場上可見到的玉佩掛件,既有中國傳統文化,又有現代東方文化與西方文化相結合,各種文化的融合,大大提高文化藝術內涵,根據雕刻圖案的不同表示不同的寓意。

05

扇子

中國扇子文化起源於遠古時代,我們祖先在炎炎夏日取植物葉片或禽類羽毛進行簡單加工,用來擋太陽、生風。

「以木曰扉,以葦曰扇」,最早的扇子是用葦做成的權力象徵物,扇子起初的功能並不是用來納涼,而是統治階級為了彰顯自己的地位與特權的儀仗扇。因扇子多見於皇宮中,所以扇子又叫「宮扇」。

隋唐之後, 羽扇與紈扇大量出現,而這時期的文人墨客喜愛把玩扇子,視其為「 懷袖雅物」,一些詩人詞人,除了飲酒作詩,經常邊搖紈扇邊吟詩作賦。

影視劇中江南四大才子手中的摺扇

影視劇中諸葛亮的羽扇

06

佩劍

劍,古代兵器之一,屬於"短兵",素有"百兵之君"的美稱!

越王勾踐劍

劍是武器,也是佩飾。在古代只有帝王、諸侯、大臣、武士佩劍,庶民不得佩劍。劍就成了一種身份的象徵和標誌,許多人用劍劃出了自我與他人的界限。

配飾的世界裡不只有女子,還有男子,而且也可以珠光寶氣、謙謙君子、玉樹臨風。這些古代男士的配飾,大家最喜歡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