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一項值得推廣的教學措施!
在四川達州胡家初中一個班級,一共有62名班幹部,這個班級最特殊的地方是,班裡62名學生人人都是班幹部,班主任說,最初是讓大家自願報名班幹部,但是學生們的積極性並不高,後來李老師採用全班集體參與管理的方式,就連電燈,電扇,還有樓層的男女廁所都有專門的學生管理。
非常讚賞這位老師的做法。
jason班級在初入學時也是採用這種管理方式,讓每個孩子都參與到管理,大到班長,學習委員,小到小組長,各科課代表,甚至包括管理空調的,管理開燈關燈,管理桌椅的,每個孩子都被賦予責任,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特權」,而且每個孩子的職位也不是固定的,如果表現不好,還會實現輪換制,採取競爭上崗的方式,這種方式極大地調動了每個孩子的積極性。
在之前的文章中,我曾經寫過有關角色期待效應,對於孩子來說,無論是老師還是父母,如果能給與孩子角色期待的力量,是很容易引導孩子走向優秀的。
02.孩子成長中3種角色期待的交替作用
角色期待效應,是指孩子在社會公眾或者是身邊人的影響下,真正成為那種角色的過程。
每個孩子的成長身邊都有3種角色認知在交替著影響到孩子:
第一種是公眾的角色認知,屬於一些常規型的角色期待,比如說大家會認為好孩子就是學習好,乖巧,只要提到某某學生是好學生,一定離不開那幾樣固定的想法;
第二種是每個人對自我的角色認知:每個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會受到身邊父母的影響,像有的家長本身自視甚高,平日裡的行為舉止,不知不覺就影響到孩子,孩子也會因此自視甚高,所以會出現「我爸是李剛」這種現象。
第三種就是身邊人對孩子的角色期待,並有意識地進行培養,會讓孩子進入到某種角色中,比如父母期望孩子自律,獨立,更有擔當,就需要在日常小事中,真正將孩子視為已經是這樣的角色中,才能激發孩子的熱情,在角色意識的驅動下,孩子會慢慢地從「角色期待」到真正變成了那種「角色」。
這就相當於孩子從他律走向了自律。
美國著名的心理專家羅森塔爾和雅格布森曾經給小學的孩子做過一次測試,隨機選取了一些孩子,告訴老師這些孩子經過測試是非常具有潛力的孩子,隨後他們離開了學校,當他們再次來到學校收集數據時,發現這群被特意指出的孩子改變很大,都比之前更加優秀。
這就是一種心理暗示的能量,也是孩子對於他人的角色期待的一種反饋,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在任何時候,都相信孩子,給孩子正面的期待和言語,孩子會變成你想要的模樣。
父母該如何利用角色期待促使孩子變得越來越優秀?
1.父母為主力,學校為助力
學校有激勵孩子的措施固然好,但是如果學校沒有相應的教育措施,父母也要擔負起這個責任來,因為每個學校,每個老師都不會陪伴孩子一輩子,真正時時刻刻影響孩子,陪伴孩子一生的是父母,所以父母要明確自己的責任,不要將全部希望寄托在孩子遇到好老師,上個好學校身上。
這是很關鍵的一項認知。
2.你期待孩子什麼樣,就把孩子當做真正那個樣子來看
每個父母對孩子都會有期待,希望他們乖巧伶俐,懂事聰明,學習不用管,生活很自理,但是父母平日裡做的卻往往沒有把孩子當做是此類角色。
希望孩子自理能力強,卻會在孩子小時候不斷替孩子包辦一切,看見孩子不會繫鞋帶就直接幫他買一腳蹬鞋,看見孩子系扣子慢就直接幫他繫上,在這種情況下,孩子如何學會自理自立?
當孩子慢慢長大時,父母希望孩子愛學習,全身心撲在學習上,往往看到孩子在游離或者注意力不集中,就會非常生氣,採用呵斥貶低孩子的方式,孩子那時候的心思不是放在如何改善,卻放在如何對抗上了,更加無法做到父母所期待的。
因此,當你期待孩子成為什麼樣的孩子,一定要將孩子當做他已經是那個樣子來對待。
3.將孩子夸到你想要的模樣
在孩子遇到問題時,先挑出孩子已經做到的優勢上的來說,比如孩子最初寫字又丑又慢,家長們就可以挑出孩子具體在哪一筆上寫得好的地方,給予孩子最真誠的讚美,孩子受到鼓勵後,也知道了父母原來更欣賞那種寫法,自然會按照那種。
前幾天的一檔講述孩子小課桌的節目,傅首爾做主持人,凱凱是一個一年級的孩子,一個暑假就做了300多張卷子,但是他的媽媽依舊不滿意,認為他做得還遠遠不夠,凱凱永遠得不到來自母親的肯定,提起媽媽,也是一臉愁容,但是傅首爾坐在凱凱身邊時,馬上就對凱凱說:天哪,你怎麼這麼優秀啊,這是誰家的孩子啊?經過傅式各種花式夸法後,凱凱開始露出了笑容,並且更加認真了。
4.除了直接誇獎法,也可以使用間接激勵法
阿黛爾·法伯和伊萊恩瑪茲麗施是國際著名親子溝通專家,她們寫了一部風靡全世界的教育書籍《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怎麼聽孩子才肯說》,這本書上也提到過一個方法,就是利用旁聽法,可以選擇孩子在身邊的時候,故意給其他人打電話,提及孩子進步的地方,孩子在「無意」中聽到這個誇獎後,會心裡美滋滋地,下次會更加努力地照那個方向做。
在如何夸孩子上面,父母也要有方法有策略,才會讓孩子更加心悅誠服。
結語:
心理學家羅傑說:一旦對個人真誠地加以尊重,理解學生們的內心世界,當這種態度出現,就會出現激動人心的事情。這裡所得的報償不僅是體現在分數和閱讀成績上,在更難達到的品質,比如更強的自信心上,以及創造性上,還有對他人的喜愛度上,都會有更大的提升。
每個孩子都如同一粒種子,只有父母不斷挖掘他的內在覺醒力,孩子才會越來越優秀。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N8junQBURTf-Dn583X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