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具欺騙性,這六大涉農騙局已讓很多人中招!麻煩轉發提醒

2019-11-06   新華融媒大三農

當下,不少地區正在大力培育農民合作社、農業公司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這本應成為農業現代化、農民致富的有效渠道。然而,一些不法分子打著「新型農業」「網際網路+農業」等幌子,通過搞「共享農業」、辦「合作社」等手段,編造出種種吸引眼球的賺錢噱頭,許以高額回報,引誘農民參與投資。

今天我們來做一個盤點,聊聊農業領域裡那些騙子的慣用伎倆,希望農民、農業創業者、投資者都能擦亮眼睛。

假「扶貧」,真騙錢

騙子:買我們公司的這種券,不僅可以在相應的電商平台上購買物品,還可以像股票一樣升值,最重要的,這是扶貧項目,您的每一筆投入都是為脫貧事業貢獻一份力量......

案例

2017年10月17日,深圳市人民檢察院曝光了深圳一匡農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一匡農業)的「零點扶貧」傳銷式騙局。

「零點扶貧」對外宣稱,自己是某家大集團公司旗下的子公司,早在「零點扶貧」之前,一匡農業就已經多次開展詐騙活動。

他們在「農聯匯」發行一種商品預售券— —農商劵,稱使用此券不僅可以在相應的網站上購買商品,還能像股票一樣升值,轉手銷售也能賺一筆。

另外,這個平台還推出了一種「零點扶貧」的項目,只需要投資一萬元以上購買其平台的農產品,就能獲得6%、12%、24%不等的返利收益,直到返還至4倍的收益為止。

為了騙取更多人加入,他們開了大大小小數百場不等的發布會,2017年6月甚至在重慶開了一場聲勢浩大的萬人慈善晚會,並且利用十餘位明星為其站台造勢。

隨著加入的人越來越多,「農聯匯」很快就出現了問題。2017年4月初,「農聯匯「商城平台突然停止返利,而且也無法取現,很多投資者的資金無法提現,才發現入了傳銷的局。

注意:按照《禁止傳銷條例》規定,不管如何包裝,只要符合三個特徵即可認定為傳銷:交入門費、發展下線、通過直接或間接發展的人員數量來計算報酬。

騙子

「我是扶貧辦的,你有6000塊貧困金來領一下」

冒充扶貧工作人員,在電話里或者簡訊中一般會做如下表述:扶貧補助已經到帳,為了避免您提取過程中遇到問題,我們會在某個時間,在某銀行、某指定的存取款機器中,專人引導操作。然後騙子們會通過提前改裝這台ATM,從而輕而易舉的複製到受騙者的卡片信息。

注意:領取扶貧補貼一般不會要求貧困戶到ATM機上操作,一旦接到類似電話或者簡訊,基本可以判定是詐騙。

如果在家裡或者村子裡遇到自稱是扶貧幹部、銀行工作人員的,可以要求對方出示工作證件,如無法出示證件,可以告知村鎮幹部或者派出所,如果有證件,但是不能辨明其真偽,可以要求對方聯繫村鎮幹部,然後在村鎮幹部的陪同下,再進行入戶調查。記住,當你提出這一點,如果是騙子,有90%的機率他們會立馬撤走,停止行騙。

掛果收益權騙局

近年,有一種「網際網路+農業」的獼猴桃種植項目,宣傳稱投資人出一部分資金,即可購買該公司20棵獼猴桃樹30年的掛果收益權。

騙子公司稱,只用交納6000元,即可享受到11800元的權益,如果能夠拉來更多投資人,還會根據情況獲得不菲的獎金。用戶一旦繳納費用,公司就出事了,公司老闆也跑路了,公安機關找到他取證時,很多投資人才知道陷入了傳銷騙局。

注意:這種詐騙手段與前面的「扶貧+投資」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利用高收益、高回報來誘惑你,拿到錢後就跑路。

訂單農業騙局

騙子

銷售也不用愁,你只管種,到時候我們來收。

案例

2001年起,一家名叫海南錦繡大地的公司,利用媒體宣傳種植米邦塔食用仙人掌能致富的廣告。

該公司稱與種植戶簽訂包銷合同,種一畝仙人掌,三個月就能收穫,保證一年至少收入6萬元。

這種「公司+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吸引了廣大種植戶的參與。最終,大量無人回收的仙人掌,只好割下來喂豬。

注意:凡是高價炒作的種源,凡是品種新奇且高價回收的,基本上都是騙局。簽訂單時說得天花亂墜,收完錢後無一不是卷錢走人。

新型農業騙局

「不法分子通過辦『合作社』、搞『共享農業』、推出APP等方式引誘會員認購果樹菜地家畜等產品獲取收益,進行非法集資後跑路,誘騙不少農民上當。」山東省公安廳相關負責人介紹。據統計,2019年以來,山東涉農領域案件增長幅度較大。

案例

在某生薑專業合作社非法吸收公眾存款案中,彭某某控制的合作社從成立之初便脫離營業執照上的經營範圍,違反國家金融管理法規,以高息為誘餌,面向社會不特定公眾,通過發展代辦員,以宣傳單或者代辦員口頭宣傳的方式,公開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

以年息5.13%吸納存款,再以1.2%的月息放貸的運營方式,公開向社會公眾非法吸收存款1454萬餘元,涉及人員653人。最終,法院以非法吸收公眾存款罪,判處被告人彭某某有期徒刑六年六個月,並處罰金15萬元。

注意:此類騙局有四個特徵,一是打著合作金融旗號;二是公開設立銀行式營業網點、大廳或營業櫃檯,可出具「存摺」「存單」;三是雇用農村地區銀行機構原業務「代辦員」;四是案件集資參與人單筆投入案值普遍不高。

農村合作社騙局

案例

2016年7月,河北滄州南皮縣寨子穀物種植專業合作社的法人代表徐書生跑路。他通過鎮上各村的信貸員,吸收了800餘戶村民至少2600萬元存款。

徐書生只做了兩件事:一是拉了15個自己的親戚和同學進來當信貸員,對外宣稱:寨子合作社,存款利息高。二就是跑路。就這樣,他成功借用農村合作社的名義騙了800多戶農民。

注意:「合作社」無論偽裝的精妙與否,總會有漏洞百出的破綻,比如大額資金並非流向農業領域、天上掉餡餅的高額回報、核心層的生活現狀變化等。需要細心留意。

造林大騙局

案例

山西代縣雁州專業造林合作社以國家積極培育活立木市場為由,與晉北很多農戶簽訂活立木交易「保賺林」合同,騙取巨額資金。

56歲的村民任美蔦告訴記者,考慮到自己和老伴年老後沒有退休金,就想著把錢存到這「保賺林」裡面,但是現在代理員們都被警察抓了,就盼望著國家能把這些錢給追回來。當初任美蔦覺得駐村代理員老劉人不錯,值得信任,就往裡面存了3萬多元,沒想到卻上當受騙了。

注意:「萬里大造林騙局」為何至今還有人深信不疑?主要是很多農業圈朋友對「造林」了解甚少,騙子通常都會利用群眾對某個行業比較陌生的特點,編織關於產品、市場、高科技等方面的謊言,虛構一個高收入、高盈利的產業鏈條。
城裡套路深,我要回農村

農村路也滑,人心太複雜

我們阻止不了騙子行騙,但是可以提高自身的辨別能力,擦亮眼睛。
其實,再高明的騙局都會有破綻,只是因為我們太想做成這筆生意或太想趕緊把貨賣出去的心理,在利益誘惑下失去了該有的判斷力。

做農業本就不是一個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當「好事」真的降臨到頭上的時候,需要謹慎謹慎再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