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被稱為「減負年」。
1月18日召開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強調,今年要下大力氣為教師減負,要把教師從「表叔」「表哥」中解脫出來。
9月9日,《關於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進一步營造教育教學良好環境的若干意見》審議通過,意見提出:嚴格清理規範與中小學教育教學無關的事項,切實減輕中小學教師負擔,讓中小學教師潛心教書、靜心育人。
在國家一再強調為教師減負的背景下,基層學校「教師減負」落實得如何?我們徵集了一些一線老師、校長的反饋,按照他們的說法,上級部門攤派到學校的任務仍然不少,各類檢查、考核、評比活動仍然層出不窮,減負仍任重道遠。
老師校長們也對減負提出了自己的訴求與建議。您支持嗎?一起來看。
「減負年」,負難減
2019年年初的全國教育工作會議上,教育部部長陳寶生表示:「這些年來,我們一直在努力給學生減負,今天我要強調,教師也需要減負。」 這一消息傳出後, 即刻引起全社會特別是教育界的關注、關切與熱議。
「減負」倡議發出近一年,學校減負情況如何?
合肥市行知學校校長袁方正稱,除了發文件少了之外,其它方面沒有什麼變化。「上級部門的各類巡查、檢查有增無減,以10月為例,就有群眾安全感和政法滿意度測評的雙提升工作檢查、掃黑除惡專項整治、禁毒宣傳、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的各項任務、食品安全檢查、辦學目標考核等等。」
海南省瓊中思源實驗學校書記范效彬說:「雖然教育部把今年定位為教師的『減負年』,我們沒有感覺到實質性的改變,而且有負擔更重了的感覺。」據他說,城市創衛要參與,「雙擁」活動要參加,安全教育要培訓,讀書活動要反饋,精準扶貧有任務,均衡發展有責任,質量提升有標準,遠程研修有課時,日常管理有身影……「老師們就是『兩眼一睜,忙到熄燈』。」
上級攤派、考核檢查任務多,是校長老師們反映最多的問題。
蘭溪市一學校校長說,衛生、消防、公安、共青團、文明辦……各單位來校評估檢查名目繁多。平安校園、法治校園、文明校園、綠色校園、食品安全放心校園、智慧校園、健康學校、教育裝備示範學校、語言文字規範化學校……各類創建工作數不勝數。
「每一項活動都要有方案、有總結、有階段工作安排,還需要有過程印證材料做支撐,一項檢查評估下來,一所學校都是滿滿十幾盒甚至幾十盒檔案。上級領導來檢查考核,主要就是檔案資料,只有檔案齊全規範,檢查才能過得了關。」面對如此多創建活動的督導檢查,校長就成了「迎檢專業戶」,對上,要準備好彙報材料,對下,要時刻督戰,要召開學校領導班子會、中層幹部會、班主任工作會、全體教師會,成立相應的迎檢小組,層層布置任務。不僅疲於應付,更讓學生和教師分不清責任與工作的主次,教師「沉淪」在文山之中,無暇顧及教育教學。
山東省菏澤市曹縣第一初級中學老師趙中雲稱,在創建衛生城市活動中,「課可以中斷,衛生不可以不打掃。地上不能有一片落葉,老師學生隨時做好打掃衛生的準備。」他怒問:「想知道一片落葉何以重過學生的學習?」
教師的天職是教書育人,學校的中心工作是教育教學。可現如今,教師教學之外的工作任務越來越多,學校的教學中心工作地位逐漸被取代,教師時刻都在忙,但忙的不是教學;校長成了「迎檢專業戶」,教學管理無暇顧及。
除了各種任務、檢查評比讓老師們身心疲憊之外,文件會議過多也讓老師們疲於應付。有老師反映每周的例會能開上兩個小時,平時各種小會議不斷,監考接二連三。形式化的教研活動和無意義的培訓也占據老師大量的時間,外地學習和網上學習都有學時要求,甚至占據休息時間。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福海中學教師袁靜認為考試也是負擔之一。「考試排名嚴重,學校為了向上面交代,出台各種措施來強迫老師加班加點工作,考試不允許排名都是假話。」有老師表示,新高考教育改革帶來的學校和教師的負擔只有加重沒有任何一點減輕,這是主業的負擔巨增。還有老師稱「真正的『負』是什麼?是學生的成績!一考定終生,哪個教師敢放鬆?不但不敢放鬆,還得拚命,拼學生的命,拼老師的命。」
減負難,難在哪?
教師減負在學校難落實的原因是什麼?綜合各老師的反饋,原因在於:相關部門職責沒有明確,將很多無關學校的事情推給學校;學校是被考核部門,沒有自主權;各考核部門存在形式主義、官僚主義。
湖北文理學院附屬中學校長劉漢青指出三點原因:
第一,學校的法律地位虛化、現實地位弱化、工作地位的矮化。一個最簡單的現象是:學校教育從來都是被人考核評比的,學校一切都得依靠各級各類部門,沒有任何自主權。一個被完全束縛了手腳的人,談減負只能是奢望。
第二,決策不接地氣。決策部門不了解實情,坐在電腦前制文件,權力上收,責任下推,學校如何減負?
第三,相關部門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使然。加諸於教師身上的大量非教學負擔,很大一部分源於一些部門的形式主義作風,由此衍生出案牘主義、留痕主義,事事要留痕、用文件落實文件、以表格應付檢查。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培立實驗學校老師馮小鳳印證了這種形式主義。她說,隨著教育信息化的發展,學校教研活動基本離不開電腦,教師的教學設計、教學反思、論文、科研課題、學生管理等都使用電子材料。然而,上級檢查都是以紙質文檔為主。於是,學校就得要求教師把電子版的教學設計抄在備課本上,備課組活動計劃、活動過程記錄活動總結等抄在相關的本本上,有的甚至還要把往年的做過的現在需要紙質文檔檢查的全給抄寫下來,故意弄髒或弄濕後再曬乾,以「顯示年份」!
更為煩惱的是,學校接到檢查通知的時間比較急,全校「齊心共濟」加班加點「趕材料」。「非主科」的音體美和實驗課都得讓步給老師趕寫、趕抄檔案紙質材料。這種毫無意義的重複勞動,既勞了老師的「筋骨」,又損害了學生的利益,也加重了學校的負擔,更不適應新時代教育信息化的發展。
為教師減負,必須下大力氣根治形式主義作風。
北京某實驗學校校長說,一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門把成績作為考核學校的唯一標準,二是把學校當做黨政機關,事務性工作多於業務工作。
袁方正認為,政府部門要求太多,很多事情與學校教書育人工作根本不搭,甚至完全無關也攤到學校。」本來是社會問題,卻號召學校讓孩子們小手拉大手,能拉得起來嗎?「
內蒙古烏蘭浩特市紅雲希望小學王卓偉說:「教育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似乎什麼都可以『往裡裝』,只要涉及宣傳的,都會想到教育,交通安全教育、法制教育、禁毒教育、『掃黑除惡』、防火教育、防溺水教育、食品衛生教育等等,學校不得不完成這些非教育工作。事實上,很多部門都設有宣傳科,卻把宣傳的工作轉給學校了。教育部門分擔了其他部門的工作,原職能部門反而成了『督促』部門。」
教師負擔如何減?
我們徵集了一些老師、校長、專家的建議及部分學校的減負經驗,在此分享:
任務文件公開,推出舉報熱線
教師非教學壓力沉重,最主要原因是上級部門布置給學校的檢查、評比任務太多。怎麼治理這一問題,教育部曾支招中小學校長,要拒絕上級部門「派」來的「表哥」「表叔」,但很顯然,中小學校長很難拒絕。
教育部在今年的工作要點中,把今年列為給教師減負年,明確要列出目錄清單,規定清單之外的事項不得進校園。但到現在,目錄清單還沒有列出來。
怎麼給教師減負,從根本上說,要推進教育管辦評分離改革,建立新型的政府管理學校模式,而從眼下看,一個可能有效的辦法是,利用信息公開制度,要求所有學校把收到的上級部門下發的文件,全部適時公開,以此接受社會的監督,看哪些部門在給學校老師布置干擾學校辦學的任務。另外,教育部門可牽頭推出舉報熱線(類似於為學生減負的接受補課舉報的熱線),接受教師對形式主義檢查的舉報,並公布處理舉報的結果。
——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
建立目錄清單,強化問責機制
建立目錄清單機制。教師負擔在本質上涉及教師職責的內容邊界問題。教育行政部門要主動開展專項研究,在與其他政府部門溝通協商的前提下,全面清理與規範涉及學校的各類檢查、考試與評比活動,建立目錄清單制度與機制,對於未列入清單或未經批准的各類檢查、考核與評價活動不得進入學校,努力將教師從諸多的社會性事務中解脫出來,還學校一片清靜的天地。
強化監督問責機制。要積極監督各級政府部門與學校是否將教師負擔目錄清單制度認真執行,要通過定期調研與基層學校反饋,了解教師負擔狀況。對於妨礙教師正常工作的各類檢查評比活動必須零容忍,加大對相關主體的問責力度。
建立協同推進機制。要加強政府、學校、社會與教師等諸多主體的攜手合作。政府部門要嚴控下放到學校的各類通知、文件、方案權限,在開展相關進校園活動時,要尊重學校教育規律,主動傾聽學校的意見,不主動增加學校與教師負擔;學校管理要轉變觀念,整合校內各條線的通知與任務下發,因校施策,切實減負。
——華東師範大學教育學部副教授劉世清
剝離額外任務,提升信息化水平
教師減負,首當凸顯教師「核心功能",剝離與教師本職業務不相關或低相關的額外任務;
其次可多措並舉,提高教師專業素養及時間管理能力,從而提升教師內生減負力;
三是儘快提升教育信化水平,通過信息技術分擔或消減教師負擔,以教育的信息化、智慧化、現代化最大程度提升教育教學效率。
——北京教育學院陳衛亞
主管部門轉變觀念和方式
一需要各級教育主管部門轉變觀念為學校減負,改變以行政干預為主的管理方式;
二要給教師工作上減負,減低在非教學工作上耗費大量時間和精力;精簡會議,凡是可開可不開的會議,堅決不開;凡是小會能解決的問題,堅決不開大會;各類培訓儘量不占用教師休息時間,尊重和保障中小學教師的休息權;
三要給教師精神上減負,不要把教師當成無所不能的神仙和完美無缺的聖人;
四給教師生活上減負,不要過分渲染和拔高教師的作用,更不要縱容媒體和輿論妖魔化教師。
——北京八中永定實驗學校周新華
釐清教育職責,細化教師工作清單
建議有關部門釐清教育職責,細化教師常態化工作清單,尊重教育專業屬性,讓專業的事由專業的人做,不要讓諸如此類的工作占用大量的正常上課時間,影響學校正常的教育教學工作。
——蘭溪市某校老師 潤澤(化名)
督導、視導等所需資料請查電子檔案
1.督導、視導要改變形式和手段。督導、視導工作要改變檢查的形式,適應信息時代的需求,改檢查紙質文檔為查電子文檔。
2. 學校要建立、健全、建好資源庫。學校要加強所有部門資料的「建檔入庫」工作,嚴抓、嚴管「資源庫」建設,為學校參加各級各類的檢查提供真實的、齊全的檔案資料保障和支持。
——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培立實驗學校馮小鳳
取消考試排名
真正要為老師和學生減負,考試排名必須取消,並且要有監督部門,用明察暗訪的形式,深入學生中和一線教師中進行調研,不能聽某些領導的一面之詞;減少各種培訓,將時間還給老師,靜下心來才能好好教學。
——雲南省昆明市西山區福海中學教師袁靜
精簡會議、研訓活動
學校在會議通知、例行性文字工作、研訓活動及其他非教學性工作等方面作出規定。
會議通知方面,校務行政會議兩周一次、班主任會議兩周一次、教研組長(備課組長)會議兩周一次、 全體教工會議一月一次,事務性工作布置一律以文本形式精準發放;學校管理中杜絕濫發通知消息,除必要外,各類通知必須精準分組推送發放,不設全體教工微信群。會議時長也大大縮短,只講重要的事情,。
例行性文字工作方面,學校各部門不得隨意布置教師撰寫小結、報告、反思等文字材料,如有必要須經行政會議協調認可;簡化各類例行性工作小結,一般不作千字以上的字數要求,提倡不寫套話,言簡意賅,直奔主題,條目清晰;原則上要求提供電子文本即可。
研訓活動方面,學校強調「整合」,減少大量教師長時間聚集的低效活動;各類活動以年級、學科、教師年齡段等明確參加教師對象,合理減少全校性通識培訓,提倡實踐研修;呼籲各級各類部門減少為會議規模而要求教師作為「背景牆」參加的各類會議活動。老師如果覺得自身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強,需要充電,可以去教師培訓平台報名,自主參加一些高質量的研訓活動」。
在非教學性工作上,學校規定上級教育行政部門若無特別要求,教師有權拒絕參加各類與教學無關的工作及各類社會性評比、競賽、匯演、徵文、投票、調查等;需要教師帶隊外出的各類活動,需經校長室批准;校園安全、食堂驗菜、學生餐管、衛生檢查等工作通過擴充工勤人員或購買服務完成。
——杭州市文暉中學
備課減負、教案減負
「備課減負」
教師的負擔一方面是來自傳統備課。教師如果想為學生上好一節高質量的優質課,光課前的備課就需要大量的準備工作。一節課45分鐘,備課的時間往往要幾倍甚至幾十倍於一節課的時間。
湖北文理學院附屬中學發揮教研組和備課組力量,為老師們「備課減負」。一位老師精心備好的教案、課件、練習題等資料分享給備課組其他老師共同使用。這樣發揮團隊力量,每個人都備了一節優質課,每篇課文都能上出優質課。
教案減負
教師的負擔還是來自手寫教案。在實際教學中,大多數老師會直接把備課的思路寫在書本上方便教學。但為了應對教學常規檢查,大家都只能是抄教案,一年又一年,一遍又一遍,用來檢查的教案和實際上課是「兩張皮」,這樣沒有任何實際的意義。
開學來,學校通知進校已滿三年的教師可以使用電子教案或者複印教案,但要有二次備課的痕跡。而未滿三年教師手寫教案。
——湖北文理學院附屬中學
精簡教研、聽課、會議
一是改進教師備課:把過去每周上交通備教案改成每周上交兩次精品教案。
二是改進教師作業:把過去學校作業檢查重視作業次數改成重視作業質量。
三是改進教研活動:把過去全校、級部、教研組的定期教師集中活動改成分散的網上或微信活動。
四是改進聽課:把過去學校每學期集中組織的觀摩課、示範課改成原生態的推門課。
五是改進會議的形式:把過去布置一般性工作就開全體教師會議的做法改成級部書面通知或微信布置傳達。
六是改進單元檢測:把過去的全校統一時間檢測改成各科教師隨堂進行。
——山東省博興縣店子鎮中心小學
只有教師的主業回歸到教育教學的主業,讓老師們能靜下心來做教育的事,教育才可能健康持續發展,孩子才能健康快樂成長。今年兩會上,教育部部長接受記者採訪說,減負難減負難,減負再難也要減。不獲全勝,絕不收手。部長這一言論是針對學生減負說的,希望對教師減負也是如此,不獲全勝,絕不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