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淮安又有地方購房可領補貼啦!最高補貼300元/平方米

2019-10-29     淮安身邊事

好消息!淮安又有地方的人購房有補貼!最高300元/平方米!

官網消息:10月25日上午,盱眙縣舉行商品房展銷會改善農民群眾住房條件。縣委副書記高為淼出席活動。



高為淼指出,為了做好這項工作,縣委、縣政府按照省、市黨委政府的要求,明確了三條路徑(鼓勵進城、引導入鎮、尊重留村),推出了四大舉措:鼓勵農民群眾進城入鎮購買商品房、建設一批定向安置房、安排農民在全縣規劃的107個農村新型社區內直接建房、對特殊的困難群體進行托底安置,這些舉措的實施讓我縣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不斷走向深入。

高為淼強調,此次商品房展銷會不僅開發企業優惠讓利,縣委、縣政府也出台了專門的鼓勵政策,對於符合條件在城鎮購房的農民群眾給予購房補貼、契稅減免等措施,就是為了鼓勵和支持農民群眾進城入鎮居住,讓農民群眾早日過上與時代同步的現代化城鎮生活。他要求,住建局要向廣大農民積極宣傳購房政策,幫助他們辦理好購房手續。

據悉,此次展銷會時間為10月25日~10月27日,共有19個樓盤參展,將集中展示可售房源一千餘套。此次可以申請購房補貼包括2016年1月1日以後,全縣範圍內自願拆除農村房屋、放棄原宅基地使用權、選擇貨幣安置的搬遷農戶且在2018年9月1日後在本縣範圍內購買取得預售許可的商品房或已辦理不動產權證住房(二手房)的。具體標準為:按照實際購房面積,縣城區300元/平方米,最高補貼不超過4萬元/戶;馬壩鎮區200元/平方米,最高補貼不超過2萬元/戶;其他鎮區100元/平方米,最高補貼不超過1萬元/戶。同時還對房屋契稅收取給予優惠,與搬遷拆除正規房屋等面積部分先征後返還。申領過購房補貼和契稅優惠的商品房,3年內不得上市交易。

此前淮陰區、淮安區也分別發布過相關政策


淮安區

此前淮安區政府網發布的消息稱,根據省、市總體要求和《淮安市農民群眾居住空間布局規劃》,到2022年,淮安區要完成50%農戶住房條件改善任務,涉及11.2萬農戶。2020年之前,新建定向安置小區20個,改造提升村莊16個,完成4.4萬戶住房條件改善(其中包括9856戶貨幣安置戶)任務,2021-2022年要新建定向安置小區38個,改造提升村莊18個,完成6.6萬戶住房條件改善任務。



今年計劃完成1萬戶搬遷搬遷總面積135萬平方米,確保實施項目13個,其中城鎮新建類11個、特色保護類2個。新建的11個小區共計用地735畝,建設安置房5897套,總建築面積約65萬平方米,總投資14.5億元,整治提升的8個特色保護村計劃改善4920戶。另有8個項目正在編制村莊發展規劃,報批後再安排用地計劃,作為儲備項目。

經過廣泛調研,區委區政府制定出「搬建同步、補購分開」的總體思路,即農戶房屋搬遷與新小區建設同時開展,同步實施;農戶房屋搬遷由評估公司按照區里統一的補償指導意見標準給予貨幣補助,充分尊重農房改善去向意願,搬遷後農戶可購買由政府統一規劃建設的集中居住小區房屋,也可進城入鎮購買商品房,通過價格優惠和購房補貼等方式引導群眾優先向城鎮集聚。

評估價1.7倍貨幣補償、成本價出售新建安置小區

為進一步突出以人為本原則,我區在房屋搬遷補償安置補償上實行「雙重優惠」。一方面在群眾房屋評估價格上給予優惠,按照評估價的1.7倍給予貨幣補償;另一方面在新建小區價格上給予優惠,政府新建的安置小區,按照低於成本價對群眾出售。在安置上優先選擇集鎮周邊。針對群眾「進城入鎮」的意願比較強烈,各鎮在小區選址方面,堅持「兩進三靠」原則,優先選擇集鎮、主幹道、產業園區等交通和配套完善的地塊,今年實施的11個新建項目,全部在集鎮周邊。

進城購買商品房 給予購房補貼(300元/平方米)

對於想進城購買商品房(包括二手房)的群眾,也同樣給予購房補貼(300元/平方米)。在產權上統一建設大產權房。本著節約用地原則,結合群眾意願,新建小區以多層為主,低層和小高層為輔,所有新建的小區,嚴格堅持「十二個必須」要求,統一實行土地掛牌,全部建成大產權房,讓群眾的房產變成資產,加上與市場價之間的價格優勢,讓群眾看到新小區保值增值的前景,增強農房改善的吸引力,同時大產權房也極大地提高農民改善意願。土地鼓勵集體流轉經營。為解決群眾集中居住以後種地與就業的問題,我區積極推廣「黨建引領、一點五試」農村改革經驗做法,村集體領辦成立土地股份合作社、農機服務合作社等,將群眾搬遷後的土地進行連片整理,由村集體統一流轉經營,群眾以土地入股,實行保底分紅。群眾從土地中解放出來,可以參與到村合作社務工,領取工資報酬,也可以進入產業園區務工,由農民變成市民。同時,也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增強基層管理服務能力。集體經濟收入增收部分,還可以用於小區公共管理與服務方面的支出,形成良性的互補機制。

淮陰區



官網消息:淮陰區13個鎮(街道)中有9個是農村鎮。截至2018年底,該區已建成50戶以上農民相對集中居住點110個,總建築面積達486.93萬平方米,農村住房成套比例達到58.33%。2019年該區計劃先期開工建設臨川人家等3個農民住宅小區,總規模約2081戶;後期開工建設馬頭鎮農高新城、劉老莊同心小區等11個集中居住點。

規劃先行,畫好發展藍圖。淮陰區在"一城五片"空間布局、城鎮總體規劃基礎上,按照"多規合一"空間規劃體系和鄉鎮優化布局實際,突出城鄉規劃、土地規劃、產業規劃等相互融合,注重農村水利、交通、環保等專項規劃相銜接,進一步明確農民住房條件改善工作未來發展布局:到2035年形成3個中心城區、21個重點鎮區、86個集中居住區的"3+21+86"城鎮村空間結構體系。計劃建設39個項目、住房4萬套,建築面積400萬平方米,在全區面上建成一批更加舒適的居住點。

在推進農民群眾住房條件改善工作中,該區突出差別對待,不搞"一刀切"。對進城購買商品房的搬遷農戶,按500元/平方米補助,最高不超過6萬元;對願意到中心鎮購買住房的農戶,鼓勵引導其上樓居住;對個別不願意到中心鎮生活的農戶,在原有鎮(街道)的規劃區內重新劃撥宅基地,對原有宅基地進行置換。2018年以來,已完成淮高、劉老莊等8個村共計3470戶群眾住房條件改善,漁溝、馬頭2個整村推進項目計劃今年內完成。

來源:微淮安綜合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BcjFm4BMH2_cNUgIAC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