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家學寶」每天收穫專業家庭教育知識
(圖片來自網絡)
家學寶主筆團 | 涅槃
今年高考放榜的時候,各地學霸紛紛亮相登場,分數也是一個比一個高,「別人家的孩子」總是讓人這麼羨慕。
但今天要給大家介紹一位學霸中的學霸,他獲得的獎項,隨便拿出一個,都是重量級的,許多人可能奮鬥很久都不一定能拿到。
這個超級學霸叫尹渭博,是一名華裔移民二代,他的履歷真的能嚇死人。
(圖片來自網絡)
尹渭博的成績長期占領年級第一,獲得的知名獎項也是數不勝數,如英特爾國際大獎賽亞軍、谷歌國際科學獎、全美寫作大獎、國際鋼琴比賽大獎等等。
由於表現優異,他受邀到諾貝爾頒獎典禮現場進行觀禮。
此外,他還是美國中學生最高獎—總統學者獎得主,被六所常春藤名校及史丹福、麻省理工大學搶著要。
(圖片來自網絡)
除了拿下杜克大學全額獎學金之外,他還兩次斬獲在全美僅有20個名額的戴維森獎學金,直接搞定了大學學費……
說實話,誰家要是出了這麼一個孩子,真是做夢都要笑醒的,那到底是什麼樣的神仙教育,能培養出如此優秀的孩子呢?
尹渭博的父親尹永義博士分享了自己育兒過程中的四個要點,值得好好參考一下。
1
關注努力的過程而不是結果
尹永義經常對兒子說:
「結果好不好、成功不成功都沒有關係,關鍵是在做一件事情的過程中,你做了多少努力,是否發現了問題,總結出了經驗。」
在尹永義看來,結果是很多原因導致的,包括個人和客觀條件等因素,我們能做的,就是好好努力,把個人因素的影響降到最低,其它的你也控制不了。
不以結果論成敗對孩子而言能減輕不少的壓力,將專注力放在做的過程中,輕裝上陣,反而更容易出成績。
曾看過這樣一個暖心的視頻。
一家人正準備吃晚飯,母親問兩個孩子期中考試的成績,哥哥Jack成績向來不錯,便很自豪的公布了自己的分數:
「數學90、英語85……」
(圖片來自網絡)
坐在旁邊的弟弟Sam偷偷望著自己只有60分的成績單,默默低下了頭,哥哥突然從他手裡一把奪過成績單,驚呼:
「你完了!媽媽可能會殺了你!」
(圖片來自網絡)
弟弟恨不得找個地縫鑽進去。
當媽媽看到孩子不堪的成績單,正準備爆發時,突然想起孩子平時努力學習的樣子,經常寫到很晚都不願意去睡覺。
「雖然成績不好,但起碼在很用心的努力著,這就足夠了。」
想到這,媽媽微笑著幫Sam夾菜,誇他很棒。
本來情緒低落正準備挨罵的小男孩得到這突如其來的理解和誇讚,歡欣不已,笑容終於回到他的臉上。
有教育專家曾說:
「對於孩子來說,分數多高這個結果其實不重要,重要的是他在這個過程中是否付出了努力,是否為了他想要達到的那個結果而付出了努力。 」
所以,明白過程中的努力比結果重要這一點,實在是對孩子莫大的鼓勵了。
2
從小培養良好學習習慣
當一件事成為習慣,做起來自然不會費力,學習也是如此,讓孩子儘早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孩子才能學得不費力,家長也輕鬆。
好的學習習慣包括這幾個方面:
1. 按計劃學習的習慣
有計劃才能做到心中不慌,做時不亂。
孩子的計劃應包括每天的時間安排、考試複習安排和雙休日、寒暑假安排,計劃要簡明,什麼時間幹什麼,達到什麼要求等等。
制訂計劃時,要讓孩子參與進來,發揮其積極性,父母適當提出建議就可以了,之後要督促孩子執行,在執行的過程中,可做適當調整。
2.專時專用、講求效益的習慣
規定的時間做規定的事,該學時學,該玩時玩,不能三心二意。
另外,不同年齡段的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長短不一樣,年紀越小,時間越短,父母根據情況做調整。
可以教孩子上好鬧鐘,按定好的時間作息,父母以鼓勵為主。
3.獨立鑽研、務求甚解的習慣
學習,最忌諱一知半解、淺嘗輒止。
父母要鼓勵孩子多提問多請教,對同一題嘗試不同解法,還要學會使用工具書自己尋找答案。
4. 閱讀的習慣
閱讀多的孩子,在寫作上占有天然的優勢。
平時在家要營造出閱讀的氛圍,少玩手機和電視。有空了帶孩子去圖書館,讓孩子找自己喜歡的書看。
尹永義博士認為:
「四年級之前是孩子養成對學習的興趣和習慣的黃金期,因為這時候孩子比較聽話,抓住這個教育的黃金期,將會受益無窮。」
所以,培養孩子的好習慣,越早開始越好。
(圖片來自網絡)
3
生活與學習融為一體,
教育可以無處不在
孩子學東西不能局限在課堂上,學問不只是文字,生活中的許多事物都可以學到知識,這就是大教育家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
陶行知認為:
「教育應該存在於社會生活之中,必須與社會生活緊密聯繫,兩者相輔相成,不可脫離的,不應死守著書本。」
他當年在曉莊當校長的時候,為了讓學生們學好生物課,就跑南京夫子廟請來兩位捕蛇人,來教大家捉蛇。
捕蛇人帶著孩子們以大山為課堂,在捉蛇過程中教會孩子們怎麼樣不會被咬到,蛇沒有腳為什麼跑得快,沒有耳朵怎麼聽得到聲音等等知識。
幾天後,就連最膽小的女孩子也敢捉蛇了。
陶行知「隨時教育、隨地教育、隨人教育」的理念,讓枯燥的學習變得無比生動,也激發了孩子們的興趣。
尹永義博士也非常注重培養孩子處處學習和思考的能力,他帶著兒子經過穿衣鏡時,會讓兒子思考鏡子的成像和光走直線的原理;刷卡坐地鐵時,思考錢是怎麼被轉走的等等。
這種將學習和生活相結合的方法,往往能讓孩子有意想不到的收穫,還能發散思維。
4
建立有效的親子溝通
作家溫·卡維林曾說:
「推心置腹的談話就是心靈的展示。」
可見溝通是多麼的重要,只有建立起良好的溝通,父母才能走進孩子的內心,才能知道他們在想什麼,才能理解他們的行為。
有效的親子溝通要注意三點:平等尊重、拋開大人權威;多傾聽、讓孩子多說;適度引導、解決孩子面對的問題。
來看看尹永義博士是怎麼做的。
尹渭博跟很多人一樣,從小愛玩遊戲,但尹永義卻從不強力阻止,反而也跟著一起玩,想看看遊戲為何能有這麼大吸引力。
玩了一段時間後,尹永義發現玩遊戲對孩子智力是有幫助的,還能結識許多新朋友。
因為玩遊戲,父子倆有了許多共同語言,當兒子敞開心扉,尹永義就順勢提出了建議——控制玩遊戲的時間,把握好一個度。
因為有了順暢的溝通,尹渭博自然也接受了父親的建議。
此外,尹永義每天會拿出15分鐘,與孩子交流他生活及學習中發生的事情,了解他的想法,這樣的習慣一直保持至今。
親子間如果建立起良好的溝通,會讓孩子的溝通能力得到極大提升,當孩子與外界交流時,自然會得心應手。
(圖片來自網絡)
培養孩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只有掌握好方法,才能事半功部,少踩許多坑。
尹永義博士的四個教育秘訣無法保證讓你的孩子也成為學霸,但用這些方法培養出來的孩子,肯定不會太差,不妨試試。
家學寶編輯團隊以專業的心理學、教育學和社會學理論為支撐,原創圖文、音頻、視頻和測評內容,為您提供全方位的教養支持。家學寶——您手邊的家庭教育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