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的「自驅動」,搭建「海爾物聯網生態」迅速解決一線需求

2020-04-03     牛華網

「哪個企業生產醫用防護服?」

「我們有一批物資想要送到武漢協和醫院,哪裡有靠譜物流?」


在這場防控戰當中,社會各界都拿出「最硬的鱗片」支援一線。在這之中,海爾是行動最早,也是援助行動最多的企業之一。

依託全球化布局,海爾在資金、醫療設備等方面,連續實施了四輪捐助,目前累計捐贈價值超過2900萬元,其中包括1300萬元現金和價值超過1600萬元的防控物資和物聯網家電。

也正是緣於這些數字以及堪稱神速的響應效率,擁有藍色標識的海爾在防控期間也被親切地稱為「藍色擺渡人」。

不僅如此,海爾卡奧斯幾位創客面對著社交平台上海量的支援需求,便萌生了搭建平台的想法。也正是基於這種想法,創客們便自發響應了一線需求,僅用3天便搭建起疫情醫療物資信息共享資源匯聚平台。

2月1日,中國中醫科學院廣安門醫院負責人馬濤通過該平台發布了求購1000個體溫槍的需求,僅僅10個小時,馬濤的需求便得到解決。馬濤說:「這1000個體溫槍我向外界求購一周無果,沒想到在海爾這個平台上只用了10小時就解決了。」隨後,他又在平台上追加了20000個體溫槍,再次得到了迅速回應。目前,資源匯聚平台已累計連接各類機構2600+,發布口罩等防護物資需求5000多萬件。

在用戶需求的驅動下,海爾的創客們往往能打破諸多限制,自發形成一個個組織、創造一個個「奇蹟」。其實無論海爾是自發響應還是主動行動,這都意味著海爾的支援舉措是自下而上的自組織、自驅動。

自驅動展現了海爾人在物聯網時代中的一種姿態,「以用戶為中心」,海爾物聯網生態因需求而動,為用戶而生。

事實上,海爾之所以能夠成為防控戰中的「藍色擺渡人」,也正是因為全員創客機制的驅動。其讓海爾內部自發形成一種「眾志成城」的狀態,並爆發出極大的支援力量。

與此同時,還有一件事情值得我們去思考,即全員創客機制生於海爾,但是否能不止於海爾?戰鬥終究會過去,未來也會如期而至。未來的公司形態我們無從得知,但至少在用戶為王的時代,人人都可以做擺渡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719QXEBiuFnsJQVg_Ei.html








新冠核酸檢測

2020-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