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世界氣象日線上宣傳科普活動正式啟動

2020-03-23     中國天氣網

今年3月23日是第六十個世界氣象日,主題是「氣候與水」。根據當前形勢,往年如約邀請公眾走進氣象部門的世界氣象開放日活動今年移至線上,在「雲端」與大家見面。今日,中國氣象局黨組書記、局長劉雅鳴出席世界氣象日線上宣傳科普活動啟動儀式。她強調,廣大氣象工作者要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指示精神,深入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趨利避害並舉,做到監測精密、預報精準、服務精細,堅決築牢氣象防災減災第一道防線,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作出更大貢獻。

「氣候與水」的主題,旨在進一步幫助各界認識新形勢下氣候與水的關係,關注厄爾尼諾、拉尼娜等氣候現象以及人類活動引起的氣候變化對水產生的重大影響。中國氣象局、中國氣象學會聯合組織全國氣象行業單位開展紀念活動,並以此為契機加強氣象宣傳科普。各級氣象部門結合主題,按照「以線上為主」的原則,創新活動組織方式和互動形式,充分運用「網際網路+科普」等思維,推出專家線上授課、網上氣象科普館開放、氣象科普直播、有獎答題、線上遊戲等一系列特色科普活動,進一步增強人民群眾的氣象服務獲得感,提升世界氣象日的公眾認知度與品牌影響力。

「空中」課堂 開講啦

往年的講台換成了網絡直播間,氣象科普工作者「變身」網絡主播——在今年世界氣象日期間,各地氣象工作者將氣象科普宣傳講堂「搬」到網上,公眾即使宅在家裡也能享受科普盛宴。

今年,江西省氣象局開展以「氣候與水」為主題的全省氣象科普系列報告會,同時作為中國氣象學會「氣候與水」主題全國氣象科普系列報告會的組成部分。今年活動以進校園為主,採用線下講座、線上錄播、視頻播放等形式開展。省氣象局還聯合浙江大學地球科學學院大氣科學系,提供介紹大氣科學的大型網絡開放課程《走進大氣科學》和《天氣學》,並在課程平台提供氣象知識免費答疑服務。

3月14日,由河北省巨鹿縣氣象局和地震局聯合舉辦的網上氣象和地震防災減災課堂在短短一個半小時內,收穫了32.9萬次點贊、1000餘條留言。育紅小學2100多名學生參與。這堂課由育紅小學網絡「小主播」主持,氣象局「科普先生」主講。有的學生留言說 ,長大了也要開展人工增雨,多「打」雨水;有的學生留言說,要當氣象科學家,發展人工增雨技術,讓祖國西部的荒漠變成綠洲。

3月17日下午,湖北孝感通親子營網上學習群的一條公告引起了群里100餘名小朋友的歡呼。「世界氣象日馬上將要來到了,今天我們專程邀請了孝感市氣象局的宋老師給大家上一堂氣象科普知識課,晚上7點大家準時來上課喲。」孝感市氣象局製作了系列科普短片,攜手孝感通親子營公益課堂,給一直宅在家中的小朋友送上了一堂生動的氣象科普知識「大餐」,使他們在寓教於樂中學習氣象知識、感受氣象魅力。

網絡氣象科普課不僅受小朋友們歡迎,也得到高中生的青睞。3月19日下午,重慶市開州區臨江中學高二同學們通過釘釘雲課堂上了一節特殊的網課。在這場世界氣象日科普講座中,氣象專家通過雲課堂的方式直播授課,以遠程視頻形式給同學們放映了世界氣象日宣傳短視頻,並和同學們開展互動。此外,氣象部門還向學校贈送了科普宣傳資料,待學校開學後第一時間發放到同學們手中。

3月21日,河南省平頂山市氣象局駐魯山縣磙子營鄉韓莊村第一書記崔樹林,充分利用線上活動,為對口幫扶貧困村架起「空中氣象信息橋樑」,以網絡直播的形式為該村小學生帶來一堂「朱定真的氣象科普公開課」。

3月22日,山東省威海市氣象局聯合市水務局、市水文局、山東省調水工程運行維護中心威海分中心等部門,面向威海「微泉志願家庭」組織的廣大家長及學生,共同開展了一場互動式氣象科普「雲」講堂。這堂課採用線上直播的方式向大家發出節約用水倡議,並以線上互動的形式帶領大家了解觀測場氣象儀器及其使用基本原理。

線上風雲「戰」 比拼正酣

氣候變化影響下,水資源受到哪些影響?如何緩解水資源短缺?如何更好地適應氣候變化?……在今年世界氣象日,儘管「無法見面」,線上各項氣象知識大比拼依然氣氛火熱。

天津市氣象局運用「網際網路+科普」思維,開啟氣象科普「雲端」模式,與多部門合作組織了一系列「線上」科普活動,使更多公眾足不出戶體驗氣象科技、掌握氣象常識。市氣象局與市教育部門合作,邀請中學老師錄製教學視頻,將其融入校園網絡教學體系,並投放於中國氣象學會氣象科普共享資源平台;將實體氣象科普館參觀內容以視頻方式「搬」上螢幕等。同時,市氣象局與市水利學會、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協會聯合舉辦「氣候與水」主題徵文活動,面向廣大青少年及社會公眾徵集與氣候變化、水資源節約、災害性天氣應對等有關的文章作品;聯合春蕾公益、苗苗義工等公益組織開展科普知識網絡競答活動,並積極組建8支中學隊伍參加中國氣象學會舉辦的「風雲之戰」線上氣象科普知識競賽,激發參與者學科學、用科學、愛科學的熱情等。

從3月16日開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溫泉縣氣象局聯合縣城鎮小學、初級中學、八十八團學校等,共同開展了以「氣候與水」為主題的「風雲之戰」氣象知識有獎競答活動。該活動分為校園巔峰賽、團隊大作戰、個人PK戰三種模式。學生們經過前期認真做練習題積累氣象科普知識,在比賽過程中答題正確率達90%。此次活動使他們學到了更多氣象科普知識,激發了熱愛科學、探索氣象奧秘的興趣。

3月20日16時,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巴里坤縣氣象局採取線上宣傳的「抖音直播」開展了世界氣象日科普宣傳活動,地面氣象觀測員劉羲瑞通過生動易懂的語言給直播間的觀眾們上了一堂精彩的科普課。(郭雨鑫)

3月18日,遼寧省大連市金普新區氣象局組織開展了氣象科普+防疫知識「雲競賽」線上答題活動。金普新區223名氣象信息員在規定時間統一進行線上答題。競賽內容涵蓋防疫常識、氣象日主題和氣象防災減災科普等三個部分,最終以答題程序得分和計時進行競賽排名,同時給予排名靠前參賽選手相應獎勵。氣象信息員積極參與,並對氣象科學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增強了氣象防災減災和環境保護意識。

陝西省寶雞市渭濱區的氣象信息員也上線「拼殺」。3月21日,渭濱區氣象局依託「氣象信息員微信工作群」推送「氣象知識知多少競賽題」,鎮村、涉農部門的120餘名氣象信息員和農村氣象愛好者限時答題並提交答題卡,經專業人員集中閱卡排名後,對成績優異的前10名給予適當獎勵。同時,氣象部門還在微信群逐日推送世界氣象日主題、宣傳口號、宣傳視頻和智慧氣象科普知識等。

3月19日,廣東省茂名市氣象局氣象主持人在距離岸邊6.5公里的海上觀測平台上,通過微博開展了一次別開生面的海上氣象科普。(圖/張懌 文/賴建明)

「雲端」遊覽 身臨其境

打開手機或電腦,輕輕點擊,便可以進入2019年全新建成的中國氣象科技展館,穿過氣象歷史的長廊,全方位體驗科技展館展示內容……今年,全國多地氣象部門邀請公眾通過線上觀看的形式參觀,從「雲端」細細端詳氣象部門,從內心緊緊貼近氣象工作者。

3月21日晚,上海氣象博物館裡上演了一場直播真人秀,3位分別來自氣象、文旅和創意行業的嘉賓,帶著觀眾夜遊氣象博物館,同時執行一項神秘任務——「夜尋真象」。該直播活動作為上海市氣象局世界氣象日系列紀念活動之一,突破傳統講解方式,首次嘗試在「在線平台」中,向公眾展示不同行業工作者眼中的氣象博物館。19時,「嗶哩嗶哩」線上直播間已擠滿觀眾。嘉賓獲取9條線索後,氣象博物館隆重推出的吉祥物「氣象本象」出現,該形象正是年初經過網絡層層選拔「橫空出世」的。

在福建省福清市,市氣象局推出線上參觀福清氣象觀測站活動,讓公眾足不出戶「雲遊」氣象觀測站。公眾關注「福清氣象」微信公眾號,便可以在「氣象科普」欄目中線上參觀氣象觀測站,通過圖片、文字介紹等方式了解氣象觀測站內的地面自動觀測儀器設備,並可掃描二維碼獲取語音知識介紹,全方位獲取氣象科普知識。

為紀念世界氣象日,3月以來,福建省氣象部門組織開展一系列線上線下活動。圖為3月20日,福州地鐵2號線323「福氣號」氣象科普地鐵專列上線,載著滿滿氣象科普小知識,答題有獎等與乘客朋友見面。(顏家蔚)

3月20日起,廣東省佛山市三水區氣象局結合「氣候與水」主題,將一年一度的氣象開放日活動從「線下」搬到「線上」,設置「VR線上參觀氣象局」活動,通過360度全景技術全面展現三水區氣象局大樓外觀、內部大廳、預警信息發布中心全景以及氣象觀測場全貌,讓市民通過手機就能身臨其境地走進三水區氣象局。

在廣西壯族自治區南寧市武鳴區,公眾可以用手機打開中國氣象科技展館360°全景體驗館,通過滑動螢幕進行瀏覽參觀。展館每一個區域不僅能360°全景體驗,還配有語音講解,詳細介紹氣象事業的歷史和現在。沉浸在現代科技震撼中的退休職工感嘆:「『老』氣象的時代過去了,智慧氣象的新時代已經來了,智慧氣象讓氣象人、氣象事業走近、走進了人們的生活中,這也是我們老一輩氣象人的願望。」

3月21日上午,通過掌上普陀App推出的世界氣象日網上課堂活動,浙江省普陀區氣象局形象大使——區融媒體中心主持人小玥玥帶領廣大市民和南海實驗學校長峙校區一到三年級的小學生們「走進」普陀氣象,通過網絡直播學習了解世界氣象日的由來、普陀氣象歷史、普陀主要氣象災害和颱風防禦、氣象觀測設施等氣象科普內容。據悉,普陀區氣象局已與區融媒體中心就共同做好2020年氣象科普宣傳工作達成一致意見,這次直播活動是雙方第一次「試水」。

3月18日,北京市平谷區氣象局在聯合該區第八小學打造「雲」課堂。圖為平谷區氣象局業務人員演示氣象觀測儀器。圖/胡碩 文/呂麗 張茜

新媒體助攻 「玩轉」氣象

藉助視頻、音頻、H5、直播、AR、VR等豐富的媒體形式,氣象科普作品在人們的視線中「狂刷」存在感,並把氣象科普知識變為沉浸享受,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將氣象工作者與公眾的溝通搭載於同一頻道。

1579萬次、1669萬次……截至3月22日9時,中國氣象局官方微博#2020世界氣象日#話題點擊量、中國氣象局官方抖音#春天你好#話題活動播放量雙雙突破千萬次。中國氣象報社全媒體出擊、移動優先,推出專刊、專題、話題、手繪長圖、數據新聞、短視頻等形式多樣的融媒體產品,並聯合「學習強國」學習平台、新華網、世界氣象組織網站、抖音、央視頻、人民號、頭條號等多個平台推廣,著力提升公民氣象科學素養。氣象報社推出的全網流量10萬+的手繪長圖《吹爆這款「神仙水」!竟然來自雲端?》,讓網友直呼「深入淺出,通俗易懂,還繪出了山水畫的意境」;數據新聞《氣候變化影響下,水資源還夠用嗎?》引發公眾共鳴……「寶貝畫天氣」活動上線,聯合各省(區、市)氣象局,面向全國少年兒童徵集「氣候與水」主題畫作。此外,中國氣象報社聯合墨跡天氣、人民健康網、環球網科技共同發起#細數點滴 愛在行動#公益活動。其中一項活動邀請了寧靜、陳赫、賈玲、郎朗&吉娜夫婦、武大靖、何晟銘等公眾人物,以墨跡天氣氣象公益大使的身份,通過公益視頻及公益海報的形式,共同呼籲公眾一起關注氣候變化,保護水環境。

而一個小小的二維碼,能釋放出多大的信息量?作為今年紀念世界氣象日十大活動安排之一,黑龍江省氣象局開展了「一碼掃在手、氣象全都有」「掃碼看氣象」活動。「掃碼看氣象」不僅集約了黑龍江省氣象局政府網站、中國天氣網黑龍江版、龍江氣象微博微信以及全省13市(地)氣象局公眾號,還包括氣象微電影與報告文學、動漫、手繪、快板書等氣象科普作品。小小的二維碼如同一個掌上氣象科普館,公眾只要掃一掃,不但可以了解各類天氣服務信息和黑龍江省氣象部門的亮點工作,各種形式的氣象科普宣傳更讓人耳目一新。

3月21日,甘肅省平涼市莊浪縣氣象局推出《世界氣象日主題解讀》《氣候與人類活動》《人類活動與降水》等系列作品,通過微信群、朋友圈、微信公眾號、微博、QQ等進行發布。圖文結合的方式,配以視頻的講解,獲得網友點贊。

3月20日,湖南省郴州市氣象局錄製了《氣象防災減災》《天氣預報是如何製作出來的》等系列視頻課件,送進學校、社區、企業事業單位,讓大家不出門就能樂享氣象「雲」科普盛宴;還利用「郴州氣象」微信公眾號發布科普海報和視頻等。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F1vTB3EBrZ4kL1VirhV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