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死了,你會怎麼辦?」爺爺隨口一問,孫子的反應令路人大笑

2020-01-18     育媽記

很多寶爸寶媽會發現,孩子長大一兩歲的時候就變成了模仿大王,開始學會模仿大人,甚至會將大人的話學給另一個人聽。

像一個小複製機一樣,模仿爸媽說話和動作,防不勝防。其實,這正是孩子的"模仿能力"逐步形成的過程。

模仿,是一種非常基本的學習能力,兒童通過模仿成人的行為來學習。

從語調、口頭禪,到生活觀念、生活方式等等。如果大人在這個時期沒有好好引導孩子就會鬧出一些笑話。

李爺爺今年七十多歲了,對於小孫子喜歡的不得了,恨不得走到哪裡都帶著,小孫子也是虎頭虎腦伶俐可愛。

李爺爺帶孫子在外面玩,李爺爺突然問孫子:我要死了,你會怎麼辦?

沒想到這小傢伙不知從哪找來一根木棍,有模有樣的跪在地上拜起來,嘴裡還念念有詞,大哭著說:爺爺啊爺爺你一路走好啊!等等,好像李爺爺真的去世了一樣。

孫子的回應令人吃驚,爺爺當場慌了,旁邊圍觀的路人卻笑得不行。

李爺爺趕緊拎起孫子回家。原來李爺爺走哪都帶著孫子,孩子剛和爺爺參加完一場葬禮,便全部記下來有模有樣的學起來,爺爺卻尷尬的不行,之後有些地方就再也不帶著孫子去了。

由於孩子善於模仿的天性,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言行舉止就變得尤為重要。家長的所有表現都會變成一面鏡子。

因為嬰幼兒時期,孩子的好奇心特彆強,模仿能力也會變得更為突出,但是孩子還不能分辨事情的好壞。

只是孩子會全部模仿下來,所以這個時期家中一定要注意以下幾點

1、家長要做正確的行為不要誤導孩子

因為兒童模仿的對象主要是父母,而兒童由於年齡小,無法辨別事物的好壞,所以此時父母必須發揮好引導作用,讓兒童模仿一些好的行為,糾正不良的行為。

重要的是避免在兒童面前發生暴力行為。同時,要避免孩子模仿大人一些不良的行為。

如抽煙、喝酒、罵人等,使孩子誤入歧途。模仿久了就會變成習慣,所以父母要格外的謹慎。

2、引導孩子正確的模仿

小孩子喜歡去模仿,並不是為了去學習大人,而是覺得模仿大人比較好玩,好像自己也變成了大人。

孩子模仿通常是從自己的興趣出發,所以家長可以從他們的興趣入手,讓他們有意識的進行模仿,明確他們模仿的目的。

比如有的孩子喜歡動畫片,就可以選擇內容向上的動畫形象對其進行引導,有些帶有危險性的動作不要給孩子示範。

還有一些好的繪本可以讀給孩子聽,幫助孩子正確的有目標的進行模仿很重要。

3、引導孩子正確的是非觀

由於小朋友年齡的關係,孩子們都會直接進行模仿,甚至覺得好玩就去做,不會去深入考慮這個行為的意義和價值,這個行為是不是正確。

例如,孩子們喜歡模仿武術英雄,但更重要的是引導孩子們學習英雄的性格,如堅強的意志,勤奮刻苦的學習等。

同時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和道德觀。建立孩子健全的心智。孩子模仿不好的行為要馬上制止,並且告訴孩子為什麼這樣的行為不好。

寶寶們喜歡模仿,也說明了寶寶們的想像力和智力發展都沒有問題,只要寶爸寶媽們好好引導都不會出現什麼問題。

今日互動話題:你對孩子學習葬禮上的姿勢叩拜爺爺有什麼看法?在教育孩子模仿的問題上有什麼見解,歡迎留言交流。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若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yqxu28B8wMrh2LiNkZ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