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如來六祖惠能故事,與神會問答

2019-12-01     人間閒話

六祖惠能被稱東方如來,只留下一部《壇經》,為中國唯一一部具有「佛經」地位的佛書,在此之前,唯有釋迦牟尼佛所傳佛書才能稱為佛經,與神會問答見之《壇經》。

唐代有一位神會禪師,俗姓高,是湖北襄陽人。童年時就從師學經史,尤好老、莊之學,後來讀《後漢書》知有佛教,後於國昌寺從顥元出家。

他13歲時,從荊州玉泉寺前往廣東韶州曹溪處參拜六祖惠能。

神會在廣東韶州曹溪六祖惠能處住了幾年,頗受惠能的器重。為了增廣見聞,不久他又北上參學。先到江西青原山參拜行思禪師,然後又到河南洛陽受戒。唐景龍年中(707-709),神會又到了曹溪。他認真閱讀佛教經典,但有六處感到困惑不解,於是他便去請教六祖惠能。

第一問:「在戒(戒律)、定(禪定)、慧(智慧)三學中,所謂戒,應戒何物?所謂定,應從何處修習?所謂慧,應從何處獲得?」

六祖回答說:「定就是定其心,戒是戒其行,慧即在自性中觀照,自見自知深。」

第二問:「本無今有有何物?本有今無無何物?誦經不見有無義,真似騎驢更覓驢。"

六祖回答說:「生前的惡行記憶本無,生後的善行今有。念念不忘行善,後代人天不久。你現正在聽我的話,我就是本無今有。」

第三問:「將生滅卻滅,將滅滅卻生。不明了生滅的意義,所見就如同聾耳瞎眼。」

六祖回答說:「將生滅卻滅,令人不執性,將滅滅卻生,令人心離境,未脫離這兩種見解,自然除去生滅的錯誤觀點。」

第四問:「先頓悟而後漸悟,先漸悟而後頓悟,不了悟頓、漸的人,心裡常常迷悶。」

六祖回答說:「聽法頓中漸,悟法漸中頓。修行頓中漸,證果漸中頓。頓、漸是不變的條件,悟中不迷悶。」

第五問:「先定後慧,先慧後定。定、慧後初,怎樣才是正確的呢?」

六祖回答說:「本性常生清凈心,定中而有慧。於境上無心,慧中而有定。定、慧平等沒有先後,定、慧雙修,自心就是正。」

第六問:「先佛而後法,先法而後佛?佛法本根源,最初從何處出?」

六祖回答說:「說就是先佛而後法,聽則是先法而後佛。如果說佛法本根源,一切眾生都從自己心裡出。」

神會在六祖惠能圓寂後,曾到洛陽弘揚六祖的頓教,確立了六祖在中國禪宗史上的地位,並著有《顯宗記》盛行於世。後來,神會在山東菏澤建寺,開創菏澤宗,他因此又叫菏澤神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y7Owm4BMH2_cNUgH1o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