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長江和漢江的交匯就像一個鴛鴦鍋,
一半是碧波,一半是沙河。
這條在武漢南岸嘴「涇渭分明」的奇觀,
或許是當今中國乃至世界都絕無僅有的。
媲美香港「維多利亞港」、紐約「曼哈頓」,
然而問遍了身邊90後武漢伢,
絕大多數回覆說「不知道」,「沒去過」。
緊鄰龜山電視塔、晴川閣,
與黃鶴樓、龍王廟隔江相望……
「中國第一角」南岸嘴,實在太少被人提及。
雖然三伏天的武漢,就像來了個火雲邪神,
不過我們「不怕」,還是出了門。
武漢人給外地人的第一印象,嗓門大,潑辣,市井,你對他充耳不聞,他就還你冷眼相待,只有你真誠付出,才配得到他們的溫柔體貼。
同樣,當你在武漢待了很多年,發現這座城市已經沒什麼新鮮感時,它又會向你證明,你對武漢的了解永遠是49%。
剩下的51%是它常常帶給你的驚喜,比如這次跟南岸嘴的相遇……
南岸嘴
老武漢人聊起南岸嘴,張口就來,年輕的武漢伢第一反應「沒聽說過」,我這個外地人更是一臉懵逼。
來到武漢九年,第一次去看了南岸嘴。「在哪呢?」「勒邊。」順著小夥伴手指的方向,我走了過去。
這幾天是武漢一年中最熱的時候,太陽紮實的緊,水面上波光粼粼,反光刺眼到讓人看不清,一直走到江邊上,這條涇渭分明的線才清晰鋪開在眼前。
「哇塞~」大自然的奇觀,總會讓你詞彙匱乏,只瞟一眼,就足夠吸睛。
南岸嘴是長江和長江最大支流漢江交匯處形成的衝擊地帶,有人說它是中國的丹田所在。別的不說,180度看江景,這裡確實是眺望三鎮新角度。
「一瓢舀起兩江水,半杯清茶三鎮香」。漢陽南岸嘴分別與漢口龍王廟、武昌黃鶴樓而峙,緊鄰地標龜山電視塔,晴川閣……
站在岸邊,三鎮中心的標誌性景觀一覽無遺。
「涇渭分明」的奇觀究竟是如何產生的?
據說長江水含沙量大,常年渾黃,且流速快;而漢水含沙量低,彎曲蜿蜒,水流平緩,就造成了肉眼可見的半清半濁。
對於一個每年把渡江過成節日的城市來說,夏天到江里游泳是一件再稀鬆平常的事。
而每年渡江節,南岸嘴還是搶渡人員的上岸處,「專業班子十幾分鐘就游過來了。」
沿著南岸嘴走幾步,就到了晴川橋下,難得一小撮陰涼,聚集了一幫游泳的人。
一看大家就是有備而來,冰西瓜、鴨脖子,饅頭包子,甚至還有大部隊帶了保溫箱,裡面塞滿了雪糕。
從小在這邊長大的王大哥,這次帶著整個公司的同事過來「團建」,吐槽漢水沒有長江水好玩,「這裡水是熱滴,長江水冰涼滴,幾好玩啊。」
雖然從肉眼上看,長江漢水涇渭分明是一道景觀,但對於從小在江水裡泡大的王大哥來說,最大的景觀是你下水以後才能感受到的。
「你到交匯的地方,這邊水是熱的,過了一哈,那邊一個浪打過來,哎呀,有點冰人,像井水一樣,這種感覺就蠻舒服。」
對於長江水的渾濁,他們倒是一點不介意,「雖然肉眼看著渾濁,但流水自古以來就是最乾淨滴,對皮膚也有好處。」
王大哥說,在他四十多年的記憶里,他唯一一次見證了漢江的水位超過長江,有一米之高,「那才是一大景觀。」
「大概十五年前,應該蠻多武漢人看到過,停在岸邊的船都沉到江里去了。」
說完後,王大哥遞給我一根雪糕,輕描淡寫地說了句「別客氣哈,買多了。」
到南岸嘴夜跑的人,都很「瘋狂」!這是坐在公園納涼的大爺告訴我的,「一跑跑二三十圈,冒的節制。」
南岸嘴公園不大,甚至看上去有些「破舊」,但有成百上千的人每天過來打卡跑步,被稱為「慢跑聖地」。
隨手拉一個都是在這邊跑了七八年的人,大部分都是參加過馬拉松的。
除了慢跑團,在公園納涼喝茶的大爺也是一大景觀,整個公園呈現出一動一靜。
大爺的避暑勝地
大爺們一大早拎著鳥籠過來,把鳥掛在陰涼的書上,小桌子一搭,茶一泡,聊到中午回家吃飯,下午兩點再過來,十幾年如此,就連大年初一也不例外。
「不是遛鳥,是遛人。」
王大爺、段大爺是這裡土生土長的人,「這裡以前都是泥巴地,一下雨淹得到處是水。」
兩人每天早上六點多,騎著電動車從集家嘴過來,路程也就花10分鐘。
光是「這裡空氣好」,大爺都誇了不下十句,段大爺十幾歲開始養鳥,把它當成修生養性,「聽到鳥叫,心裡就舒服,有鳥語有花香,這比哪裡公園都好。」
一坐做一天的大爺們,「三觀」也相當佛系:有吃的、有喝的、有用的就夠了,你錢賺多了有麼用咧,錢多了蠻害人,把人滴個性都搞壞了。
對他們來說,唯一的遺憾就是公園裡沒有茶館。
據他們觀察,每年涼快的時候,就有不少旅遊的人過來看兩江交匯,晴川閣、龍王廟、對面的黃鶴樓……「去年好多老外過來看!」
作為老武漢人,他們比誰都清楚武漢的好,「武漢是個好位置,應該多宣傳一哈,每天都是看到別的城市,都看不到武漢的宣傳!」
不管是「游泳聖地」
「慢跑聖地」還是「遛狗聖地」
亦或是兩江涇渭分明的奇觀,
作為著名的「中國角」,
南岸嘴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知道天熱,不過還是找時間去看看?
江邊涼風會給你驚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