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8月30日到現在,譚松韻的相關詞條一直飄在熱搜榜單前列,不是因為愛情緋聞、也不是作品熱點,而是源於一件如果可以,她本人一點兒也不想要的事情:譚松韻母親被撞一案開庭審理了。
這次的庭審在31日通過網絡進行了直播,因為譚松韻公眾人物的身份關係,有約一千萬人圍觀了整個庭審過程。相信其中大部分人的觀後感可能都需要用「悲憤交加」四個字來形容,尤其在聽完譚松韻在庭審最後用哽咽的聲音說出「過去一年八個月,每天都在想她」之後更甚。
時間倒回到2018年12月31日,譚松韻在開開心心的發完跨年祝福之後,突然杳無音訊。雖然平時也上線頻率不高,但將近一個月時間沒有工作安排,也沒有任何消息,粉絲還是忍不住去問了一下工作人員。
將近一個月之後,經紀人終於發文回應:31號當晚,譚松韻的母親和兩位好友在聚會後遭遇車禍,其中譚松韻的母親傷勢最重,送到醫院後緊急做了開顱手術,並轉移至ICU。得到消息之後,譚松韻立刻趕回老家照顧母親,只可惜經過二十多天的全力搶救,媽媽還是離開了人世 。
經紀人公布消息一天後,當地相關帳號發出了案情通報:
通報的具體內容和時間線如下:
12月31日,事發;
1月1日,確認嫌疑人馬某,開始勸投;
1月2日,馬某聽從勸投,在家人陪同下自首,被拘留。
1月16日,被批准逮捕。
另外,這份通報中還提到馬某在當日曾經飲酒,屬於酒後駕車。
通報發出後,案件排入了庭審程序,中途又受疫情影響,最終在一年零八個月之後的8月31日再度回到了人們的視野當中。面對這場遲到的庭審,大部分人以為會等來一錘定音的痛快結果,沒成想先聽到的卻是肇事者馬某的鬼話連篇。
通過經紀人、另一位受害者家屬的描述以及公訴書顯示,案發時譚松韻的母親和好友一行四人走在街上,馬某突然開車駛來,撞倒其中三人。
現場十分慘烈,肇事車輛擋風玻璃被撞出一個大洞,保險槓、引擎蓋均受損嚴重;譚松韻的母親最終死於特重型顱腦損傷合併肺部感染多器官衰竭,另一位受害人也當場被撞飛,至今仍在恢復當中;
馬某將一眾人撞倒之後,曾在不遠處停車,但最終並未下車查看、幫助傷者,反而選擇了開車逃逸。幸而現場還有一位走在前面未受傷的同行人及時撥打了120、110才阻止了結果進一步惡化。
另外,就馬某被逮捕後的各項檢測顯示,其在1月2日進行的尿檢呈陽性,事發七天之後進行的血液和毛髮檢測呈陰性,被懷疑有毒駕之嫌;綜上以及各種證據,交通大隊判定馬某應對這場事故負全部責任。
面對這幾乎板上釘釘的證據鏈,馬某的態度卻依然飛揚跋扈。
其一,馬某否認吸毒,不知道為什麼尿檢會呈陽性,但刻意隱瞞了當天曾和朋友去過KTV的行程(BUT這裡說明兩點尿檢有出現假陽性的可能樣本提取量過少造成了無法再次檢測,送檢程序存在問題)。
其二,對於自己肇事逃逸的舉動,馬某辯稱自己是頭回遇到,不知道如何處理,所以跑了,但事實上馬某不但曾經有過其他案底,還在事發之後托朋友前往事發現場和醫院打探消息,顯然是個不慌不忙的老手。
其三,即便坐上了被告席,馬某仍然趾高氣昂。其律師多次無故打斷原告律師發言,馬某也全程有恃無恐,審理過程要求休庭2次,一次腰疼、一次要上廁所,還威脅似得說不休庭的話在要當庭解手。
更絕的還在後面,上面提到的另一位傷者家屬在庭審過程中表示,面對車禍造成一死兩傷的事實,馬某及其家人並無悔改之意,甚至在2019年初傷者家屬抱著平和的態度與馬某父母溝通時還反過來責備他們:竟讓自己的兒子在監獄裡過春節……
以上種種,再加上譚松韻離開現場前說的一番話,都讓身為旁觀者的網友們看得憋悶又難過,雖然無法感同身受,但失去至親的痛苦大家靠想像也能理解一二。
如此,肇事者被網友譴責也就成了意料中的事情,尤其在1號當晚爆出譚松韻方索賠金額的新聞下,大家情緒頗為強烈,甚至有人建議犯罪嫌疑人直接抵命。話說的狠,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無論對方將賠付多高的金額,還是把命雙手奉上,媽媽都再也不可能回來了。
一邊是對現實無法挽回的無力感,另一邊則是閱讀了諸多碎片消息而產生的種種擔憂和疑慮,其中最直白的表現就是評論里常常出現的那句「明星維權都這麼難,要是換我一個普通人該怎麼辦」,其中暗含的意味不用我多言,各位應該也能讀懂。
可憂慮之前,完整的了解一下也不遲啊。肇事者雖然態度惡劣,但案情現狀並不像部分輿論所渲染的那麼艱難……
馬某對於酒後駕車、肇事逃逸已經全數認罪;
網上流傳的所謂檢測樣本丟失、法官辱罵原告律師、請原告律師離開、不讓原告律師出示證據都是誤傳;
在法庭上被原告律師一併懟的公訴人員,在最後還列出了馬某的認罪狀態、認罪時間、認罪態度等多項內容請求法院加重判決;
反倒是原告律師被業內吐槽仿佛站錯了位置,擺事實講證據沒有他,一門心思的要打感情牌,還花費了大量時間在被告已經承認的內容上糾纏不清……
回看案發到現在整個過程,譚松韻和粉絲自始至終都在做著藝人身份的剝離,把它定義為私事,希望人們少些關注,但在這一場庭審之後,被輿論裹挾的結局似乎還是無法避免。
無論是否有人刻意的掀起這場源於不實碎片信息的輿論,又無論這是否可以讓肇事者得到更高的處罰,到頭來因為這種做法再次被傷害的恐怕還是那個遭遇了重創仍在學著如何修復自己的受害人吧(如今網上漸漸出現的另一種聲音就是預兆吧,希望這不會最終變成譚松韻粉絲一直所擔心的炒作論)。
所以,或許下一次再有這種事情發生的時候,大家能稍稍理性一點,別再好心做了壞事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v9tTHQBd8y1i3sJ-aO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