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商報/中國商網(記者 賀陽)為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的防控工作,近日,全國數百家購物中心發布了春節暫停營業或營業時間調整的公告。
面對疫情,實體零售「抱團取暖」。中國商報記者了解到,為了幫助商戶共克時艱,部分商業地產商主動推出免租、減租等措施助力全行業共抗疫情。
商業街十分冷清 中國商報 記者 賀陽/攝
商場客流顯著下降
原本春節期間人頭攢動、熱火朝天的商場今年顯得格外冷清。
以北京新中關購物中心為例,平時熱鬧的商場如今卻十分冷清。中國商報記者走訪看到,網紅飲品喜茶的店鋪前,大排長隊的場景已不復存在,只剩下幾名戴著口罩的工作人員各自忙碌。
「手機上不斷推送著各大購物中心公眾號的最新通知,都是暫停營業或調整營業時間的。加上商場是人流密集的高危區域,不是不想去,是真不敢去。」家住北京市西城區的吳小姐坦言。
2月1日晚間,位於北京市大興區西紅門的北京薈聚中心宣布從2月2日起暫停營業,僅歐尚超市保持運營;此外,北京老佛爺百貨、首創奧萊、銀泰in01等均宣布暫停營業。
記者了解到,北京SKP、金融街購物中心、朝陽大悅城、龍湖長楹天街等多家購物中心均縮短了營業時間,基本上在晚八點前全部閉店。
商場客流急劇下降,SKP黛珂專櫃的銷售員王女士索性在微信朋友圈賣起了產品。「受疫情影響,現在商場裡售貨員比顧客還多。調整營業時間後,全天開業僅剩八小時,沒辦法,咱干銷售的不能指著底薪生活。如今每天朋友圈發發廣告,靠著以前關係不錯的老客戶還能開出幾單。」王女士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而作為北京南城商業標杆項目的薈聚中心,關門所帶來的經濟損失更不是一筆小數目。公開數據顯示,北京薈聚中心2018財年(2017年9月1日至2018年8月31日)銷售額達36.3億元。按照其同比接近9%的增幅計算,2019財年銷售額將近40億元。
此前,據宜家購物中心(中國)管理有限公司總裁丁暉介紹,北京宜家薈聚中心是100%滿租。客流量方面,據不完全統計,單日客流量能達到15萬人次。
關於此次閉店,北京薈聚中心相關負責人表示,暫停營業是為了更好地保護廣大消費者、員工和租戶的健康與安全,另外,也是響應國家關於嚴格加強疫情防控的要求,響應北京市政府剛頒布的關於2月9日前可彈性工作,避免人員聚集的通知。
「薈聚中心的物業是自主管理,薈聚中心縮短營業時間期間,所有租戶(歐尚除外)免收所有租金與市場推廣費。而2月2日至2月9日臨時閉店期間,所有租戶(歐尚除外)也是免收所有租金、市場推廣費及物業管理費的。」該負責人表示。
對於那些仍在營業的商場而言,水電費、保潔消殺、人力等硬性支出不可避免。「關門只是不掙錢,開門營業意味著還得往裡貼。比起以往春節,今年我們所委管的商場平均客流下降了九成,不少餐飲、教育培訓、兒童零售等商戶還主動提出關閉門店以降低成本。」一名不願具名的商管集團負責人對中國商報記者表示。
商業地產商集體減租
針對廣大商戶存在的難處,不少商業地產商自發提出了免租、減租、下調物業費管理費等舉措。
據中國商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日,已有近40家商業地產商宣布減免租金,包括萬達、龍湖、華潤置地、保利商業等。此外,部分地方性商業體也宣布減免租金,短則一周,長則兩個月;在減租方式上,超七成運營商宣布租金減半,部分則全部免除租金。
以萬達為例,其宣布對全國323個購物中心免除36天租金及物業費,據業內統計,按照以往萬達披露的年租金收入及物業收入水平預測,此次全免金額預計達30億-40億元。
2月2日,紅星美凱龍也發布了免除自營商場商戶一個月租金及管理費的公告。紅星美凱龍表示,本次免租安排涉及公司2020年營業收入(租金及管理費總金額)約為5.3億-5.9億元。預計本次免租安排涉及的租金及管理費總金額對公司2020年歸母凈利潤的影響約為3.8億-4.3億元,占2018年經審計的歸母凈利潤的比例約為8.5%-9.6%。
從免租期的時長來看,龍湖集團宣布旗下商場減租兩個月。1月25日至3月31日期間,商場租金費用(含物管費、推廣費)減半。據了解,此番減租政策覆蓋了龍湖商業所布局的十座城市,在營的39座商場,支持了超過4500家合作品牌。
易居研究院智庫中心研究總監嚴躍進告訴中國商報記者,近期全國很多商業地產商都出台了租金新政策,這有助於在商業零售市場蕭條時期保障商業零售企業的權益。這些商業地產商減免租金的做法,能夠降低商戶經營成本,防範商戶流失,否則今年一季度零售企業的壓力會比較大,通過此類租金政策,穩定了商業地產商和租戶的關係,也有助於後續商業地產的穩健發展。
記者注意到,加入此番減租免租潮中的大多為資金實力雄厚、產業布局多元的地產企業。對於部分地方性,體量較小的商業體而言,很難做到減免租金。
「提倡免租也要視具體情況而定。大型的商業地產商可以通過住宅或其他業務來分攤成本,降低風險,但是對於我們這種資金鍊比較緊張的企業來說,租金仍然是很重要的現金流。畢竟現在商場的營業額已經斷崖式下跌,再收不上來租金怕是難以為繼。」南京某商管中心負責人在接受中國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
現如今,減免租金的商業地產名單還在不斷擴容。據不完全統計,在全國範圍內已有超過600家購物中心及百貨大樓開展了免租、減租行動。
零售業會否經歷寒冬
疫情期間,在遭受打擊的同時,實體零售如何開展自救也成為業內關心的話題。
中國商報記者注意到,「多渠道銷售」成為線下商業不約而同的選擇。例如,北京龍湖長楹天街將各大商家對應的微信方式匯總,在商場的公眾號推送,消費者可以通過推文選擇自己想要購買的品牌,從而實現「雲逛街」。
北京萬科半島廣場則聯合場內商戶推出了外送服務,包括零售和餐飲業態,如麗家寶貝、優衣庫、華為、漢堡王、大通冰室等將近60家商戶,可以為消費者提供順豐快遞送貨到家的服務。
還有部分商場自發組建微信群,為無法到店購物的消費者提供了線上購物的方式。以北京華潤五彩城為例,消費者可通過掃描微信二維碼,進入商場各個店鋪的微信群,直接和店長進行溝通,採用線上支付的方式購買產品,隨後商場採用無接觸配送方式,把商品送至消費者制定的目的地。
早前曾搭建自營電商平台的商場在處理當下危機時,顯得更加得心應手。例如,北京天虹百貨、新世界百貨、漢光百貨及君太百貨等商場均自建有電商平台,消費者可通過商場自營的App或微信小程序享受線上服務。
「即便足不出戶,消費者也可以通過漢光百貨微信小程序進行下單。隨著商場智慧零售的推進,我們的收銀台早就不局限於線下,越來越多的漢光會員在去商場逛街之前,都會在線上店鋪先掃貨一番。」漢光百貨工作人員告訴中國商報記者。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教授陳立平認為,危機也是推動零售業發展的最好動力。即使在最嚴酷的寒冬中也有頑強發展起來的物種。在疫情面前,單純的線上零售會暴露出短板,線上線下結合的新零售業態會快速發展。
「在疫情期間,習慣網購的人們將繼續通過電商平台購買生活必需品。雖然目前形勢比較嚴峻,但是很多的消費需求並沒有消失,只是消費需求的實現時間出現了跨期。正是由於當前旅遊和外出就餐的消費需求無法實現,反而會進一步刺激人們的消費慾望,待疫情結束後,消費需求有望出現報復性反彈。」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國際貿易研究部主任趙萍告訴記者。
趙萍還表示,從非典時期的歷史數據來看,2003年消費增幅雖然明顯下降,但是2004年消費增速達到了13.3%,比2003年提高了4.3個百分點。對於此次的疫情而言,預計疫情結束後的三至六個月,消費將恢復至正常增長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