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出海撈到美軍核心裝備,為我國裝備發展立大功,直接飛躍20年

2020-02-17     軍迷哨所

從上世紀70年代到今天,美國等國長期在我國周邊海域測試新型武器裝備,或者是在我國周邊地區搜集情報。收集情報除了飛機搜索和海面上搜索以外,水下搜集情報,檢測我國周邊海域的水文氣象條件,或者深入我國軍港刺探情報等等。相較於水上和空中手機情報,水下搜集情報將會更加隱蔽,更難發現。所以,從上世紀70年代到今天,我國出海的漁民就會撈到它國的魚雷或者潛航偵察設備等等。

2019年江蘇就對在海上打撈到並上繳水下可疑竊密裝置的11位漁民及相關人員進行表彰獎勵。國家鼓勵漁民在我國周邊海域打撈它國的竊密裝置,如微型潛航器等竊密裝置。在我國周邊海域,他國在水下的竊密活動非常頻繁,近20年時間內,有報道漁民打撈到竊密裝置和魚雷的事件就不低於10起。

在這些打撈起來的魚雷或者竊密裝置中,很多對我國相關武器裝備的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例如1978年10月一枚美國在海上測試沒有爆炸的MK-46I型魚雷在南中國海被中國漁船捕獲,隨後漁民將其上交,並經海軍送到705進行研究檢測。1982年海軍決定,在MK-46I的基礎上研製屬於我國的魚雷,並在其技術上研製出了魚-7魚雷。1994年該魚雷定型,標誌著研製成功。在今天的海軍序列中,魚-7魚雷或者升級型已經大批量裝備中國海軍。90年代,魚-7裝備了幾乎所有的中國製造的潛艇核潛艇。

魚-7魚雷的成功研製,使得我國的魚雷技術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當時中國裝備仿製蘇聯的53-51式魚雷(魚-1式魚雷)已經相當落後,該魚雷仿製於上世紀50年代,到了80年代後,在各國先進魚雷都大批量服役時,魚-1式魚雷已經滿足不了海軍的需求。所以,MK-46I型魚雷的到來,對我國魚雷的發展來說,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

因為該魚雷,當時大量裝備美國海軍,到被中國漁民打撈到,該型號魚雷的服役時間僅有10多年時間,加上又是美軍海上實驗的新型魚雷,技術先進程度上可能屬於頂尖水平。為此,有分析認為,MK-46I型魚雷的到來,至少讓我國在同等型號魚雷的技術上前進了20年的時間,今天更是衍生出了一些列的新型魚雷,大量在海軍中服役!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ps9WnABjYh_GJGVEyl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