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茶點造型精緻小巧,搭配上也有講究,甜配綠、酸配紅、瓜子配烏龍。甜點是英國下午茶中必備的,且吃甜點要分三部曲,自下而上,由淡而重。
英國的下午茶很有名,那裡的同事們熱情地帶我去了著名的下午茶餐廳,和他們一起在悠閒的午後,享受溫暖的陽光,看著匆匆的行人,品嘗著最地道的英式風味。相較於中國的茶點,英國的甜點自下而上、由淡而重、形態各異地擺放在三層的器皿上,分門別類又各具特色。
這不禁讓我想到了兩國在數學教學上的差異,我們的教學設計也是精緻細膩,每個環節要達成怎樣的教學目標,和學生互動的每句話、每句過渡語、每句小結、每句應對,教師們都瞭然於心。
但在英國,教師們只是確定了每周的教學內容,製作幾張簡單的多媒體卡片,便開始了富有教師個人理解的教學了。同一個內容,不同的教師有其不同的理解,因而教授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相較於國內35分鐘緊湊的教學,在這裡,學生每天有一個小時的時間進行數學的學習。教師花35分鐘講授知識點,隨後的20分鐘學生自己選擇相應等級的練習,教師和兩個助教進行巡視和指導,最後5分鐘教師進行總結。
雖然這樣的教學方式是否可以達到有效的教學仍然值得探討,但從教師的教學設計中,我還是可以看到一些值得借鑑的地方。
首先,體現在教學設計文本上。英國教師會選擇以表格的形式列出本周大致的教學內容,其中包括學習的關鍵詞、分層教學的目標和形式、教學活動和負責教師等。
隨後是每節課的教學設計,每個內容都是按照三個等級進行劃分的,即低水平、中水平和高水平,教師會寫出每個教學環節不同水平的學生要學什麼、怎麼學、需要經歷哪些活動和參與評價手段等。
與我們的教學設計不同,他們稱其為教學計劃,只要列出教學環節和內容既可,不需要一句話一句話地敲定,也沒有關鍵問題、過渡語和總結語。
其次,體現在教學的形式上。它突破了我原有的對課堂學習的理解。我有幸在下午放學後參與該校的興趣班活動,男生和女生可以分別與自己的朋友一起選擇他們喜歡的課後興趣班,大約一個小時。
在一間教室中,學生們在用iPad玩遊戲,這是在上什麼課?原來是寫作課。教師讓學生通過體會在玩自己喜歡的遊戲時的感受、體驗遊戲時的心理變化和想法等,展開想像,並用語言記錄下來。
同時,在另一間教室中,女孩子們在做甜點,放多少磅蜂蜜、多少磅巧克力、多少磅麵粉,這居然是數學興趣課。三位數相加求總磅數,三位數除一位數求每磅卡路里,三位數乘一位數求幾磅的卡路里,學生們可以邊品嘗自己的作品邊進行計算。
最後,體現在作業設計的不同。在英國,低年級小學生是沒有回家作業的,由於他們上課的時間很長,教師一般就把更多練習的時間留在了課堂。
學生進行練習時,教師會用綠色的筆進行輔導,下課後也用綠色的筆進行批閱,如果學生完成得不是很好,教師就會讓這個學生在放學前參加半個小時的補習班,把今天的內容再講一遍。
同時,每天的練習紙是學生利用上課最後幾分鐘貼在自己的本子上的,這樣一段時間下來這本本子就貼滿了每天上課的練習內容。
第二天上課一開始,學生不是馬上開始上課,而是打開練習本閱讀教師用綠色筆寫下的批註和修改意見,再用紫色的筆進行修改。修改完畢後,教師才會進行新課的教學。
總之,很難用文字將我所看到的、感受到的所有與學校文化有關的東西全部記錄下來,但那裡的一草一木、一人一物都讓我深刻體會到了其深厚的文化底蘊,正如該校校園中一面牆上所寫的那樣「The whole point of schools is that children come first and everything we do must reflect this single goal」,他們正用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踐行著他們的教育理念,並將學校的文化深深地印刻在了每個教師和學生的心裡。
注重個性,關注細節,是我從英國小學的學生培養理念和方式上所看到的特點。在學校工作的每一天都有新的發現,從每個學生的身上我都可以看到鮮明的個性,這源於學校和教師對他們的包容和尊重,關注和等待著這些學生用自己的方式成長。
英倫雲小學通過線上整合優質英國小學資源,讓孩子在國內也能體驗正統英國小學課程和真實的課堂。針對不同孩子的學習情況,我們的英國國家大綱核心課程包括:英語語文、數學、自然科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