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兩個字
被賦予了太多神聖的意義
關於責任,關於奉獻,關於愛······
但關於媽媽們的內心
你們真的了解嗎?
漫畫只畫了一個媽媽從孕期到寶寶出生後的前幾年。
隨著孩子一天天長大,上幼兒園、讀書、離家工作、組建自己的家庭……育兒路還很漫長,媽媽要面臨的困難與挑戰還有很多很多,焦慮也會時常出現。
但這也不是一件壞事,媽媽的焦慮大概都來自被需要,換個角度想,能被孩子需要也算得上是件幸福的事了。
記得樂樂即將幼兒園那會,我一直很擔心,甚至到了焦慮失眠的地步:沒有我在身邊,他會不會哭,出生以來他一直是離不開我的。
等領著樂樂進幼兒園那天,看到老師發來的視頻:他剛開始時小哭了一會兒,隨後不久便不再哭了,和身邊的小朋友開始搭話、做遊戲。
再過兩天,他已經很好地適應了幼兒園的生活,會跟我分享他幼兒園的那些趣事。
那一刻,取代焦慮的是另一種更難受的感覺,悵然若失:我不再是孩子的全世界,孩子是獨立的個體,他自己會長大。
有人說,母親是一個兩難的角色,在孩子年幼的時候,必須給予百分之一百的照顧,但是把孩子養大了,卻又要學會得體地退出。
從孩子降生到慢慢長大的那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時間裡,你也會慢慢意識到:我們在焦慮的同時,也享受著陪伴孩子成長的快樂與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