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國家地理》動物影像方舟,首次在杭州開展。江一燕不僅作為公益推廣人,更以個人攝影作品參展首展的特別板塊。
圖片來源:搜狐
而攝影師也是她眾多頭銜中的一個,演員、音樂人、寫作者、教師、旅人,無論哪一個都是真實的江一燕。
但她曾困惑身份,困惑生死,不知道自己從哪裡來,又將到哪裡去。後來她去了很多地方,見了很多人,漸漸明白了。
她說:「人生的終極目標不是生和死,而是無畏你在哪裡,處於什麼身份,你的精神能夠永存。」
小時候,江一燕做事情,總是慢人一拍,媽媽給她起了小名:爬爬。她沒有討厭,也沒有想過讓自己變得快一點,反倒以「爬行者」自居。
她在博客發了三隻可愛的蝸牛,給自己起了名字:江小爬。
圖片來源:江一燕博客
這些年她確實爬的很慢,出道十幾年,拍過的影視作品兩隻手就能數過來,距離上一次的作品,還是2017年。
很多人說,她是一個不務正業的演員,其他明星都在忙著拍影視劇,為廣告商做宣傳,只有她像個兼職藝人,一大半的時間都浪費在別處。
她可以手工製作麻布靠包套,開心的和針線玩一天;
也會親手給朋友做耳環;
也可以在度假區,無所事事的待上一天。
圖片來源:江一燕博客
卻很少看到她曬努力,曬辛苦。即使工作,也總是會心的微笑,看起來都那麼閒庭碎步。
她不熱衷社交,也不會刻意迎合任何人、任何事。
有人說她「活該不紅」。
她說:「我的性格也許不能讓我成為一個耀眼的明星,但卻可以讓我在夢想的道路上一直走下去。」
這些年,她在影視圈不慍不火,似乎越爬越慢,但在自己的節奏里卻越爬越好。
圖片來源:江一燕博客
2011年的時候,她曾這樣定義自己:拍電影、愛文字、玩攝影、公益網商、彈吉他,其實我的專業是舞蹈。
如今,回頭再看,她已經在路上了,就像那隻蝸牛,背著自己的理想,一步一步往上爬。
江一燕喜歡攝影是出了名的。
14歲時獨自去北京闖蕩,當她第一次因演出賺到錢後,沒有像其他女孩一樣買名牌服侍和包包,卻花了幾萬元為自己添置各種攝影器材。
她喜歡拍自己,更喜歡拍世界。
陳喬恩說:「她的心,她的情感,她所嚮往的,都在這些美好的照片里。」
當眾多明星在紅毯爭奇鬥豔的時候,2015年底,在全球攝影大賽中國賽區,江一燕抱走了美國《國家地理》華夏典藏獎盃,也是唯一獲獎的女攝影師。
在《易時間》訪談里,她說:「我是一個非常極致的人,安靜和瘋狂都是很極端的。」
圖片來源:騰訊視頻
對於攝影她是瘋狂的。
她敢到非洲拍攝火山,為了拍攝火山噴發的那一瞬間,大多時候只能蹲在那裡,需要長時間耐心的等待。
在衣索比亞那一次,她把裙子剪成寬布條,扮成蒙面大俠,由於太投入,手臂被燙了很多泡,直到回去才發現。
有時為了找到一個最佳角度,需要跪著、爬著、躺著,她說:「我們雙腳踩在大地上,用站立的視角,有時候讓我們失去了對土地的尊重。」
為了拍攝動物剛睡醒的樣子,她可以保持一個姿勢,整整等候一下午。極其耗費體力。
江一燕攝影作品
有一次,何潤東好奇地對她說,你怎麼會有二頭肌呢?
江一燕說:「野外拍攝器材都是自己扛,有時還需要扛著「長槍短炮」到處跑,沒肌肉才奇怪呢。」
這些年,她永遠在奔跑,也永遠在微笑。
她拍出了很多著名的作品:火烈鳥的愛、你的微笑、這就是回家的路等,也是第一位攝影作品單價達到20萬的女藝人。
江一燕攝影作品:火烈鳥的愛
不過,這從來都不是她的目的。她只是懷著赤誠的心,用鏡頭下的語言,感知天地間的光影。
有人問她,為什麼這麼喜歡攝影?
她說:「按下快門的瞬間,一切被定格在時光里,不再有熄滅的從前,不再有缺席的未來,於每一天的自己,於每一刻的生命,相遇,即成永恆。
很多人因為旅行,才喜歡上拍攝,而江一燕因為拍攝,才將目光由現實生活,轉向了遠方。
她走過很多地方,足跡遍及5大洲,40多個國家,阿爾卑斯、義大利、南極、西藏……
不過最令她魂牽夢繞的,是非洲。她對非洲有種特別的情愫,就像她的偶像,三毛對於撒哈拉那樣。
圖片來源:搜狐
2008年,受國際環保組織邀請,江一燕第一次踏上非洲之旅,從此,她對非洲的熱愛便一發不可收拾。
她說非洲是世界上最後一片凈土,因為在那裡信號不好,所以日子過的很慢,人和人之間的感情,才會變得很純粹。
江一燕和當地土著居民同吃同住,因為她很喜歡這種最原始純真的一面,
圖片來源:搜狐
她的喜愛當然也包括,近在咫尺的大自然:
她曾趴在泥坑裡,等候動物的大遷徙;
也曾在草原上,放著音樂,跳著舞,伴著豹、獅子的吼叫。
她說:「如果哪天不拍戲了,就去非洲開一家酒店,打開窗就可以看到大象的那種。」
導演陳沖說:她在浪跡天涯留下自己足跡的同時,也讓那一片天涯深深的影響了自己。
2017年,江一燕出演了一部電影《七十七天》。
圖片來源:豆瓣電影
當時導演趙漢唐想讓她出演女主角,江一燕看了一眼羌塘無人區的照片,想都沒想就答應了。
這是江一燕從影以來最艱苦的一次拍攝,除了寒冷、野生動物的襲擊、高原缺氧,劇組還特別缺經費,所以江一燕決定零片酬演出。
其實,生活在西藏的本地人,都很少有人會踏入無人區,對於熱衷旅行的她,確實是一次難得的機會。
她說:「我覺得全世界很多地方我都去過了,沒有想到在自己的祖國,還有這麼美的無人區的景。
拍攝閒暇時,江一燕站在一眼望不到頭的雪地上,看著像泡泡一樣的雪;盯著遠方的藏羚羊,它的屁股是心形的,特別可愛。
圖片來源:網易號
更多時候,動物沒有聲音,大自然沒有說話,整個世界一片安靜。
她說自己總會被這樣的場景感動,心裡默默的流淚。
很多時候,我們會問,為什麼去旅行?
她說,因為可以看見最美的景,遇見最真的心。
在第八期《朗讀者》中,江一燕是以一名教師身份出現的。
圖片來源:朗讀者
小江老師也是她最喜歡的一個頭銜,她甚至可以準確叫出,那個追著她車跑的孩子的名字。
第一次離開村子的時候,她在車裡哭,孩子們在後面追。有個孩子追了近一個小時,一直到縣城。因為孩子們太喜歡她了。
一次,一個小女孩和江一燕走在路上,小女孩突然抬起頭對她說:「你知道嗎,小江老師,你就是我們媽媽。」
江一燕鼻子一酸,眼淚就下來了。她說:「那是我這輩子,收到最好的禮物。」
如今,山區支教這件事情,她已經堅持十年了。有人問她:「是什麼讓你堅持這麼久?」她說是真心。
正因為如此,江一燕才能和孩子們打成一片,孩子們也才會如此的依戀她。
在教孩子們唱《如果幸福你就拍拍手》時,一個小男孩敲打著兩個不鏽鋼盆子,講台前兩個小女孩,也隨手拍打著桌子,江一燕抱著吉他斜著身子邊彈邊唱。
幸福是什麼?就像這個場景:眼裡放著光,嘴裡含著笑,周圍有一群小可愛。
她在書中描述這段時光:最真誠的東西,也是最無法抗拒的,一想到你們,就讓我快樂。
所以,她總會時不時的去看望山區的孩子們,因為只要兩顆心碰撞在一起,就無法再真正的分開。
江一燕從來不會因為名利,不做一件事情;也不會因為名利,做一件事情。
她一切行為都跟從內心,看起來任性無比,又讓人羨慕不已。
青春期,為了達成一位對她很好老師的意願,獨自跑到北京學習音樂劇。
圖片來源:江一燕博客
也曾為了去澳洲留學,推掉一部大製作電視劇。那時,經紀人給她寫了幾萬字的信,希望可以拍完再去留學,因為那部劇能讓她賺好多錢。
可江一燕說:「我已經想好要走了,誰也阻攔不了我。」
她甚至以接連拍了好幾部古裝戲太累為理由,拒絕了爾冬升導演三次。
她說,「我從來不會為了致富,而選擇我不喜歡的角色,也不會為了夢想委曲求全,我很感性,可是真實。」
這也是她為什麼影視作品少的原因。
圖片來源:搜狐
她選劇本多數靠興趣,只要她喜歡,不管多少錢,能不能公映,觀眾接受度如何,她都接。所以,她錯失很多賺錢的機會,也錯失很多紅的機會。
唯一沒有錯失的就是自己的初心。
她在歌曲《十年一劍》中這樣寫道:
天生是演員的我,感情太多,理智荒蕪,十年一劍,我不比塵世誰更妖艷,浮華,張狂,昨日的灰姑娘,耐力磨鍊出翅膀,生命有了無窮的力量。
她一直踏踏實實的做自己,不為外界的光怪陸離所誘惑,努力游離娛樂圈之外。她心靈澄澈,內心豐盈,這是金錢名利無法給與的快樂。
就像她說:「縱使生命有太多選擇,改變或者宿命,但我會勇敢地擺脫性格的命運,自由地飛翔。」
很多人都羨慕江一燕,就像曾經瘋狂的痴迷三毛。
她們敢愛敢恨,她們隨性瀟洒、她們浪跡天涯,她們文字質樸卻絲絲扣心,她們面容不算傾城卻能撼動人心。
江一燕就像童話里的公主,帶給我們美好和希望,甚至美的有點不真實。每個人都想把無常的生命過成如此這般的詩意人生。
也有人說,我從來不羨慕她的生活,我只羨慕自由人,而江一燕是自由的人。
她的自由,源於她不被拘束,不被左右的靈魂。
正如她自己所說:「我的富有是因為,我一直只走自己想走的路,做自己喜歡做的事」。
她愛攝影、愛旅行、愛孩子、愛文字,愛音樂,愛公益,她只拍自己喜歡的劇本,她爬的很慢,卻每一步都堅實有力。
我們有時很累,就是因為身體被囚禁,心卻一直流浪;
而有些人,心從未改變,身體在一直流浪,她們見天地,見眾生,見自己,活的自在隨心,真誠自由。
江一燕從14歲,開始流浪,成名後,輾轉各地,帶著各種頭銜,但始終沒有忘記初心。
正如她說:「心放得下世界,魂才真正歸隱天地,勇敢做自己,讓靈魂醒著,我的全部野心,就是自由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