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未都手裡的9大「尖貨」,前5都是木頭!
一
紫檀大畫桌
圖丨紫檀螭龍三彎腿大畫桌 清康熙
畫桌是古代文人最重要的家具,過去文人無論繪畫還是書法,都習慣於站立進行。由於材料昂貴,紫檀畫桌一直是古代文人財富的標誌。
二
紫檀錦地拼面書桌
圖丨紫檀錦地拼面書桌 清雍正
清朝康雍乾三朝,是清代藝術的巔峰時期,皇帝常親自監工御用藝術品的生產,這件錦地拼面的畫桌正是這一時期的準確記錄。
中國 孔子說"性相近也,習相遠也",將人性分為天性與後天習得;北宋 張載的性二元論,又把人性劃分為氣質之性與天命之性。辯證唯物主義認為,不存在先驗的人性和先驗的善惡之分,任何現實的人性都是在遺傳因素的基礎上,在社會環境中,人的主客觀相互作用的結果,其中人的社會實踐活動對人性的建構有決定意義。在 西方現代心理學界,有三種典型代表: 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強調以人的本能解釋人的全部和行為 ,是一種本能決定論或遺傳決定論;行為主義走向另一極端,否則天生本能,主張人的一切行為、本性均由後天習得,是刺激-反應的聯結及其系統化,是一種反本能論或環境決定論; 人本主義心理學既反對本能決定論又反對習得論,主張人性是似本能的,即人的慾望或基本需要在某種可以覺察的程度上是先天的,但與此有關的行為或能力、認識或感情不一定是先天的,可能是後天經過學習或引導而獲得或表現的。 馬斯洛認為,人性是人的全部屬性的總括,似本能需要是人性的集中表現。你是一個太重感情的女人嗎?每晚9點半,我都會在這裡陪伴著你。喜歡夜叔,就把【睡前伴你夜聽】分享給身邊的朋友一起關注吧,晚安!@
整個桌面用了大約五千塊細碎小木拼成,以萬字錦隱喻幸福延綿不斷,每個部件都以榫鉚相接,而不是隨意粘貼了事。
三
紫檀描金七重檐寶塔
圖丨紫檀描金七重檐寶塔 清乾隆
「人一命,勝造七級浮屠」。 這是中國老百姓常說的一句話。 「浮屠」就是梵語的「塔」。這對紫檀七重檐 寶塔, 八面玲瓏,共設四十八位佛龕,原置佛像四十八尊,為 乾隆盛世 宮廷所造。
這件寶塔早年漂洋過海去往 英國,在異鄉漂泊百年以上。2003年冬,驚現蘇富比 香港三十周年拍賣會上,國人遂得以重金購回。
四
紫檀寶座
圖丨紫檀五屏風式象首獸足寶座 清乾隆
在古家具收藏中,寶座是個罕物,尤其紫檀寶座, 工藝精湛,每個都充滿了智慧的設計。這具大寶座,四腿足呈象首狀,象鼻高高捲起,象徵太平有象。 天下太平,氣象萬千,是任何一個統治者的最大心愿。
其實,由於寶座過大,坐在寶座上就相當於坐在板凳上,無法倚靠,並不舒適。 為了補救這個缺陷,寶座上經常置放大小不一的軟墊,以緩解皇帝的不適感。
五
百寶嵌 羅漢床
圖丨黃花梨百寶嵌龍紋羅漢床 明晚期
中國古人在二千年前基本都是睡在地上,並沒有床這一家具。到了漢唐之際,古人才把床漸漸造了出來,不僅造床,還細分成兩種,大睡(夜晚睡覺)用架子床,小睡(午睡小憩)用羅漢床。
這種式樣的羅漢床已是非常成熟的作品,皇帝的寶座就是受羅漢床的影響發展而來的,而百寶嵌更是用 螺鈿、松石、象牙、 硃砂、珊瑚、 壽山石等一系列值錢的材料,鑲嵌各種圖案是晚明最流行的奢侈品。為了華貴的表面紋理,明代的頂尖工匠無不用其極。
六
磁州窯唐草紋梅瓶
圖丨磁州窯白釉黑彩唐草紋梅瓶 北宋
磁州窯的名稱在20世紀初由西方人霍布遜命名。其窯址遍布 晉冀魯豫四省,主要以 河北的觀台和彭城為中心。磁州窯 瓷器的裝飾手法大概有近60樣之多。化裝土的發明是磁州窯對陶瓷工藝的巨大貢獻。
強烈對比的白地黑花瓷器,率真、粗獷,體現了當時民間百姓的審美情趣。 這隻梅瓶器形碩大,畫工嫻熟,花草裝飾舒展,屬磁州窯瓷器精品。
七
青花荷花紋大瓶
圖丨青花和花紋貫耳大瓶 清乾隆
乾隆 官窯是瓷器燒造的高峰期。乾隆皇帝派駐督陶官管理皇家窯務,並且親自過問瓷器燒制情況。宮廷畫師還要為 御窯瓷器提供畫稿, 西洋畫師將油畫的繪畫技法運用在瓷器圖案上,讓乾隆瓷器渲染出更絢麗的光彩。
此尊滿繪荷花紋,荷葉翻卷自然,立體感強,比例關係合理,透視嚴謹,深受西洋畫風影響,屬乾隆御窯瓷器精品。
八
粉彩 霽藍釉瓜棱大瓶
圖丨粉彩霽藍釉描金花卉紋六瓣瓜棱大瓶
粉彩作為 陶瓷的主要品種,最後一個登上歷史舞台。 康熙晚期,當清朝的江山已呈穩固氣象, 景德鎮的窯工們奉迎統治者,創燒出了一代風華的粉彩。歷經雍正一朝的發揚光大,到乾隆時粉彩已是嫵媚多姿,成為陶瓷大家族的重要成員,以致乾隆以後,粉彩數量驟增,有撼動青花霸主的傾向。
此瓶尺寸之巨,在乾隆一朝同類品種中也非常罕見。尤其在造型變化上,器身呈六瓣,以緯線分割,肩與頸部的對應如意紋凸起,豐滿盈目。霽藍深沉,足金描有數層紋飾,富麗堂皇,一派皇家風範。
兩百多年後的今天,能夠看到祖先創造的燦爛文明如此炫目,完全應了那句佛家箴言:三生有幸。
九
景泰藍龍紋壺
圖丨銅胎掐絲琺琅龍紋多穆壺 明晚期
中國的古代工藝中唯有景泰藍工藝,在清末之前是宮廷獨享的,沒有走入民間。歸其原因,就是它的工藝太過昂貴了。
此壺裝飾各色火龍紋,品相完整,屬藏區貴族或高僧專用器皿。「多穆(mdong-mo)」是藏語,原意是盛酥油的桶,後演變為法器,是明清兩代宮廷冊封藏區達官政要和宗教首領的重要器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