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猶太人學做生意:一個猶太人「賣香蕉」的故事,看懂的都是高手

2019-12-25     賺錢做生意

經商做生意,儘管時代和內容都有了很大變化,但它始終都是較量智慧和思維的舞台。以「世界第一商人」聞名的猶太人,做生意之所以厲害,就在於他們的經商思維超人一籌,以下分享一個猶太人「賣香蕉」的故事,激活你的經商思維,看懂的都是高手。

吉諾·鮑洛奇是一位傑出的猶太商人,他出生於1918年,童年時期,是在貧窮和飢餓中度過的。14歲時,鮑洛奇在一家食品店當了送貨員。經理很欣賞他的工作態度,沒多久,就讓他當了售貨員。鮑洛奇當上售貨員之後,賣的食品總是最多。白天他賣食品,晚上還不厭其煩地清理攤位、打掃衛生。起初,他的日薪是一些長了黑點的蕃茄或其他爛水果,但他工作太出色了,經理過意不去,主動將報酬改為現金支付,並且一下子提高到5元一天。

鮑洛奇所在的食品店是杜魯茨食品商大衛·貝沙所擁有的連鎖店之一,多年來,貝沙一直想物色一個能幹的年輕人做自己的接班人。當他聽說鮑洛奇是一個做生意的好手時,便把他調到杜魯茨總店,親自對他進行培訓。

鮑洛奇初到總店,乾的還是老本行——賣水果。他的水果攤就設在杜魯茨最繁華的街道,周圍有很多水果攤,各家都使出渾身解數,拚命拉顧客,競爭非常激烈。由於鮑洛奇很會把握顧客的心理,銷售業績直線上升。

一次,水果冷藏廠起火,有18箱香蕉被烤得皮上生了許多小黑點。貝莎先生把這些香蕉交給鮑洛奇,讓他降價出售。由於香蕉外觀不佳,雖然鮑洛奇將價格降了將近一半,還是無人問津。

該怎麼辦呢?鮑洛奇又仔細地檢查了一遍貨物,發現這些香蕉只是皮有點黑,裡面的肉一點也沒有變質,相反,由於煙薰火烤的緣故,吃起來反倒別有一番風味,於是,他心裡有了主意。次日一大早,鮑洛奇擺上香蕉,大聲吆喝起來:「快來買呀,最新進口的阿根廷香蕉,南美風味,全城獨此一家,大家快來買呀!」經他這麼一嚷嚷,很多人被吸引過來,攤前圍了一大群人。

鮑洛奇請一位女士免費品嘗「阿根廷香蕉」,並請她發表意見。女士說:「嗯,確實有一種與眾不同的香味。」結果,她買了10磅。有了那位女士帶頭,再加上鮑洛奇的鼓動,18箱香蕉便以高出市價一倍的價格銷售一空。

對於這件事,鮑洛奇雖然感到有些欺騙顧客的興致,甚至多年後還為之內疚,但從這件事中,他悟出了一個道理——消費心理是非常微妙的,如果不把握這種微妙的心理作用,在商界永遠也不可能有出奇制勝的一天。

經商做生意,未必總是一帆風順的。由於決策失誤,由於條件限制,或者,由於天災人禍等原因,都可能造成一些波折。當麻煩發生後,還不等於失敗,只要有一線希望,就應該努力爭取,使損失減到最小,并力爭反敗為勝。如果認為沒希望了,從心裡放棄了,那就是真的失敗了。

在這方面,猶太人鮑洛奇「買香蕉」的故事至少能帶我們以下兩點啟示:

一是善於聯想。上面的猶太故事中,鮑洛奇將受損香蕉與進口香蕉聯繫起來,從而找到了解決問題的辦法。經商做生意,只要善於開動腦筋,這種奇妙的聯想並不難找到,比如,積壓商品可以和優惠展銷聯繫起來;過時的交通工具可以和懷舊旅行聯繫起來,等等。

二是化被動為主動。事情發生後,不能等待損失的降臨,只有主動出擊,才有反敗為勝的機會。例如,某人販運水果,途中貨車不幸出事。如果在路上拖延時日,水果就會爛掉;如果再請車運輸,運費又受不了。此人設法取得了當地交警們的同情,替他廣為宣傳,將水果就地優價處理,很快就銷售一空。最後一結算,不但沒虧,還略有賺頭。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f-tQW8BMH2_cNUgKUP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