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王健林的「大哥」柳傳志退休後,為什麼安排這樣一個接班人?

2019-12-21     單仁行

今天是單仁行陪伴你的第1359

2019年12月18日,聯想控股正式發布柳傳志卸任公司董事長的公告,自12月31日結束後生效。

柳傳志退休了。

沒有發布會,沒有採訪,一個35年的連續創業者,就像完成一件特別正常的工作,離開了他所創辦的聯想事業的舞台中央。

說起柳傳志,可能還有不少年輕人會問他是誰,就這麼說吧,馬雲跟王健林,大家都知道是誰對吧?

他們對柳傳志的評價是:「他是我們中國企業界的財富」、「我為擁有這樣的兄長和朋友而感到非常驕傲」。

柳傳志還是除了馬雲外,敢當眾調侃馬雲長相的人。

ok,我們言歸正傳,今年已經75歲的柳傳志,曾兩度退休又出山,每一次都把聯想從危機中拯救出來。

如今他功成身退,沒有把聯想交給楊元慶,而是交給了CFO——寧旻。

很多人都記得馬雲說過:「天不怕地不怕,就怕CFO當CEO」。

其實,真實的意思是CFO當CEO那可不得了。

然而,很多人只記住了前半句。

他的後半句是:任何事情都有意外,而這個意外是那麼地令人驚喜。

結果,原本擔任淘寶網CFO的張勇,成了阿里巴巴的CEO,接手馬雲成為了阿里巴巴的董事長。

在歐美企業則有這樣一個說法,CFO是CEO最有力的接班人選。

據不完全統計,約有1/3的CEO都出身於CFO。

比如惠普公司主席兼CEO卡莉·菲奧莉娜辭職後,董事會任命公司CFO羅伯特·韋曼任過渡時期的CEO兼公司董事;

家樂福總裁兼CEO的丹尼爾·伯納德正式辭職後,CEO一職由公司CFO瓊斯·杜丹接替。

就如任正非所言,稱職的CFO應隨時可以接任CEO。

那麼,為什麼財務出身的CFO,反而能成為更好的CEO呢?

我自己呢,大學本科和研究生學的是財務,畢業後教的是《商業企業財務管理》。

出來之後,做過財務總監,關於財務人員的優點,自然是再清楚不過的。

那麼,財務人員做CEO,會有哪些優勢呢?

首先,是他們的資源調配能力。

所謂「資源」,不僅僅指錢,還包括人力資源、物力資源、影響力資源,等等。

而最大也是最緊缺的資源,是高管們的注意力。

就算是在業務成熟期,也要每天做決策,要知道哪些仗該打,哪些仗該放手。

其次,CFO做CEO,能適應高強度的抗壓工作。

馬雲講過,做CEO需要做好下地獄的打算,做CEO是一個苦活。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而按照張勇的說法,關於自己出任阿里巴巴CEO這件事,他很平靜。

曾經有人問張勇:你怎麼能忍受這麼高強度的工作?

張勇卻是很淡定的說:我從進會計師事務所的第一天,就是這麼工作的。

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點,就是他們的風險管控能力。

這個詞聽起來挺簡單,就是CEO踩油門向前沖的時候,CFO幫忙踩剎車,別讓財務失控。

但如果這麼理解,只對了一半。

風險管控最難的,是幫CEO下決心,拿著大籌碼去下注未來。

巴菲特說過一句話:「別人貪婪時我們恐懼,別人恐懼時我們貪婪。」

合格CFO懂前半句,而優秀CFO要能吃透後半句。

因為一件事你做還是不做,不能單純地只看這件事的收益,還要看「因為沒辦法做另一件事而導致的潛在損失」,也就是機會成本。

CFO成為CEO,雖然看起來只是加上一「橫」,但其意義卻截然不同。

事實上,不同階段的企業在人員接班問題上,都有些規律。

比如說在經濟發展比較順風順水的時候,往往是公司的營銷人員,銷售人員背景的人員,他們會成為公司的領頭羊,比如微軟的鮑爾默。

而在經濟發展低潮的時候,會選擇出身研發、工程技術、財務背景的人員作為公司的董事長,就像現在微軟的CEO薩提亞。

但總結下來,有一個規律是通用的,那就是,如果無論什麼時期,只要選錯了接班人,企業就要面臨倒閉的危險。

那麼,企業接班人到底要如何選取呢?

這裡有兩個建議給到你:

第一個建議,日常貫徹遞進選拔,階梯式培養年輕人。

百事可樂的領導力項目組認為,領導力的 70% 來源於在崗實踐。

這樣從內部層層選拔培養出來的人才,不僅對企業的制度和管理有更多的認識和見解,企業對他的了解也更充分。

此外,通過腳踏實地、一步步成長起來的領導者,往往有著更全面的認知,和更強的能力。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第二個建議,實行輪值制度。

短期來看,輪值制度具有它的優勢。

日常事務、公司管理等等工作,都能夠鍛鍊當職高層的能力,也是通過這些工作來考察高層能力的渠道,以此來了解誰適合做這個位置。

同時,這也是華為「群眾團結」的體現。

任正非曾說:「如果不能民主地善待團體,發揮各路英雄的作用,我將一事無成。」

也因此,華為有了內部的「集體股權」,也許也因此有了輪值的傳統。

當然,這一制度只能是短期的策略。

長遠來看,有任期的領導者難以實行重大的戰略決策,因為這些決策往往需要長時間的試行才能達成效果,或者暴露問題。

而下一任輪值者也可能有自己的作風,很難保證上一任的策略能夠繼續執行。

所以,在往往在大型公司里選擇接任人的時候,是能理解自己的策略,然後能貫徹執行的人。

說到底,企業要想培養接班人,除了要學會選人,更要學會放權,戰勝自己的權力欲,把企業利益置於自己之上。

長按圖片保存可分享至朋友圈

有些企業家之所以沒有接班人,不是沒有意識到接班人的重要性,只是不願意放權罷了。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接班人不是「培養」出來的,而是「放養」出來的。

網上有人說柳傳志戀權,這就有點過分了。

他兩次退休兩次復出,都是聯想無人可用無人可扛大旗的時候,或者遇到了外部巨大輿論壓力,對聯想來說幾乎是生死存亡的時候。

他才重新出山扛起大旗,這對於一個75歲的老人來說,真的太辛苦了。

但身為聯想的創始人,大難當前,他除了重新出山力挽狂瀾外,還能做什麼呢?

我們就希望柳傳志這次的退休,能夠順順利利地享受晚年的幸福生活吧。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的單仁行,跟大家分享的所有內容了,如果覺得有所啟發,不如把這篇文章,轉發到朋友圈

對於聯想的接班人,你有什麼看法?關於企業接班人,你覺得該怎樣培養呢?

歡迎你在下方留言,分享你的看法,我們下期再見。

責任編輯丨范煒典

——END——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oyKG8BMH2_cNUgc0G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