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0年前,清朝發生一件大案,一品大員竟被斬首,千年來僅此一例

2021-01-20     歷史潮河

原標題:160年前,清朝發生一件大案,一品大員竟被斬首,千年來僅此一例

歷史上被斬的大臣不少,別說大臣,王侯將相都有不少死於非命,光是明初時老朱都不知斬了多少開國功臣,漢高祖劉邦建立漢朝後操作也是差不多。但哪怕歷史上有那麼多臣子殞命之事,今天要講的這位一品大員也還是千年來唯一一例,他到底有何特殊之處?讓我們接著往下看。

科舉是中國古代最為重要的人才選拔考試,延續了千年之久,在選拔人才的基礎上還保證了公平公正。但萬事萬物沒有絕對,總會有一些人想要通過歪門邪道的方式獲得利益。

縱使歷朝歷代為了保證人才選拔公平,在科舉考試上可是下了大功夫,不僅有嚴格的搜身,從出卷人到監考人也自有一套流程。但俗語有云,你有張良計,我有過橋梯,縱使朝廷嚴防死守,歷史上還是出現了不少的科舉舞弊案。

由於科舉考試層層相套可謂是牽一髮而動全身,因此每當有舞弊案件出現時,都會有大規模的官員落馬,柏葰就是那個被牽連的可憐官員。

柏葰是道光六年的進士,一路官職兵部尚書,授文淵閣大學士,妥妥的一品大員。在清朝正史《清史稿》中對柏葰的評價乃是''素持正''''勤慎無咎'',說白了就是自身端莊穩重,正直高潔,勤懇努力。但水至清則無魚,更別說此時的清政府已經開始走起了下坡路,朝堂內諸多蛀蟲,柏葰跟那些尸位素餐者玩不到一起去,那些人也視其為眼中釘。

咸豐八年(1858年),柏葰擔任順天府鄉試主考官,其中有一名考生名為羅鴻祀,明明才疏學淺,卻成功考取功名成了舉人。當時科舉並非一錘子買賣,在考完放榜後還有個''磨勘'',也就是取鄉試、會試中正榜(考中了)試卷在進行審核,這一審就審出了問題。

當時一篇八股文最多也就七八百字左右,羅鴻祀的考試錯別字總字數卻高達300餘字,這樣的水平考中進士,可能嗎?當然不可能,因此其中一定有問題!此事就被上報給了御史孟傳金,孟傳金直接報告給咸豐帝,開啟了戊午科場案的序幕。

羅鴻祀的文章有問題,那麼首當其衝需要被問責的就是主考官柏葰,更要命的是徹查之下發現此場考試有問題的並非羅鴻祀一人,其中還有個名為平齡的伶人。伶人在清朝本不可能參加科舉考試,更別說平齡一點真才實學都沒有,平日裡只會唱小曲兒,這樣的人混入考場後竟然還考取了第七名的好成績,明眼人一看就有問題。

不查不知道,一查嚇一跳,此次科舉''應訊辦查議者竟有五十本之多''。由於此時牽連甚廣,咸豐帝還是給了羅鴻祀一個機會,讓他單獨重考一次。考試結果不用多說大家都清楚,試卷依舊粗鄙不堪,徹查成了板上釘釘之事。

調查發現羅鴻祀主要賄賂了柏葰的門丁靳祥,以及同考官浦安,其中還有兵部侍郎李鶴齡疏通關節幫忙穿針引線。其實柏葰是將羅鴻祀的名字寫在副榜上的,但由於靳祥受賄,趁柏葰沒注意將帶回家審理的考卷偷偷調換,因此才有了羅鴻祀上了正榜之事。

當時審理此案之人乃是載垣、端華,他們本就與持正的柏葰矛盾不小,這下子抓到了柏葰的把柄,自然要往死里踩。肅順跟柏葰的矛盾更大,因此他一直在攛掇載垣、端華二人盡力攀咬柏葰,並在朝堂上極力主張處死柏葰。

咸豐帝其實內心還是挺猶豫,畢竟柏葰重為一品大臣,歷朝歷代的舞弊案中從未有過直接將如此高官斬了的事情,更何況柏葰也罪不至死。但肅順卻不願放過柏葰,直接在朝堂上表示:''科場為掄才大典,交通舞弊,定例綦嚴。自來典試諸臣,從無敢以身試法者。不意柏葰以一品大員,辜恩藐法,至於如是!''一番言論下來,本來想幫柏葰說幾句好話的臣子也都閉口不言了,柏葰至死就此確定。

1859年,柏葰被被斬於菜市口,不僅成為了清代唯一一位因科舉舞弊被處死的中央權臣,更是成為了歷史上史死於科舉案件的職位最高的官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cUkIXcBDlXMa8eqvuU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