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教育選擇,卻有相對合理的競爭策略。
如果能夠適當拓寬選擇範圍,了解更全面的信息,多方比較,為孩子的教育留有更多餘地,才應該是我們最好的態度。
作者:Cara, 留學全知道觀察員
根據澳大利亞政府公布的數據顯示,截止2018年10月,在澳大利亞留學的國際學生中,中國學生占比最高,有29.6%,人數達到24.9萬,比去年同期增長12%。這個增幅比起赴美、赴英留學的數據,都要高出不少。
在大洋彼岸「獨自美麗」的澳大利亞,似乎依然穩居中國家庭最熱衷的留學目的地之一。
然而,讓更多家庭持觀望態度的,是一些對澳洲教育的「刻板印象」,例如:成績不好的才去澳洲、中國留學生太多、畢業後職場競爭力不強...
對於澳洲留學的「負面」印象,到底是不是真的?
不久前,澳洲「八大」高校之一的 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UNSW Sydney)發布了一份學校的《2025戰略》。
仔細研究後我們發現,這份戰略報告恰好解答了我們對澳洲教育的諸多疑問,澳大利亞的高等教育也在不斷地向國際化、實踐化的方向提升。
1
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校長,伊恩·雅各布斯介紹,「2025戰略」最重要的一個理念之一,是把學校建設成一所深度參與產業合作的世界領先大學,鼓勵學生「服務社會,走出校園」。
他說,我們希望從自己學校畢業的學生,都能夠成功地走進社會,成為職場上的成功人士,在各個領域都非常出色地執行著自己的工作。
(UNSW校長 伊恩·雅各布斯)
未來的就業問題,肯定是中國家長和學生在考慮留學時最為關心的話題。
20歲的瑞陽,在其他同學坐在教室里學習理論知識時,她已經在上海幫助初創公司開拓新的業務了。
她所在的公司希望搭建一個中間平台,將想要進駐中國市場的外國客戶,與合適的亞洲KOL(「關鍵意見領袖」,營銷學中的概念)做對接,起到宣傳推廣的作用。
拿到任務後,她和組員們一起,一步步制定了更為具體化的目標:對KOL行業的背景信息進行調查、與經紀公司進行商務洽談、選取合適的模型,製圖進行分析,給出推廣建議...
這是UNSW商學院開設的全球商業實習課程,而「課堂」的範圍是全世界:雅加達、以色列、曼谷、孟買、香港、上海。
名為課程,實際上更多的是學生們提前感受職場環境。他們要操練課堂所學,去處理真實的商業問題,拓展人際網絡,做好充分就業準備。
我們常說,好的學校教育不是照本宣科和條條框框,而是啟發和引導。
就像UNSW的校訓—「Scientia Manu et Mente」的含義,「實踐思考出真理」,將可預見的未來工作場所需要的工作技能融入教學中,一直是學校秉持的理念。
其他各個專業的孩子也和瑞陽一樣,在UNSW 「工學結合」(Work Integrated Learning)的引導下,基於自己的興趣和目標,自我驅動著進行各式各樣的實踐探索。
UNSW擁有全澳最大的工程學部,在2018年上海交通大學世界大學學術排名中,名列全澳第一。課程與實踐聯繫緊密,有各種動手實操的項目,太陽能車戰隊、機器人比賽... 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體驗與合作的機會。
UNSW的美術與設計學部,員工有一半以上是行業內的在職人員,行業聯繫非常廣闊,和22個國家的1000多家公司都有交流和實習機會。學生能有機會去到不同的國家,參與不同的項目。
UNSW的法學院,更是開創了澳洲第一個把實地法律工作與學習相結合的項目,直接讓學生進入社區的法律中心實習,接觸形形色色、需要法律援助的客戶,成為真正的律師。
所有這些培養機會,都能讓學生們在學術知識之外收穫更多。
2
如果說課程實踐還只是「練兵」,那麼UNSW的學生,畢業前還能收穫真實的實戰訓練。
從學生入學第一天開始,UNSW就致力於幫助中國學生尋找未來的職場定位。而學校的王牌,就要屬國際學生職業發展項目(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Program)。
在校生Elva Wang就參加了這個項目。
項目初期是3天的職業培訓。從商務寫作、修改簡歷、建立領英帳戶、模擬面試,再到與在澳工作的學長學姐交流職場心得,她收穫了滿滿的乾貨。
接下來是校內50個小時的實習工作。這是Elva在澳洲的第一份實習工作,她對學校部門的工作流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合作撰寫了部門的季度報告。她不僅學到了如何在一個國際團隊中合作,怎樣更好地與同事們相處,她的口語能力和應變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最重要的是,Elva切身體驗到了澳洲真實的工作環境,也建立起了自己在澳的第一個工作圈,順利開啟職業生涯。
(UNSW在校生Elva)
在校生Shawn認為,學校的一對一職業導師項目是他最感激的。
導師都是已經在職業上有所成就的UNSW校友,他們會每幾周和學生們見面交流,聽取學生對未來職業的規劃,幫助設立更準確的目標。
Shawn參加這個項目時,導師還為他介紹不同的行業精英,甚至給了他一個來自己公司面試的機會,Shawn抓住了這個機會,參加了面試,並順利拿到了工作。
找到自己心儀工作所需要的寶貴經驗,他在踏出校門以前就開始累積了。
(UNSW在校生Shawn)
Sean Xu,畢業後在Wattle Hill Capital私募股權擔任投資經理,他說:
如果沒有UNSW的職業發展項目,我不敢想像自己能有機會在一些頂尖投資銀行、商業銀行以及現在的這家私募股權基金公司工作。我想我也不會具備這些必要的澳洲職場生存技能。
(UNSW校友 Shawn)
在最新QS世界大學排名中,雪梨新南威爾斯大學名列全球第43位;全球最大職業社交網站——領英(LinkedIn)2015年的最新調查研究顯示,對澳大利亞最令人嚮往的30家名企而言,新南威爾斯大學畢業生是他們的招聘首選。
今年UNSW的中國留學生去向也是不錯的:許多同學都進入了滙豐銀行、中國銀行、華為、聯想、IBM、普華永道、安永、畢馬威、德勤、阿里巴巴等國際知名企業工作。
畢業生之所以有這樣的紮實的起步,正是因為學校幫助了他們,在進入職場前對工作文化、工作環境有更準確的預期,為未來求職打下良好基礎。
3
對於遠在中國的家長來說,讓他們最放心不下的,還是孩子們海外留學的安全問題。
我們曾和不少留學生的家長聊過天,有一位媽媽,她的女兒高三畢業後就即將赴澳洲讀書。談到為什麼這樣選擇,她說:
「我們可能更看重澳洲的環境吧!作為女孩子的媽,想到有些國家那麼頻發的安全問題,什麼槍枝藥品,心理健康,怎麼會不擔心呢!「 「中國留學生多這一點我們也考慮過,覺得這個問題要辯證地看待。澳洲的大學接待了這麼多中國學生,肯定會更加熟悉我們孩子的學習和生活習慣,提供的支持和幫助也更有針對性,孩子在國外也不會太不適應,有什麼事兒都能找到商量的人。」
UNSW中國區主任魏欣說,目前,全校擁有超過15000名大陸及港澳台學生,為了保證中國學生在學校獲得非常好的體驗,學校致力於在各方面給學生提供支持和關愛。
關於安全的問題,UNSW位於宜居、安全和文化多元著稱的國際都市雪梨,是全球十佳最宜居和工作的城市之一。學校內也提供了一系列安全措施,包括晚上會安排保安巡邏,甚至接學生放學回到宿舍,確保學生在校園內的安全。
在世界範圍里開闊眼界、學有所成,同時還能保證安全,應該是很多家長學生們心裡希望的。
當然,入學和簽證難度略低也是一大誘人的因素。
對於中國學生來說,進入美國常青藤大學的門檻相對較高,但以相同或者類似的教育背景,進入澳大利亞排名更高的學校,相對會容易一些。UNSW也是澳大利亞第一所直接認可中國高考成績的大學。
4
我們常說,世界上沒有最完美的教育選擇,卻有相對合理的競爭策略。
對比目前幾大留學國家,各有優勢與劣勢,比如申請美國大學任務重、難度高;申請英國大學需要提前數年進入其教育體系... 並非所有家庭都適合孤注一擲地比拼,澳大利亞的教育依舊是個不錯的選擇。
只有適合與否,沒有好壞之別,如果能夠適當拓寬選擇範圍,了解更全面的信息,多方比較,為孩子的教育留有更多餘地,才應該是我們最好的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