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靠強大的籃板和護筐能力,即使得分能力慘不忍睹,不少藍領內線球員還是混進了全明星陣容、甚至入選最佳陣容。
在內線式微、節奏加快的小球時代,這種現象則更加普遍。數年前,小喬丹這位除了吃餅外進攻拙計的內線,成為了全明星+一陣成員,更是讓不少球迷忍不住吐槽。
那麼外線球員呢,似乎很少有進攻能力差的外線全明星。
這是可以理解的,畢竟小前鋒和得分後衛在場上的最主要任務就是得分,這兩個位置的球員得分能力不夠強,就基本跟明星沒什麼關係了。
控衛位置,需要是以組織為先,但是在打不開局面的情況下,優秀的控衛需要自己站出來為球隊止血。這一點,同樣要求主流的控衛也該有一手毒辣的投籃。
本文,我們就來盤點一下新世紀以來得分能力最差的五位外線全明星球員。
5、隆多
作為4屆NBA全明星的控衛,隆多的傳球與視野無可挑剔、籃板能力在後衛中難逢敵手,人稱「C多」。
只是貧弱的進攻能力,讓隆多一直飽受詬病,阻礙了他在場上的影響力。
除開在突破到籃下有六成命中率的不俗外,隆多在中投與三分的表現均不能令人滿意。
中投不足38%的命中率、3分也僅僅三成出頭,罰球命中率則是如同「內線水平」的60.5%.
從20歲到33歲,在NBA待了13個年頭的隆多,沒有一個場均得分過15數據,場均得分上雙的賽季也只有8個。
4、伊戈達拉
曾被稱作「迷你版勒布朗」伊戈達拉,有可能是NBA歷史上最沒有進攻慾望的當家球星。
他本人也曾說過自己更願意用像「皮蓬」的方式來幫助球隊。然而,他的進攻端造詣距離真正「全能」的皮二爺,還是差了不止一個檔次的。
即使在AI退役後的幾年,伊戈達拉在重建中的費城擁有無限的開火權,他楞是沒有轟出任何一個場均得分上20+的賽季。
靠著極佳的身體素質、驚人的單挑,在轉換進攻和強行突破上,伊戈達拉的輸出能力十分可觀。
只是,當我們要論及用投籃來打破僵局的話,一哥則略顯掙扎,十分不穩定。
除開進攻慾望之外,在筆者看來,造成伊戈達拉「貧攻」的一部分原因在於他的「天賦缺憾」。
前文不是提到了一哥的身體勁爆麼,怎麼又變成「天賦缺憾」了。
請容筆者做出解釋,影響一哥進攻最大的問題是,他本身就是慣用單腳起跳的球員,幼年時候更因練習跳高、跳遠而無限強化了這一點。
所以一轉到用雙腳起的跳投瞬間,一哥一直有種不自然的彆扭,從而在投籃上的平衡性、穩定性上都有不足。
3、科沃爾
14-15賽季,老鷹戰績領跑全聯盟,又恰逢樂福意外受傷退出全明星。
在全明星周末前,科沃爾的三分命中率高達52%。經肖華欽點,科沃爾獲得了遞補的機會,成為了全明星級別的球員。
科沃爾的三分能力,毋庸置疑,在穩定性與效率上均有保證。在NBA歷史上,他是功能性球員的翹楚,這一點毋庸置疑。
只是一旦科沃爾放到外線全明星級別的檔次中來比得分能力的話,高效卻低產的科沃爾,實在有些不夠看。
這也是為什麼有部分球迷認為科沃爾是新世紀後最水全明星的重要原因。
2、賈森-基德
史上最完美的控衛該是怎麼樣的?
那就是把大量球迷戲稱「納不防」的納什以及「基不攻」的基德兩人合二為一。
基德在團隊進攻中的影響力爆炸無誤。若只論個人進攻的話,基德也許是歷史前20控衛中個人進攻最差的了。
生涯下來,基德的整體投射命中率只有40%。
通過觀察基德的投籃熱圖你不難發現,基德職業生涯3分線以內的命中率常年低於聯盟平均水平。
早年,基德的三分也長期在30%出頭浮動。直到中後期老化後,基德在定點三分的表現才有所提升。
1、西蒙斯
繼魔術師、詹姆斯之後,聯盟又再次出現了這個類型的「怪物球員」。
身高2.08m的他,擁有控衛般的傳球,大前鋒般的體格,小前鋒的運動能力。只是,他的中遠距離投籃就是災難級別的存在。
上賽季季後賽的征程中,西蒙斯的投籃弱點在對手的強硬的防守面前暴露無遺。在末節進攻的時候,西蒙斯也成為了在場的累贅。
出了10英尺範圍外的西蒙斯,投籃命中率只有29%,三分能力更是近乎沒有。
如果不儘快改善這一點,這一位全明星級別的外線球員只會被更多的球隊輕鬆針對,從而影響自己的星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