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圈近期流行測試遊戲,記者體驗:不僅不靠譜,還存在風險

2019-12-12     滄州晚報



本報記者 霍鋼傑

近日,一個名為「2020年會發生的幾件事」的測試遊戲在不少市民的微信朋友圈裡「刷屏」。但很多人沒有注意到,參與測試前會被獲取公開信息。

記者了解到,在微信朋友圈中,類似的遊戲都需要獲取用戶的公開信息。

有律師表示,參與此類遊戲存在風險,建議市民儘量少提供個人信息,尤其是個人照片。

現象:測試遊戲好玩,市民紛紛參與

平淡的生活需要新鮮感,這是大多數人的心理。近日,一個名為「2020年會發生的幾件事」的測試遊戲滿足了很多人的需求。

根據遊戲測試結果,2020年,有的人會「吃大排檔、吃滿漢全席」,有的人會「去美國賺錢、去日本看櫻花」,有的人會「吃飯有人約、看電影有人請」,有的人會「被告白、被催婚」……總之,測試結果或者「堪稱完美」,或者可用於自嘲。

於是,很多人一邊自嘲自己「可能是要吃成一個圓滾滾『胖紙』的節奏」,一邊樂此不疲地和朋友們分享著彼此的測試結果,進一步助長了這個測試遊戲的「刷屏」。

體驗:需要關注公眾號,並提供公開信息

12月2日,記者體驗了上述遊戲。長按微信好友分享的二維碼後,關注一個微信公眾號,然後參與測試。測試之前,該微信公眾號還會彈出「想要獲得你的公開信息(暱稱、頭像、地區及性別)」的確認窗口,選擇「允許」才可以進行測試。

「大家只圖好玩,基本不會注意需要獲取哪些信息,大多數時候直接就選了『允許』。另外,在我看來,讓對方獲得這些公開信息並沒有什麼大問題,畢竟這些信息都可以更改。」參與過很多類似測試遊戲的何寧說,該微信公眾號獲得公開信息授權後,用戶可以前往微信「設置」「隱私」「授權管理」中停止授權。

何寧說,他比較在意的是玩遊戲時必須關注該微信公眾號:「這些微信公眾號就是靠測試遊戲來吸引人,然後再發布廣告。這一點比較煩人。」

「測試結果說,我明年會發生的幾件事是『工作、工作、工作』。我覺得不滿意,於是又重新測了一次,變成了『升職、升職、升職』。」參與了這個測試遊戲的李麗說,自己的幾名朋友也參與了這個遊戲。雖然答案有多種,但是明顯都是提前設置好再隨機生成的。

據記者了解,大多數參與此類測試的市民都抱著與李麗類似的想法:娛樂而已,不必當真。

律師:此類遊戲有風險,用戶需謹慎參與

關注微信公眾號、允許對方獲取個人信息、輸入暱稱或姓名,得到隨機生成的測試結果……這樣的測試遊戲都需要用戶經歷這幾個步驟。「AI面相測試」「AI算命」等遊戲,除了以上的步驟,還需要用戶上傳自己的照片。

對此,滄州傲宇律師事務所律師王心竹表示,如果微信公眾平台只是獲取頭像、暱稱等此類公開信息的話,一般不會泄露更多個人隱私。

如果遊戲需要用戶上傳照片,市民就要小心了。王心竹說:「不法分子可能會使用遊戲用戶的面部圖片,通過銀行或支付系統的刷臉支付功能,盜取遊戲用戶的錢財。為避免不必要的經濟損失,市民要謹慎使用自己的照片。」

記者發現,根據10月18日修訂的《微信外部連結內容管理規範》,此類以遊戲、測試等方式吸引用戶參與互動的遊戲,包括「比手速」「好友問答」「性格測試」「測試簽」等,都屬於違規行為。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XQh-G4BMH2_cNUgTa8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