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需渴望房價下降,而最不能接受房價下跌的是誰?原來不是炒房客

2019-05-27     一姐說房

文/樓市大家談(quanadcom)

還沒買房的剛需者,對於房價的態度不用多說,必然是渴望房價下跌,以便自己能夠早日買上房子,然而今年起,「穩房價」已成基調,房價不允許大起大落,指望房價快速下跌,其實就目前看來,並沒有太大的意義,但是十年二十年之後呢,房價有可能出現房價下跌的現象嗎?這個暫時還無法肯定,然而在房地產市場上,多種群體其實是不能接受房價的下跌的。而最不能接受房價下跌的是誰呢?原來不是炒房客。

很多人一開始會認為是開發商,開發商以出售房屋為主要盈利手段,但是對於開發商來說,房價並不是越漲越好,房價漲到一定的程度,住房有價無市,開發商同樣無法盈利,房子也只是庫存,並不能轉化為利潤。而房價下跌的話,未必也就是一件壞事,只要房價釋放下跌能夠帶來更高的銷量的話,拋售住房的開發商並不少見。而事實上,房地產開發對於開發商無疑是暴利經營,房價下跌的幅度,能不能趕上房價的虛高程度,其實都是不確定的。

而至於炒房客,炒房客一賺取差價為主要盈利手段,房價自然是越漲越好,一旦房價下跌,對於炒房客來說,將帶來利潤的縮水,甚至有可能帶來成本的虧損。但實際上,炒房客雖然受到房價下跌的威脅,但由於如今的炒房客主要是利用高槓桿買房,在房子越來越賣不出去的情況下,儘管炒房客依然需要面臨較大的損失,依然可以以銀行作為兜底對象,反正自己原本是貸款買房,大不了房子讓銀行直接收回去,銀行負責拍賣彌補虧空,炒房客彌補剩餘的欠款即可。

但是,銀行就不一樣了,作為炒房客的兜底者,銀行需要面臨著這樣一個問題,銀行將房屋回收之後,對房屋進行拍賣,在房價已經下跌的情況下,很可能無法彌補銀行的損失,而貸款人無論如何也無法彌補銀行的欠款之時,銀行只能保持虧空。在房子根本無法轉賣出去的情況下,銀行回收的那些住房,其實也只能作為銀行真正的不動產,為銀行形成大量壞帳。除炒房客之外嗎,開發商的融資渠道,其實也主要是銀行貸款,一些開發商甚至將自己還未發售的房產作為抵押,向銀行換取大量的貸款,一旦房價快速下跌,銀行擁有的這些房產,實際上並沒有太大的意義。

因此比起炒房客,他們才是最不能接受房價下跌的群體,不少人可能認為剛需者才是炒房客的接盤俠,實際上,銀行也是炒房客以及開發商的接盤俠,甚至是剛需者的接盤俠。剛需者一旦斷供並且無力還貸,銀行能夠收回的,也只有無法變現的房子。

長期堅持創作不易,如果您喜歡這篇文章,請大家點個贊,以示鼓勵。喜歡我就關注一下哦,謝謝。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OfoDmwBmyVoG_1ZMET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