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歷史新高之後,豬價還會再漲麼?

2019-08-25     王靜文

8月20日,總理在黑龍江哈爾濱菜市場考察時特地詢問當地豬肉價格變動和銷售情況,21日國務院常務會再次聚焦生豬生產和豬價穩定。豬肉價格短短兩天內兩次被總理提及。

豬肉在我國肉類產量和消費量占比超過60%,豬肉價格是CPI指數的重要構成。同時,豬肉還是我國最大的單項農產,年產值高達1.6萬億元,可帶動近3萬億元周邊產業生產。生豬市場波動不僅會影響相關產業鏈,也事關「三農」發展、群眾「菜籃子」「錢袋子」以及物價穩定等重要方面。

截至8月23日,全國農產品批發市場豬肉平均價格為31.09元/公斤,已創歷史新高。從生豬價格來看,8月18日,全國生豬出欄均價達到23.49元/公斤,較月初上漲21%。從供應端看,短期內市場供應形勢依舊緊張。7月生豬存欄量同比下降32.2%,環比下降9.4%;能繁母豬存欄量同比下降31.9%,環比下降8.9%。7月存欄量加速下降,去產能程度加劇。

豬肉市場供給短缺主要是受非洲豬瘟疫情衝擊,前期各地政府就復產和補欄等問題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由於受育豬周期以及能繁母豬的去產能嚴重,當前補欄供給可能要到2020年才能開始體現。但豬瘟對各地養殖戶補欄復產的威脅依然存在。一是生豬養殖周期較長,期間要保持生豬完全不被傳染,難度較大;二是在疫情發生且撲殺、消毒處理後,最少需要4個月的時間才能復產,延長了生產周期;三是復產失敗的損失可能讓養殖戶徹底失去再次復產的資金。

此次國常會從生豬復產的痛點入手,結合生豬養殖、異地土地供應、物流、防疫、儲備、定價等多個具體流程問題,明確復產幫扶措施。同時,要求地方立即取消超出法律法規的生豬禁養、限養相關規定,全力保生產,打出了保障豬肉生產與供應的政策組合拳。

各地政府也積極加入「肉價保衛戰」。從2019年4月至今,全國已經有29個省份啟動價格補貼聯動機制,總計發放20多億元,補貼困難群眾8000餘萬人次。同時,浙江、廣東、江西等多個省份出台具體行政政策,維持地方豬肉價格漲幅。比如,廣東省將最低生豬出欄量納入「菜籃子」市長負責制考核;浙江省規模養殖場引進種豬每頭臨時補貼500元;江蘇省提高養殖保險金額,降低生豬養殖風險等諸多政策。發改委表示,未來將進行專項部署,加強市場監管,嚴厲打擊市場囤積居奇、串通漲價等不法行為,儘快恢復生豬產能與供給,平抑豬肉價格。

由於牛羊、禽肉、蛋奶等畜禽產品供給都在增加,城鄉居民消費結構會出現替代性調整,加之擴大進口豬肉及其製品,國內肉類市場供給總體充足。短期內,受產能恢復有限等硬約束限制,豬肉價格仍將處於上升周期,也會拉動下半年CPI上漲,但上漲幅度與動能預計均有限。(趙金鑫)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Mk0RW0BJleJMoPM1sX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