屏城鄉村頭村,青山環抱,溪水長流。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攝
帶著村民去先進村觀摩學習,更新文明理念,探索鄉村環境提升機制;改善基礎設施、提升景觀形象,建設家園更不能停步
屏南:更美的村莊如期而至
編者按
改善農村人居環境,讓鄉村生態美起來、環境亮起來,是「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重要實踐,也是推動鄉村振興,順應廣大群眾過上美好生活期待的必然要求。
2018年起,我省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在「一革命四行動」(「廁所革命」、農村垃圾治理行動、農村污水治理行動、農房整治行動、村容村貌提升行動)等措施下,農村人居環境的突出短板得到改善。寧德市屏南縣按照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實施方案,全力推進美麗鄉村建設,去年12月3日,被住建部列入全國美好環境與幸福生活共同締造活動第一批試點縣,為福建省唯一上榜縣。當硬體逐步提升後,屏南縣轉為探索更多方式轉變村民生活習慣、升級鄉居環境,讓更美的鄉村給村民帶來更多獲得感。
東南網4月24日訊(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文/圖)
村裡推行垃圾分類
「積分制」帶動環境整治
15日,記者來到屏南縣屏城鄉的村頭村。清凌凌的董溪從潔凈的村道旁淌過。溪中嵌一小洲,錯落的溪石上勒有歷代書法名家的108個「福」字,成為村民休閒的「百福園」。青山環抱著整齊的村舍,房前屋後種著桂花、紅葉石楠等樹木,村口還有個向日葵經濟園,好一派幽靜秀美的山村景象。
每戶人家的門口,都擺放著同個樣式的分類垃圾桶。桶由村裡統一發放,鼓勵村民對生活垃圾進行乾濕分類。「垃圾分類參與率達到100%,但分類正確率還不穩定。」村支書黃良毓說。
村裡的公告欄立在進出要道旁,上面張貼著環境衛生評比表,全村常住的52戶人家名單都在上面,還標明是否黨員,各家當月得分情況一目了然。村委會門口的一溜玻璃櫃,裡面有各種米麵糧油、洗滌用品等,按相應兌換積分分類擺放。評比表上的得分,就是村民的積分,可以用來兌換這裡的實物。
黃良毓說,每周,從在村的15名黨員中隨機抽選兩名,不定期檢查環境衛生,對每家的門前垃圾堆放、屋後搭建、車輛和農具擺放、畜禽圈養、室內衛生整潔、公共衛生等6個方面進行評分。滿分10分,每分可兌換0.5元。
每季度得分在110分以上的,將被授予「文明衛生戶」榮譽稱號,全年積分排前10名的還有相應獎勵。季分數降至100分以下的「文明衛生戶」,則會被撤銷榮譽稱號。
黨員帶頭、輪值考評、獎懲並施——這樣的環境衛生積分制,正在屏城鄉的村頭村、上鳳溪村、廈地村等3個「示範村」施行,並向全鄉推廣。
衛生習慣的改變,緣于思想觀念的更新。
「這兩年,隨著鄉村人居環境提升,基礎設施的短板漸漸補上了,但建設容易管理難。」屏南縣委常委、屏城鄉黨委書記米古月說,三分建七分管,「美麗鄉村」要建設好,更要守得住。
「2017年我們村列入美麗鄉村建設示範點後,實施了河道整治、改廁、污水管網建設、道路綠化、房前屋後美化等一系列改造,村容村貌變了樣。」黃良毓說,但部分村民的衛生習慣還沒改,垃圾隨手扔、雜物四處堆、禽畜放養隨地排泄等行為屢禁不止。
於是,村頭村包了一輛大巴,拉上45個村民代表前去南平政和縣的石圳村學習,找找差距。
「參觀時,有人嗑著瓜子,瓜子皮習慣性地往地上一扔。當地村民上來撿走垃圾並禮貌地說:『不好意思,我們村垃圾不落地。』那人頓時鬧了個大紅臉,再不敢亂扔。」黃良毓說,這一整天的經歷比宣傳教育都管用,村民們的觀念都有了轉變。
2019年5月開始,村頭村開展以「文明衛生進村入戶、健康生活從我做起」為主題的「文明衛生戶」創建評選活動。黨員在門口掛牌「自亮身份」參與輪值考評。
「黨員要參加檢查,先要做好自家衛生才能服眾。一些拿不到滿分的黨員,多次跑來詢問扣分點,回家趕緊彌補不足之處。雖然積分只是小小的鼓勵,但村民做好衛生管理的積極性、參與感更強了,還有一種實實在在的獲得感。」村委的老鄭說。
_ueditor_page_break_tag_
屏南縣甘棠鄉新田村,牆上繪著3D立體畫。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攝
甘棠鄉新田村家家戶戶曬筍乾,僅去年就賣出1萬多公斤。福建日報記者 陳旻 攝
牆面上畫著村裡娃
美麗鄉村建設再升級
來到甘棠鄉新田村,一路都是驚喜。印象中的曲折山路已改為四車道,車輛在山嶺間行駛平穩;正在修建的高架橋,即將把新田村口和甘棠高速出口相連;沿途的精巧竹屋,原來是新建的旅遊公廁。
進入新田村,發現村中道路已經「白改黑」。看不到任何電線拉成的「蜘蛛網」,所有電纜都已下地。布設竹藝裝置的休閒廣場,竹子裝飾的村居外牆,從天花板到舞台都鋪有竹編的村民活動中心,還有竹涼亭、竹籬笆……特色竹元素隨處可見。
在村裡轉街過巷,不時看到房屋外牆的3D立體牆畫——畫中的竹林、蘑菇、繡球花海、林中飛鳥,再現新田村的真實場景;采蘑菇的小姑娘、寫作業的小娃、打糍粑的大叔,都是村民本人的形象。路口新補上的牆磚繪成馬賽克版的色彩,土牆的坑洞被順勢畫成了卡通形象的眼睛……這些真實質樸又文藝浪漫的畫面,讓人不時會心一笑。這些畫面,已經在微信里傳開了,3家民宿落戶村裡,新田村正在成為春日踏青、鄉村游的打卡地。
「疫情期間,我們沒有停下建設最美家園的腳步。」駐村第一書記董建武說,在疫情防控的同時,村裡加緊展開路中水畔、街頭巷尾的環境綜合整治,全村房屋立面改造、纜線下地、路燈安裝、路面白改黑等工程準時完工,通鄉道路二期工程已經復工,正在進行橋樑打樁及制梁等施工。春暖花開時節,一個更美的新田如期而至。
新田村毛竹資源豐富,有3000多畝毛竹林。全村共900多人,但往年此時,留在村裡的不到400人。
「2017年前還是個貧困村,年輕人都外出務工了。」董建武說,當時新田村通往外界只有一條3.5米的山路,彎急坡陡,影響群眾出行安全,更制約竹業和鄉村旅遊業發展,基礎設施、文化建設都十分薄弱。
為此,屏南縣加大了對新田村的支持力度。在「一革命四行動」等基礎打好之後,又從甘棠高速出口處新建部分道路,打通全程通鄉道路。對村內巷道進行硬化。建成村民綜合中心和生態停車場、旅遊公廁等。
「去年我們重點進行美麗鄉村建設和人居環境整治,村屋頂平改坡、纜線下地、房屋立面改造、村莊綠化美化亮化工程都已完工。」董建武說,村裡還嘗試開展智慧垃圾分類和廚餘處理試點,邀請專家到村裡開講座,手把手教村民。隨著基礎設施改善、景觀形象提升,新田村先後被評為省級鄉村振興試點村、省級特色旅遊村、省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和省級「一村一品」示範村。
「比以前真是美太多了,到處都是好風景。」村民李姐在太陽下曬著筍乾,她說,外來的「新村民」開起了民宿,帶來了人流,也帶來了生意。現在家家戶戶都在做筍乾,僅去年就賣出1萬多公斤。
董建武說,美麗鄉村建設是扶持鄉村產業、長效脫貧的基礎,在新田,發展特色旅遊業就是規劃產業之一。「我們村和江蘇洛含醫藥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成立『福建省寧新理由管理有限公司』,一期項目主要做基礎設施、景觀建設,在此基礎上開發農產品加工銷售、特色民宿、野營基地、攝影基地等。」
記者了解到,在甘棠鄉,經過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鄉村、集鎮整體形象進一步提升,農村面貌脫胎換骨,煥發蓬勃生機。目前,全鄉有20多家帶民宿的村民藝術空間、15家農民畫室以及公益藝術教育中心、美術館、書畫院等,農村沉睡的特色資源被一一喚醒,美麗鄉村正在轉變成美麗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