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拉拉升職記》從一開始,走的便是商業電影的宣傳路線。韓三平預言,徐靜蕾將因此進入「億元票房導演俱樂部」。
電影版《杜拉拉升職記》籌備伊始,徐靜蕾自導自演便呼聲最高。女性、美麗、知性、幹練,單這幾條就可在「徐靜蕾」和「杜拉拉」之間划上等號。雖然一開始徐靜蕾宣布只當導演,絕不主演,但後來,到底還是遂了大家的願。
小說是張一白推薦給她的。暢銷小說《杜拉拉升職記》流行了好久張一白才看到,他沒想到這本小說的話劇版權和電視劇版權都賣掉了,卻惟獨電影版權沒人買。眼疾手快買下電影版權,張一白第一時間把小說拿給「導演徐靜蕾」。
從《我和爸爸》到《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再到《夢想照進現實》,「徐靜蕾作品」越來越小眾。《夢想照進現實》以後,她三年沒導戲,精力主要放在辦雜誌和演電影上。期間看電影,更多也是《時尚女魔頭》《慾望都市》《口紅森林》這類比較輕鬆、好看的片子。看完張一白推薦的《杜拉拉升職記》,從沒有過真正職場經歷的徐靜蕾,立刻被吸引了。她正想拍輕鬆好玩的都市題材類的電影,《杜拉拉升職記》來的正是時候。
長篇小說《杜拉拉升職記》要變成一個半小時的電影,改編在所難免。最初徐靜蕾想讓電影更「職場」一點,但發現小說的核心其實並不在職場鬥爭,於是把電影的重心更多放在了「女性內心成長」上。最後完成的電影因此前半部分比較職場一點,後半部分則偏於愛情一些。徐靜蕾覺得原著小說對她而言「就像一個畫板,它已經有了一些東西在上面,但還有足夠的空間可以讓我添加自己想要的某些東西」。
《杜拉拉升職記》從一開始,走的便是商業電影的宣傳路線。從選角到片場花絮,隔天就有新聞見報。等到終於上映,這部電影已差不多路人皆知。《杜拉拉升職記》不掩飾自己的票房野心,有報道說電影出品方中影集團董事長韓三平預言,徐靜蕾將因此進入「億元票房導演俱樂部」。
關於票房,徐靜蕾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越多越好。但作為導演,她明白自己能控制的部分只是創作,她能使得上勁的地方就是「盡力拍一部好看的電影」。如果因此就說她拍了一部商業片,她表示嚴重不同意:「首先在我來講,我不覺得有什麼文藝片、商業片具體的分界。你能告訴我什麼叫做文藝片嗎?它的標準、定義又是什麼?那什麼又叫做商業片?我個人的理解就是能掙錢的片子它都叫商業片,而我之前的三部片子也都掙錢了,所以它們也是商業片。它們與《杜拉拉升職記》在我這裡最大的不同點也就是:《杜拉拉升職記》是一部都市片,所以它的節奏比較快。」
和徐靜蕾導演的前三部電影比起來,《杜拉拉升職記》其實還有一點不同,那就是這部電影里有非常多的商業合作,也就是我們平常說的「植入廣告」。徐靜蕾對此解釋:「《杜拉拉升職記》是一部時尚類型的電影,講述的就是現代都市職場白領平常的工作生活。職場生活自然要涉及很多方面,白領開車、用品牌手機,這些都是很普遍的現象,它們和劇情是比較合理、自然的結合,而不是生拉硬拽,所以我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擔心。甚至可以說,作為一部職場戲,如果沒有相關產品植入,那才是真沒面子。」
暢銷小說、職場戀情、俊男美女、來自好萊塢的服裝顧問、自導自演、親熱戲、裸背、植入廣告……電影《杜拉拉升職記》真是不缺話題。電影如期上映,首日拿下850萬票房。這是最高的周四首映票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