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學類作品
《平凡英雄——外賣員》
作者:苗向東
疫情面前,武漢等地在很多方面採取了最嚴格的防控措施,包括中心城區實行機動車禁行管理,但並未禁止餐飲商戶和外賣平台服務,為此外賣員成了城市的「血液」。
在疫情之下,外賣員冒著風險送的不僅是外賣,而是活著的希望。隨著疫情愈發嚴重武漢的外賣員吳輝也感到害怕,就準備從大年三十開始休息,但當他刷屏看到醫護人員只能吃泡麵,便坐不住了,大年初一又開始送起了外賣。有天傍晚,他已經收工回家了,忽然接到一個新的訂單,備註上寫到:「媽媽做的飯,給爸爸送去,我爸爸是前線醫生,謝謝小哥了」。他看了眼眶有點濕潤,覺得這樣的單必須送。然後就去了。
毫不誇張地說,外賣員每一次的配送,都與生死擦肩。武漢市外賣哥肖龍2月11日上午到武漢南湖某小區送完一單準備回去,路上看到兩個人扶著一位大叔走出小區,大叔一直捂著肚子,臉色很難看,走起路來很吃力,因為車輛停運,於是肖龍想都沒想就主動上前去幫忙,然後用自己的摩托車把病人推著送往附近醫院。他沒想到,這個病人後被診斷為新冠病毒的肺炎。一得到這個消息,該病人的妻子楊女士第一時間尋找肖龍,後來患病大叔去世了。肖龍也被找到了,他主動隔離。楊女士哭著對他說:「真是對不起,對不起……」幸好肖龍沒被傳染。
很多訂單費時費力很費周折,是燙手的「山竽」。34歲的騎手朱浪大年初二接到一個訂單,上面寫著:「家裡兩個90多歲老人……」接到訂單又是晚上,不好買菜了。但朱浪想到90多歲的老人肯定不方便,就接了訂單。超市菜市場的菜都賣光了,他聯繫一個賣菜的朋友,買了一百多元的蔬菜送過去。還有外賣員接到照看寵物的訂單,因為主人去了外地,無法返回武漢,家裡的貓糧不夠,就找外賣員幫忙。可是房間進不去,外賣員還要再找來開鎖師傅,再由物業陪同一起去戶主家,開鎖喂貓真是夠麻煩的。
在湖北地區有大量慢性病患者面臨著不方便買藥的困難,很多人家裡只有年邁的父母,孩子在外地,老人生病無法回去照看、陪護,而身邊甚至找不到可以幫忙買藥的人。非常時期外賣員變身「送藥員」,武漢市民熊先生父親患有癲癇藥,藥5天就吃完了,要是斷了藥,後果真的不堪設想。為了給父親尋藥,熊先生忙碌了半個月。當藥送到時外賣員無比自豪地說:「我也是另一種救死扶傷!」
還有很多特殊服務。2月7日,老計接到了一個不一樣的訂單。將一束鮮花送給離世的李文亮醫生。老計來到醫院門口雖然沒有幾個人,但地上卻已經堆滿了花。他小心地把花放在照片前,深深地鞠了一躬。
……
疫情特殊時期,外賣員、快遞小哥在維繫城市正常運行、降低病毒傳播風險,把每一份單子順利交到用戶手中,讓城市活了起來。有數據顯示,今年春節期間某電商平台上糧油成交額同比增長15倍,而這都需要外賣員配送。為此2月23日,國新辦在武漢舉行第三場新聞發布會,專門請來了外賣騎手吳輝。他說:「疫情期間被需要的感覺,一輩子都會記得。」另外外賣員張賽,給一位孩子在外,家中只有90歲的老母親送食物,其事跡還登上了2月20日的《紐約時報》。
如果說醫護人員是英雄,那奔跑的外賣員等則是平凡英雄。他們很少被報道,很少被特別關注,對外賣員來說,在降低他人感染機率的同時,也把更多風險留給了自己,他們是這寒冬里的暖陽,是一道亮麗的風景。疫情期間的配送,有的客人會在電話里道一聲「辛苦」,也有的客人會在訂單上貼心地說「保重身體」。還有網友點贊:「向冒著風險送外賣的小哥致敬!」
24萬條訂單備註顯示,6萬次的注意,7萬次的感謝,24萬次的辛苦了。今天怎樣被感動,明天就怎樣去尊重。今後也讓我們尊重每一個送餐的外賣員、快遞小哥,尊重身邊的每一個人,對他們艱辛工作給予更大的肯定,更好的理解,更多的包容,讓我們的城市更美好,我們的社會更溫馨。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C-sHAB3uTiws8KsH9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