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中國最佳創新公司50
之
華為
實現了從To B企業向To C企業的轉型和延伸,成為大眾喜愛的民族品牌。
2019 年,華為進入成立的32 個年頭。在這家巨頭公司的前20 年歷史中,它的角色非常明確:一家通訊設備商。
在華為身處的產業鏈中,設備商處於最上游,人們所熟知的中國移動和聯通屬於中間的電信運營商,而在「終端產品」一側,則是電話、手機等產品的零部件製造商和整機廠商。
華為成為一個手機品牌,不過是最近5、6 年的事情。對於華為來說,手機是一個龐大的增量市場,而且設備商與運營商關係密切,在移動、聯通等運營商定製機占據市場主流的時代,這意味著華為在銷售渠道上具有優勢。
唯一的問題是,設備商是一個To B 生意,而手機則是To C 生意,兩者在企業文化、思維、市場營銷和銷售等各個環節,都有著天壤之別。在2019 年這個手機行業的「寒冬」,華為手機(包括華為和榮耀兩個品牌)以勢不可擋的姿態,快速逆勢增長。
IDC 對2019 年第三季度手機出貨量的統計顯示,國內手機出貨量整體萎縮了3.6%,vivo、OPPO 和小米均出現月度20% 至30% 的下滑;而在這樣的環境下,華為卻一枝獨秀,出貨量同比增加64.6%。站在2019 年,可以將華為手機當下的成功歸因於許多元素:例如海思麒麟晶片的跨越式進步、例如與徠卡的合作、例如今天無比高漲的消費熱情。
2014 年,中歐國際工商學院創業學教授李善友在《中國企業家》上發表文章,稱「華為正在走向死亡」。他寫到,華為的成功離不開它的集體主義與全員持股,但這種集體主義與約束性「絕對不屬於90 後和新生代」。李善友將華為稱為「用工業時代的理論指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人才管理」。
在當時,這一批判在輿論中掀起不小風浪。然而,2018 年, 華為實現全球銷售收入7212 億元,同比增長19.5%。其中,以手機為主要業務的消費者業務(ToC)首次超過運營商業務成為華為第一大營收支柱,全年營收3489 億元,同比增長45.1%,占華為總營收的48.4%。消費者業務也成為華為的主要增長動力。
手機,這個華為曾在10 年前差點賣掉的業務,今天已經成為公司的頂樑柱和門面,使華為實現了從To B 企業向To C 企業的延伸、轉型,甚至遮掩了運營商和企業業務的光芒。
文 | 快公司編輯部
編輯 | Irene
圖片 | 網絡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A-3SW8BMH2_cNUg9EC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