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區花園裡有很多帶娃散步的奶奶姥姥們,很多一歲左右的小娃娃已經到了「躍躍欲走」的狀態,場景有醬嬸兒的:
(圖片來源於網絡)
奶奶看到還說,帶孩子學走路最累了,成天得彎著腰駝著背,感覺腰都要斷了,還好CC學走路學的快,沒用上大人幫忙。
額~
咱們寫過很多關於大運動的文章,唯獨走路是不建議過度干預的,尤其不能提前「幫孩子走路」。
如果你的寶寶正在學步期,下面這些行為千萬不要有
01
盲目學站
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各方面都走在同齡娃的前面,所以存在不同程度「拔苗助長」的現象。
當寶寶五六個月的時候,有些家長會架著寶寶的腋下讓孩子站起來,當孩子腳接觸地面時,會做出類此走路的動作,很多老人會說,「這是孩子想學走路啦」。
NO!
雙腳接觸地面時前後遊走並不意味著孩子想要學走路,這只是一種原始反應,類此的還有:嘴碰到東西就會自動吮吸、進入水中就會閉氣等。
而且這個時候,孩子的腿部力量也還不足以支撐身體的重量,太早站立或過多進行遊走練習,不利於孩子整體肌肉的鍛鍊和身體的協調性。
02
牽著孩子手走
相信很多家長都曾經有過或看到過下面這個行為:
看著娃走得不穩,怕摔了、碰了,所以用手扶著些,看著娃走得太慢,牽著點學得更快。
看似我們是在幫助娃走路,但其實是在幫倒忙。
這樣扶著、牽著,不僅會剝奪孩子感知自己平衡能力的機會,還可能造成更大的危險:一是牽著走路,孩子跟不上大人的步伐,容易摔;二是孩子軟骨很多,肩膀和肘部容易脫臼,如果走路時用力拽孩子胳膊,很可能拉傷寶寶,導致上臂脫臼。
去年,我一個朋友就是因為牽著女兒出門遛彎時,孩子不小心摔倒,朋友一時心急趕忙用力拽孩子的胳膊,結果孩子立刻大哭起來,胳膊不能動也不能碰,到醫院檢查才知道是脫臼了,雖然沒出啥大事,但還是被嚇個半死。
現在不少國家兒科指南的危險動作里,都有這個牽著孩子手走路。有時候寧願孩子摔個大馬趴,也別使勁拽他的胳膊哦。
03
架著孩子腋下學走路
用手架著孩子的腋下,雖然比直接拉著孩子的手學走路要安全一些,不會造成脫臼,但是也是不推薦的。
同理還有學步帶:
所謂關心則亂,我們整這麼多花樣無非就是怕孩子摔倒受傷,但是,媽媽們得知道,學習走路的過程,摔跤是難免的,甚至是在自然不過的。再憐惜寶寶,我們也代替不了他成長。
孩子正是在一次次摔倒、爬起的過程中,學會保持平衡、邁開腳步、控制速度的。
我們在保護孩子不摔倒的同時,破壞的其實是孩子的平衡力。
而且,孩子總是藉助大人的力量走路,也會影響孩子腿部肌肉的發育。
長時間有人在後面拎著,寶寶拚命想向前沖,容易養成踮腳走的不正確姿勢。
美國兒科學會就反對這種「tip-top」墊腳學步法。
04
學步車
關於學步車的問題,真的已經說過很多次了,但是仍然有人在用,也仍然有人在問(科普路漫漫啊)。
所以,再簡單的說一說學步車的危害:
1干擾和阻礙大腦與身體的協調發育,剝奪了寶寶主動鍛鍊自己的機會。
學習走路,要求寶寶的全身肌肉都足夠強壯,並且大腦和身體的協調能力也要足夠高。
但學步車支撐了孩子身體的重量,使寶寶的雙腳不用承受太大的壓力;而且學步車周圍有框圈的支撐,孩子不需要練習平衡也不會摔倒;再加上學步車下方都有靈活的輪子,孩子只需稍微用力,就可以向前滑行。
這樣的情況下,寶寶的雙腳自然就沒有辦法鍛鍊出行走所需的力量,也很難順利學會正確的走路動作!
2造成下肢發育不良。
使用學步車最主要的目的是想讓孩子提前學會走路。但如果孩子還不會自己站起來,說明寶寶的身體還沒有準備好。他們的雙腿還沒有足夠的力量支撐全身的重量。
這個時候給寶寶使用學步車,會給寶寶關節造成過大的壓力,讓骨骼造成過度的彎曲,很容易出現「病理性O型腿」。
3容易養成不正確的走路姿勢。
如果學步車的高度和寶寶的身高設置的不協調的話,寶寶坐在學步車裡只能踮著腳尖使勁,養成習慣後,即使以後進行獨立行走,也可能會保持踮著腳尖走路的不良姿勢。
除了不能幫助學走路外,學步車還存在巨大的安全隱患。
很多人選擇學步車除了學步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想把孩子放在一個地方抽身做些其他的事情,但是沒有大人照看又能活動自如的孩子會發生什麼事情,我們誰也無法預測。
撞到桌椅、撞倒桌椅;夠桌子上的危險物品;衝下樓梯或電梯。很多你認為不可能的事情,很可能下一秒就發生了。
哪些可以幫助孩子學走路呢?
01
光腳
「C爸,寶寶走路不穩怎麼辦?」
光腳訓練!
「C爸,寶寶走路不抬頭怎麼辦?」
光腳訓練!
C爸,寶寶扁平足、腳內翻、外翻怎麼辦?
光腳訓練!
艾瑪,光腳簡直是寶寶學步的神奇助攻。
對於初學走路的寶寶:
光腳能讓腳趾更好地抓住地面,不僅不易滑倒,還有助於寶寶學習掌握平衡,讓他學得更快、走得更穩。
光腳可以讓腳部神經直接感受到來自地面的壓力,更好地感知地面高低變化。
如果學步期穿鞋,這些感覺就會受到鞋的阻隔,寶寶就需要通過低頭看地面來判斷,時間久了就會低頭走路。
光腳時,小腳不用受到鞋子的束縛,腳形可以自然長成,光腳更能鍛鍊足底肌肉和韌帶,促進足弓的形成,有利於緩衝走跳時引起的震盪,預防寶寶扁平足和腳內翻、外翻等。
所以,學步期的孩子,光腳學走路最好。
很多家長在寶寶學走路初期,就迫不及待的給孩子穿上學步鞋。
可是大部分人都誤會了學步鞋,學步鞋並不能幫助學走路,只是保護寶寶的腳在外不受傷害。
當然如果學步期的寶寶從來沒嘗試過光腳走路,剛開始可以幫他穿上個防滑小襪子。
02
營造安全的環境
從爬行到站立到扶著東西走到自己獨立行走的這個過程中,為了讓寶寶更好的學習走路,我們要及時清除掉寶寶活動範圍內的安全隱患,比如說容易倒的桌椅櫥櫃、易碎品,尖銳有稜角的櫃角貼上防撞條,也可以在寶寶的活動範圍內鋪上爬行墊,保證地面不要太滑等。
我們要做的,並不是防止他們摔倒,而是避免他們受傷。
儘量為寶寶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讓寶寶放心大膽地走吧。
03
選擇安全的學步工具
雖然傳統的那種將孩子放在裡面的學步車我們不推薦,但是有些學步用的玩具還是很好的。就比如我們之前提到過的那種四輪學步推車或者兒童手推車(Push car)。
無論選擇哪種,一定要確保它具有可以推動的把手,並且車子有一定重量,保證寶寶在拉著站立時,不會翻到(如果重量不夠,可以在前面壓幾本厚書)。而且,輪子不要選擇太滑的,以免滑動太快,孩子跟不上而摔倒。
C媽說:
有些成長,無論我們如何疼惜都無法代替孩子,所以,放手讓孩子向前走吧。
我們只需要保證他的安全,並在孩子願意嘗試邁出自己的第一步時,提出支持和表揚,讓孩子更有信心,也更有向前的勇氣就夠啦,你幫或者不幫,娃學走路可能也差不了一、兩個月,真的不必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