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磅 | 特魯多9月可能下台!

2020-08-11     北美報告

原標題:重磅 | 特魯多9月可能下台!

如果特魯多在9月可能舉行的大選中落馬,意味著加拿大將在疫情期間開啟新篇。

醜聞愈演愈烈

生活在加拿大的朋友都應該知道,如果這裡的議員和政府官員出現貪腐醜聞,那麼就會由道德專員對其展開調查,有點像國內的紀委監察機構。

但一刀確實佩服特魯多,要知道如果有官員在國內被紀委調查,就算不落馬也得脫一層皮,可人家特魯多就是有本事,作為加國史上唯一被道德專員調查過三次的總理,前兩次居然都平安過關。

不過這回爆發的慈善基金會We-Charity醜聞就有點不同了,原本是特魯多政府違規把價值9億加元的全國學生暑期工合同給了這個基金會,誰想竟拔出蘿蔔帶出泥,發現他們全家和財政部長莫諾(Bill Morneau)都與該基金會有利益輸送關係,這下子徹底點燃輿論火藥桶,令特魯多總理大位面臨挑戰。

原來是魁北克集團領袖Yves Francois Blanchet就We-Charity醜聞放話,稱如果特魯多和莫諾不能自動辭職下台的話,9月份國會復會以後該黨考慮將在國會提出不信任案。

由於特魯多政府是少數政府,那麼一旦這份提案正式提出並通過,就意味著特魯多將不得不下台,同時加拿大也會面臨疫情期間的新一輪大選。

加拿大政壇面臨重新洗牌

目前加拿大國會的政治生態比較詭異,在全部338席中,特魯多自由黨有157席,距離過半169席差12席,保守黨有121席,魁北克集團有32席,新民主黨有24席,綠黨有3席。

基本可以斷定的是,如果魁北克集團提出不信任案,保守黨肯定會支持,但新民主黨和綠黨卻態度曖昧,成為最大變數。

8月底保守黨就會選出新領袖,當前民調最高的是前國防部長和司法部長麥凱(Peter MacKay),此人形象氣質一點都不比特魯多差,而且由於擔任過偏左政党進步保守黨領袖的緣故,在爭取中間選民這塊要比黨內其他候選人更有優勢。

最重要的是,根據Nanos Research最新民調顯示,當前自由黨支持率為33%,保守黨支持率為31%,要是麥凱8月底前腳剛上任,後腳就趕上大選與自由黨有的一拼,那真是走大運了。

Peter MacKay

不過就算保守黨和魁北克集團加起來也才153席,不信任案是通不過的,這下就要看新民主黨和綠黨的臉色了。幾乎可以肯定的,當下這兩黨自己內部都不穩定,因此或將成為特魯多的救命稻草。

綠黨現在是一個系統,兩個班子,原來的領袖梅伊(Elizabeth May)雖然表面上辭職,退居二線出任國會黨團領袖,但實際上仍掌握著黨內實權,反倒是臨時領袖Jo-Ann Roberts成了光杆司令。

現在兩人暗中各種較勁,都想扶持自己人馬出任下一任領袖,估計還要再斗一段時間。

新民主黨現在就和周天子一樣,黨內有威望的國會議員都各自為政,唯一執政的諸侯卑詩省乾脆與該黨領袖駔勉誠(Jagmeet Singh )進行切割。

要知道聯邦新民主黨和各省新民主黨是一體化關係,九十年代聯邦新民主黨在國會一度只剩下十幾席,但當時執政的卑詩新民主黨政府依舊不離不棄,省長那是各種為黨的領袖站台。

如今卑詩省成了獨立王國,駔勉誠的活動基本看不到省長影子,要想讓省長全方位給他背書,那完全就是痴人說夢。

Jagmeet Singh

此外新民主黨經費嚴重短缺,去年大選以後為了還債,將黨部基礎性文秘工作人員都裁員了,交由外包或者義工來代替。

儘管此舉節省了不少人事成本,可債務依舊還沒還光,更何況疫情發生前新民主黨籌款只有50萬加元,這筆錢基本上連塞牙縫都不夠,如果9月真的舉行大選,弄不好該黨會因財務壓力引發破產。

Yves Francois Blanchet

對於特魯多來說,當下唯一能做的就是暗中接觸魁北克集團,答應該黨提出的除下台外的其他條件,畢竟魁北克集團可是漫天要價,坐地交易的高手。

就算魁北克集團不吃這一套,特魯多估計也不怕,因為Nanos Research民調顯示有五成民眾不希望在疫情期間大選,而且隔壁特朗普又送來神助攻,給加拿大鋼鋁產業增加關稅。

在轉移內部矛盾這塊特魯多最擅長了,只要打起反美的旗號,什麼醜聞,什麼大選,一下子就沒人關注了,到時候第三次扛過道德專員這關,繼續當他的總理也是說不準的事呢。

作者:溫存一刀

來源:高度見聞

平台:北美報告

微信ID:Canadanews

/唏噓 當了後媽9年,李玟終與加拿大富豪老公離婚,40億財產爭奪戰激烈上演

版權聲明:【除原創作品外,本平台所使用的文章、圖片、視頻及音樂屬於原權利人所有,因客觀原因,或會存在不當使用的情況,如,部分文章或文章部分引用內容未能及時與原作者取得聯繫,或作者名稱及原始出處標註錯誤等情況,非惡意侵犯原權利人相關權益,敬請相關權利人諒解並與我們聯繫及時處理,共同維護良好的網絡創作環境】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E-si3HMBeElxlkkaT1Nc.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