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涼山多措並舉解決疫情滯留人員務工問題

2020-03-14     微阿壩

新華社成都3月13日電題:四川涼山多措並舉解決疫情滯留人員務工問題

新華社 記者吳光於、李力可

「現在疫情穩定了,下周就準備去東莞打工。」初春的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解放鄉火普村,一場春雪後,29歲的吉地兒子坐在家中小院裡一邊烤火,一邊告訴記者。

吉地兒子已經在東莞的一家電子元件廠打工3年,每月工資在4000元左右,新冠肺炎疫情讓他今年外出的時間推遲了1個月。「這段時間就在家裡干農活,去了東莞好好工作,把耽擱的損失儘快補回來。」他說。

一周前,7輛配備了醫務人員的大巴車,從昭覺縣文化廣場駛出,向廣東佛山市禪城區輸出212名務工人員。截至目前,昭覺縣已定點向禪城區輸出了近500名農民工。

「乘坐政府組織的車輛去務工,心裡很踏實,自己花錢也少。」來自阿並洛古鄉的阿牛阿沙說。在出發前一天,他到鄉衛生院辦理了健康證。

目前,四川與廣東、浙江已建立起健康證明互認體系。

昭覺縣常務副縣長范洪春說,為了促進穩崗,昭覺縣和佛山市還利用東西部協作資金,對在佛山同一家企業務工超過3個月的農民工發放每月1000元的穩崗補貼。

勞務輸出是涼山脫貧攻堅的一項重要措施。2019年,涼山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3908元,其中務工收入占比達52%,近3年全州年均外出務工人數約130萬人。每年11月彝族新年結束到農曆春節以後,是涼山州向外輸送務工人員的高峰期。

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出現了人員滯留的情況,為了保障外出務工人員順利上崗,四川積極開展「春風行動」,每輛大巴上配備醫生、警察,上座率嚴格控制在50%以下,為農民工外出就業提供「保姆式」服務。

截至目前,涼山州共發出省際專車200餘班,分別前往廣東東莞、浙江金華、福建福州等13個城市,運送人員超過5500人次。

2月25日,涼山會東縣制定出台了18條政策措施,從減負、金融、財稅、穩崗等多方面加大對中小企業支持力度。

為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就業,當地加大失業保險穩崗返還力度,對符合條件企業按6個月的當地月人均失業保險金和參保職工人數確定的標準,或按6個月的企業及其職工應繳納社會保險費的50%給予返還。

記者了解到,涼山目前還積極引導農民工在線學習提升技能,推廣中國職業技能培訓在線、中國農村遠程教育網等在線技能培訓平台,引導農民工足不出戶學習提升技能。同時,依託四川公共招聘網、「涼山就業」微信公眾號等集中發布企業崗位需求,引導用工企業和務工人員網上洽談、遠程面試,促進勞動力供需雙方精準對接、有效匹配。

不久前,185名來自金陽縣貧困家庭的外出務工人員便是通過政府牽線組織,與廣東佛山多家企業遠程視頻面試,確定用工合同後,踏上了開往佛山的「專車」。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xlz2HABgx9BqZZI--c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