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6、中國偉大的音樂創作家朱載堉與"鄭藩"的關係?

2020-03-02     雲台陳廣明

【2/3】1、去沁陽看沁河

沁河發源於山西省平遙縣黑城村,東流經沁陽縣、博愛縣、溫縣,在武陟縣城南方陵村注入黃河,全長485公里。在河南省焦作市境內,過境長90餘公里。沁河在1948年前後,還是常流河,60年代以後,由於上游建閘挖渠引水灌溉農田,到本縣境內經常斷流,成為「季節河」。

在博愛縣北金村附近接納最大支流丹河。沁河河南沁陽市河段河下遊河道兩岸築有大堤,全長150多公里,河床高出兩岸地面2~4米,武陟縣木欒店附近臨背河懸差7~10米,與黃河幹流下遊河道相似,也是「地上河」,歷史上決口泛濫頻繁。

【2/3】2、到沁陽看沁河上的四座沁河大橋

我前幾天來沁陽走的是沁河大橋,有的說是新橋,有的說是老橋。沁陽共建好通車的有四座沁河大橋,怎麼用新舊來表述?

【2/3】3、多好的清真鮮兔肉沒人買?

沁陽市有懷慶辦事處自治街清真北大寺、水南關村清真寺和崇義鎮崇義村清真寺等9座清真寺之多,可想沁陽市的回民會有多少?這疫情期間,多好的清真鮮兔肉沒人買。

【2/3】4、沁陽百年大鹽店

在沁陽市懷慶辦事處北寺街中段路西有一老建築,原是沁陽黨校的辦公場所,沁陽人稱為「大鹽店」的地方。大鹽店創建於清末民初,為官商合辦的鹽業轉運批發銷售場所,至今約百餘年了。鴉片戰爭失敗後,清政府為解決財政空虛,就進一步發展鹽業,把鹽稅作為一項重要財源。當時,山西臨汾一家姓候的鹽商在懷慶府和官方合作建起了鹽店,因其經銷的是海鹽,海鹽又俗稱大鹽,大鹽店由此而得名。為當時懷慶府一帶規模較大、輻射面積較廣的官商合辦轉運批銷鹽業市場。

在軍閥混戰時期,馮玉祥部、孫殿英部曾先後在大鹽店內駐紮,日軍侵犯沁陽時當地紅槍會曾在主樓上架土炮抗擊日軍。之後,日軍"金田司令部"、"小田司令部"、皇協軍劉延風部也在此駐紮過。1945年,沁陽解放後,這裡曾作為八路軍"老七旅辦事處"、"八路軍醫院"等。

【2/3】5、沁陽古城老街的自治街薛街

長約480米的街區,一側分布著朱載堉紀念館、藥王廟等文保單位,另一側是古樸的民居。結合街道特點,薛街以「懷川樂韻」為主題,構建以古覃懷文化為主體的古代樂律文化長廊,展現中國古典音樂文化及古覃懷地區的音樂文化遺產。

【2/3】6、中國偉大的音樂創作家朱載堉與"鄭藩"的關係?

沁陽鄭藩樂府舊址,也叫朱載堉紀念館。位於河南省沁陽市薛街1號,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朱載堉紀念館原為其上輩元仁宗落難居懷的處所,明鄭藩由陝西鳳翔遷至懷慶(今沁陽市)之後占用,屬鄭藩在懷慶機構設施的一部分,為朱載堉和他父親共同生活與進行樂律研究的地方,故又稱「鄭藩樂府」。

沁陽市古稱河內,歷為䂊西托政治、經濟、文化中心。明代朱元璋推行封藩制度,封藩於懷慶,稱鄭藩。朱載堉為鄭藩第六代世子。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vc3nXAB3uTiws8KM9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