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守溫暖
人間最美,
不過萬家燈火。
歡聲笑語的背後,
是無數人的辛苦守護。
因為一場特殊的疫情,
有多少永春人,
在元宵佳節
依然奮戰在防疫前線。
他們沒有豪言壯語,
卻不約而同選擇火熱和赤誠。
點點星光,
點亮星河,
無數奮戰的身影清晰又明亮。
桃李
_
_
怎會無動於衷 居家也是貢獻
_
小楊主動宣傳防疫知識
(張文慶 攝)
花信
_
_
一場從臥室到客廳的婚禮
_
1月26日午後,沒有策劃,沒有宴席,桃城鎮桃溪社區的秦融、張海林夫妻舉行了一場從臥室到客廳的簡單婚禮。
「特殊時期要顧全大局,我很多朋友都有孩子了,還有孕婦,風險太大。為了對關心我們的人負責,全家人一致決定取消婚宴。」秦融說。
這一段只有四個人參加的婚禮短視頻在永春縣火爆傳播。 「非常時期非常婚禮,有意義!」「好親切的婚禮!」「太可愛了,會火!」……雖是沒有親朋好友現場見證,卻收穫了更多網友的雲祝福。
秦融、張海林一家人
(秦融 供圖)
而立
_
_
單木不成林 粽子姐妹花
_
林燕紅、林珊婷堅守7天走出留觀區
(葉國強 攝)
1月27日,永春中醫院醫護人員林燕紅、林珊婷上班時間接到立即前往醫學觀察區待命的指令,她們無暇告知家人,就直奔觀察區;她們把自己包裹得像粽子一樣嚴嚴實實,防護衣服笨重,工作一會便汗流浹背,時間久了,手臂上還出現了紅色斑點,為了不上衛生間,她們儘量不喝水;每日工作繁忙,經常得忙到凌晨3點,日均睡眠不超過4個小時,還得半閉著眼睡,隨時應付各種要求;收到留觀人員一句感謝,意識到自己不再被排斥,她們頓時淚流滿面,所受的委屈頃刻間化為烏有。
不惑
_
_
敢當方是不惑
_
農曆大年廿九,剛剛回到廈門家中準備過年的駐村幹部楊冬梅,通過媒體得知疫情形勢不容樂觀:「魁斗村有3000多人,年節習俗尤其多,難免人群聚集,若不提前設防,後果難以想像。」她當即乘車回到村裡。
到村後,楊冬梅立即與村兩委溝通確定防疫方案,地毯式排查登記湖北返鄉人員名單並督促居家隔離;召集14個村民小組的網格員明確責任與分工;勸告村民取消請客聚餐等活動;設置口罩垃圾分類桶,在主要路口設卡;組織村裡的十幾位婦女利用醫用紗布、保鮮膜、棉布自製口罩,解了燃眉之急……
同時,作為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的楊冬梅發揮自己特長,為村民寫了一封疫情期間的心理自助建議公開信,引導村民理性看待疫情,給村幹部和群眾很大的心理慰藉和幫助。
楊冬梅組織村裡婦女自製口罩
(楊冬梅 供圖)
天命
_
_
送女兒出征 兩難
_
1月26日,永春縣總醫院護士徐珍梅值完夜班,回到離單位30多公里的家中。剛要在溫暖的被窩裡補覺的她,得知可以加入福建省馳援湖北的第一批醫療隊後,立刻主動請纓,搶到了僅有的兩個名額。徐珍梅在簡單吃了幾口熱氣騰騰的「母親牌」面線雞蛋後,便踏上了征程。
徐連理、徐秀菊與女兒視頻通話
(張文慶 攝)
花甲
_
_
山歌聲援《今年過年不出門》
_
「響應政府的倡議,在厝安心做過年。出門趕緊戴口罩,不辦宴席不迎龍……」近日,由一群60多歲老人演唱的閩南山歌《今年過年不出門》傳遍了一都群眾的朋友圈和各聊天群,歌詞簡潔明了、朗朗上口、意義不凡。
「在防控疫情的時刻,我們一都山歌協會用喜聞樂見、通俗易懂的方式,為村民普及防控疫情的正確做法。」山歌編寫者、一都中心小學教師黃昌盛說,「同時還錄製了會員表演的視頻,並廣泛轉發,告訴大家要勤洗手、出門戴口罩、好好待在家裡、不辦宴席、不舉辦聚集性群眾文化活動等。自己人說自家話,把防疫的相關知識唱到自家的心坎上。」
古稀
_
_
我不是英雄 但絕不旁觀
_
1月30日,正月初五,在永春五里街鎮高壠村,73歲的老黨員、退伍老兵黃燕鎮在得知村裡一老人過世後,就直奔事主家中,跟事主分析利弊,要求其必須簡辦,得到了事主的理解。黃燕鎮提出簡辦的方案和意見,並在現場對所有的細節一一把關監督。
黃燕鎮在做村民的思想工作
(劉碧珍 供圖)
「早上五點多去世,下午三點就出殯完成,整場時間之短、程序之簡,在這裡真是史無前例。」當地村民對此很是讚賞:「在特殊時期,簡辦喪事,有效防止病毒傳播,同時也是一種文明新風尚,很值得提倡。」
「防控疫情當前,我們簡的是流程,減的是時間,剪的是人情債;不減的是大義,是孝心,是人情味。」黃燕鎮倍感欣慰。
願人間無恙
望團圓安康
願家人平安,
朋友相伴,
國家繁榮富強、盛世長安!
作者 | 桃源鄉訊記者
責任編輯 | 馮媛媛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sa1KXABgx9BqZZIWPr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