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來源:財經銳眼
吳曉波向左,羅振宇向右
要問中國最著名的財經媒體人是誰,很多都會脫口而出:羅振宇、吳曉波。
沒錯,熱度能與羅振宇和吳曉波相比的財經媒體人,恐怕還真的找不出來。
最近,羅振宇和吳曉波都跟資本市場產生了聯繫,不過結果卻大相逕庭。
9月27日晚,全通教育(300359.SZ)發布公告,終止收購「吳曉波頻道」的主體公司——杭州巴九靈文化創意有限公司,原因是「交易雙方未就重組方案中的交易定價、業績承諾與補償安排等要素達成最終共識。」
這則公告,意味著吳曉波頻道的資本市場之旅被按下了暫停鍵。
吳曉波這邊上市遇挫,與他齊名的羅振宇,卻春風得意,他創辦的「邏輯思維」距離登陸資本市場只差臨門一腳。
10月15日,證監會在官網公示了最新一批輔導企業情況,羅振宇所創辦的北京思維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思維造物」,是羅輯思維的運營主體)位列其中。
北京證監局官網顯示,思維造物將選擇在科創板上市,由大名鼎鼎的中金公司擔任輔導機構。
目前,思維造物已經進入正式輔導期,在輔導驗收完成後,中金公司就會將向中國證監會申報發行材料。
眾所周知,科創板的定位是重點吸納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新材料、新能源、節能環保、生物醫藥這六大領域的公司。
思維造物作為一家知識付費公司,與這六大領域基本沒什麼關聯性。從已經在科創板的上市的公司類型來看,也沒有思維造物同類的公司。
思維造物如果最終能在科創板上市,就會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公司。
「得到」APP,羅振宇的殺手鐧
羅振宇早年曾是央視《對話》節目的製片人和第一財經訪談欄目《中國經營者》的主持人。2012年底,羅振宇推出網際網路自媒體視頻節目《邏輯思維》。
在節目中,羅振宇上談天文、下談地理、口若懸河、滔滔不絕,引得眾多粉絲瘋狂追捧。本人也被貼上了「有知識」、「有文化」、「有思想」的標籤。
短短几個月,《邏輯思維》火遍全網,在優酷和喜馬拉雅等平台播放超過10億次。
巨大的流量將羅振宇捧為超級網紅,羅振宇在商業道路上也越走越遠。
2013年,邏輯思維獲得順為資本的數百萬元人民幣天使輪投資。
2014年底,邏輯思維完成數千萬A輪融資,2015年10月完成B輪融資。
B輪融資由中國文化產業基金領投,啟明創投等跟投,柳傳志等大佬還參與了羅輯思維的股權眾籌。
在B輪融資過後,邏輯思維的估值達到13.2億。
2017年9月完成D輪融資後,邏輯思維的估值已經高達80億,紅杉資本中國、騰訊投資、華興資本等投資機構,更是讓邏輯思維顯得熠熠生輝。
從2015年的13.2億到2017年的80億,邏輯思維估值極速狂飆的背後,主打幫助年輕人利用碎片時間獲取知識的軟體——「得到」APP的誕生作用巨大。
在「得到」APP誕生之前,邏輯思維主要依靠網絡節目和公眾號賺錢。2015年,「得到」APP上線,這標誌著羅振宇擁有了真正屬於自己的、不依賴於其他平台的流量入口。
2016年,「得到」APP與喜馬拉雅、知乎等一起,掀起了知識付費的大潮,當年也被稱為知識付費的元年。
當時的知識付費有多火?北大經濟學教授薛兆豐在「得到」APP開設的經濟學專欄,在2017年訂閱用戶超過了18萬。
按照每人199元的價格計算,薛兆豐一人的「帶貨」總金額就超過了3500萬。
「得到」APP強大的吸金能力,讓邏輯思維迅速做大。
正是在D輪融資前後,有關邏輯思維要上市的傳聞開始多了起來。
面對上市傳聞,當時的羅振宇異常低調,他以「被上市」、「沒有時間表」一說回應公眾。
如今,邏輯思維登陸資本市場已是箭在弦上。對上市一事一直表態模糊的羅振宇,此時應該是高興的,因為他的身價要暴漲了。
羅振宇是當前思維造物公司的法定代表人、最終受益人和最大股東。羅振宇本人直接持有思維造物30.35%的股份,此外羅振宇還是思維造物第二大股東寧波梅山保稅港區傑黃罡投資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最大股東。
有媒體報道,思維造物公司上市之後,市值將超過100億。由此計算,羅振宇身價將鐵定超過30億。
去個人IP,羅振宇先行一步
同樣是泛知識類公司,為什麼吳曉波頻道從資本市場鎩羽而歸,而邏輯思維離上市越來越近?
筆者認為,根本原因是吳曉波頻道至今依然沒有擺脫吳曉波本人的痕跡,而邏輯思維已經完成「去羅振宇化」。
今年3月,在全通教育披露擬作價15億元收購吳曉波旗下巴九靈96%股權的股權之後,深交所兩度對全通教育進行問詢,核心問題就是:這則收購是不是吳曉波個人IP的證券化?吳曉波5年後離職公司怎麼辦?
再加上全通教育公司本身的問題,最終這則交易折戟。
不久前,「吳曉波頻道」App正式更名為「890新商學」App,這說明吳曉波已經意識到巴九靈公司必須把自己本人的痕跡去的一乾二淨,才有可能擺脫外界對其「個人IP證券化」的質疑。
但這個動作做得太晚,如果早兩年就開始去「吳曉波化」,上市成功的機率或許要比現在大不少。
羅振宇在公司運作上,腦子則很清楚。他意識到個人IP雖然很容易變現,但天花板太低,必須有一款跟自己人設沒有關係的產品,才能徹底擺脫「網紅IP公司」的標籤。
有著3000萬用戶量的「得到」APP,是羅振宇最有價值的資產。在某種程度上,「得到」APP就是知識付費界的抖音和快手。
結語
最近幾年,羅振宇憑藉跨年演講名氣更上一層樓,本人吸金無數。
但成也跨年,敗也跨年。因為跨年演講的內容充滿常識性錯誤,堆砌新名詞,以及被廣大網友質疑「販賣焦慮」,羅振宇逐漸有「糊了」的跡象。
有網友說:「中年人聽羅胖的跨年演講與老年人買權健的營養保健品,其本質上是沒有任何差別的」。
被吐槽之後,羅振宇之前的「神預測」也被扒了出來,進而引發了網友們對羅振宇更大一波的嘲笑。
但客觀地講,羅振宇個人人設的崩塌並不妨礙「得到」APP的成功。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隨著教育成本越來越高,知識付費會的賽道也在變長。羅振宇在知識付費的道路上,已經把吳曉波們越甩越遠。
另:長期堅持原創不容易,大量粉絲還沒有養成閱讀後點在看的習慣,希望大家在閱讀後順便點在看,以示鼓勵!未經授權,禁止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