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3年趙本山母親病逝,父親遠走他鄉,幾乎成為孤兒,開始跟二叔(盲人)學藝。拉二胡、吹嗩吶、拋手絹、打手玉子、唱小曲、二人轉小帽等樣樣精通,尤其是三弦功底尤為突出。
苦難的童年是他一生的財富,為其日後的小品、演藝生涯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974年趙本山17歲入公社文藝宣傳隊,又入威遠鄉業餘劇團,後借調西豐縣劇團主演二人轉。
1982年,遼寧省舉辦第一屆農村小戲調演,在梁秀亮與崔凱合作的拉場戲《摔三弦》劇中扮演盲人張志,一舉成名。
1987年趙本山和潘長江搭檔演的《瞎子觀燈》,在瀋陽演了五六百場,一天就演四五場。同年,他調入鐵嶺市民間藝術團。
1988年,主演電視戲曲片《雙送鴨》。
1988年春節晚會已經定下趙本山參加哈爾濱分會場的演出,而且節目提前錄了像,全鐵嶺的人都知道他上了春節晚會,但後來他的節目卻沒播,趙本山卻一直等到電視里打出「再見」。
一年後的國慶晚會,他才第一次在央視亮相,緊接著就是1990年春節晚會的《相親》。
連續三年趙本山都是節目一等獎,1994年他因為家裡有事,很晚才到春節晚會劇組報到,導演組嫌趙本山「架子大」,就堅決沒讓他上。
1989年參加首屆東北三省民間藝術節,參加遼寧電視台「春節聯歡晚會」。
1990年,在姜昆的推薦下進入了中央電視台春節晚會,並主演拉場戲《1+1=?》、《麻將、豆腐》。創作出了《相親》、《我想有個家》、《牛大叔提干》、《紅高粱模特隊》、《昨天今天明天》、《賣拐》、《賣車》、《功夫》等經典小品。
2000年7月,任電影《幸福時光》男主角。
2002年在中央電視台、中國電視劇製作中心聯合拍攝的電視劇《劉老根》中,擔任導演及男主角。9月以趙本山名字命名的「趙本山杯」小品大賽會同中國鐵嶺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在鐵嶺舉行。
2007年,指導拍攝《鄉村愛情2》。同年和宋丹丹合作演出了電影《落葉歸根》入圍第44屆台灣金馬獎最佳男主角。
2012年,拍攝《鄉村愛情小夜曲》,在戲中與80後演員關婷娜飾演夫妻。7月拍攝了《鄉村愛情變奏曲》並在裡面有大量戲份出現。
2013年宣布正式退出春晚舞台,留下機會和空間給更多的年輕人。
2014年,趙本山早早表達了想上春晚的想法,他說:「第一,我聽黨的話;第二,我聽老百姓的話。要是大家早都把我忘了呢?但如果大家還願意看我這張老臉,我會奮不顧身。雖然我身體可能是有點問題,但是,不至於倒在台上。」
14年的趙本山確實安靜下來了,好像過著非常隱逸自在的生活,和老哥們兒們一起聊天,抄心經,這樣的日子對於曾經這麼輝煌的趙本山來說,實在是很難得。
如今他也慢慢地進入了大家的視野之中,好像他熬過了低谷,就像是他在戲詞里唱到「人生在世全由命,八字造就難更改,富貴從來由天定……」。
趙本山對此也有了新的領悟:「人生就是這麼點兒事,當你普普通通的時候,你想過好,當你過好的時候,你又有更高的追求,當你站在高處的時候,你才反應過來人生在低處是最幸福的。中國有一句古語,三窮三富過到老,沒有一個人會順風順水地走到盡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