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窮人的「自卑」與富人的「傲慢」

2019-08-17     哈佛商業評論

這是《幸福研究所》的第009篇文章

《幸福研究所》是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開設的特別專欄,是哈佛大學幸福課(積極心理學)的延展。從社會熱點、人際交往、人文藝術、生活方式等領域,挖掘有趣的社會現象。通過簡單卻不容忽視的常識,幫你認識自己,獲取更多幸福感。

韓國影史上第一個獲得金棕櫚獎的電影《寄生蟲》,在這個夏天引起了大家廣泛的關注。導演奉俊昊通過一貧一富極端生活環境中兩個家庭的交織,將兩個階層的矛盾展現出來。

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及截圖,侵刪

【窮人家庭】

一家人住在地勢低洼的半地下室,靠蹭鄰居的網絡、疊披薩包裝盒打雜工維持生計。

男主人(金基澤):曾開過炸雞店、台灣古早味蛋糕店、當過司機,無業游民

女主人(忠淑):曾是鏈球運動員,無業游民

哥哥(金基宇):曾四次考大學落榜,無業青年

妹妹(金基婷):美術高材生,沒錢上補習班,無業青年

【富人家庭】

一家人和三條寵物狗住在建築大師設計的富人區別墅中,有司機、管家照顧飲食起居。

男主人(朴社長):IT公司老闆

女主人(朴太太):全職太太

姐姐(朴多慧):學生,有家庭教師輔導英語

弟弟(朴多頌):學齡前兒童,家中掌中寶

這兩個看起來毫無交集的家庭,因為某些機緣巧合「相聚」在了一起。

考不上大學也找不到工作的金基宇,通過朋友的介紹,偽造了一份入學證明,得以去IT公司老闆朴先生家做大女兒多慧的家庭教師。

聰明的他,馬上意識到他可以將自己學美術的妹妹,包裝成家境優渥的藝術生去輔導朴家富有藝術氣息的小兒子多頌畫畫。

當然,他們的「野心」還不止於此。

緊接著,兄妹倆設局讓朴先生朴太太辭退了年輕的男司機,並介紹自己的父親來開車;三個人又合夥利用女管家對水蜜桃(的毛毛)過敏,製造她有「肺結核」的假象,讓朴太太辭退了她,並通過偽造中介服務所,讓媽媽忠淑來當管家...

電影的前半部分基調是荒誕且幽默的,奉俊昊用一個近乎完美的騙局,給了窮人家庭可以擁有富人生活的假象。

趁朴社長一家為小兒子慶生出去露營的時候,這個平日裡只能在半地下室蝸居的一家人,在大別墅中盡情體驗著富人生活的點點滴滴。他們把自己當成了這個家的主人,肆意揮霍,基宇甚至說出自己正在與多慧私下交往的事,一家人開始幻想將來可以與朴家聯姻...

而在富人朴先生和朴太太眼中,並不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影片中處理得十分藝術的一場戲,是朴社長一家因為露營遇到惡劣天氣打道回府,進入家門開燈的那一刻,金基澤等人像蟑螂一樣,四散逃開。他們藏在桌子下面不敢出聲,卻聽到了朴社長對他們的真實看法。

躺在「窮人夫婦」剛剛躺過的沙發上時,朴社長說「這裡有金司機的氣味」。朴社長形容金司機身上氣味是地鐵里有時會聞到的味道。他還把妹妹基婷藏在車裡誣陷前司機的內褲形容為「廉價內褲」,稱如果妻子穿那樣的廉價內褲一定會讓他感到很興奮...

這種「居高臨下」的評判,每字每句都像刀子一樣扎在金基澤一家心裡。好像對於「窮人」來說,他們身上的氣味、他們所用的廉價物品都會成為一種「原罪」,是他們這輩子洗不清、脫不下的烙印。

儘管這並非是「富人」與「窮人」之間面對面的「惡語相向」,並且是在夫妻兩人私下裡談論,被金基澤一家偶然聽到的。但當影片把人性中最真實的一面展現出來時,「善」與「惡」都被無限放大了。

當藏在別墅中的三個人聽到僱主對自己的評價之後,從雨夜中逃離,面臨的才是窮人真正窘迫的生活

當他們從地勢更高的富人區經過一段又一段長長的樓梯、隧道等低洼地勢,終於「流竄」到自己居住的街區時,積聚的雨水早已將住所淹得差不多了。

導演採用近乎如同《鐵達尼號》般的災難片表現手法,將住在半地下室里「窮人」的境遇展現出來——和向外噴射污水的馬桶作戰、在沒過胸的積水中拯救家中值錢的物件、坐在木板上逃離後和千百「難民」一起在「避難所」睡大地鋪...

《寄生蟲》通過生活在半地下室的金基澤一家人、隱藏在朴社長家地下暗室中的前管家夫婦,與朴社長一家的對比,試圖表達窮人與富人兩個階層的某種「不可越界」性。

在影片高潮朴社長兒子生日party那場戲中,一直藏在地下室里生活的前管家丈夫「寄生蟲」,為了給妻子報仇,將匕首插進了基婷心臟。在基婷性命攸關之時,父親金基澤看到朴社長為了拿車鑰匙不得不靠近「寄生蟲」時捏住鼻子的樣子,想到了自己因為「氣味」所受到的侮辱,拿起匕首起身將其插進朴社長的心臟...

那一刻,他用行動證明了「窮人」與「富人」之間,沒有所謂的「不可越界」。可他也因此失去了一生的自由,永遠將自己囚禁在地下室中。

殺死富人的「匕首」曾「插」在窮人心裡

讓「窮人」金基澤最終只能生活在地下室做「寄生蟲」的主要原因,是他的自尊。貧困的生活並非壓垮他的最後一根稻草,真正的敵人是他的自卑心理

因為自卑,他會忘記自己身處一個「殺人需要償命」的法治社會,忘記自己的目標與計劃。如果沒有朴社長的「氣味論」,他要做的只是做好司機的本職工作,賺到足夠的錢,有了這些錢,他可以逐漸擺脫現在的窘境。

而殺死「富人」朴社長的本質,則是他的傲慢。

從金基宇進入這個家中起,無論是朴太太還是朴社長,對於一切改變並沒有任何「防備心」。司機的越界、管家突然生病...相繼有四個陌生人出現在自己的生活中,取代了先前的人。

因為「高高在上」,他們完全不會認為這有可能是一場騙局,就像他們在這裡生活了很多年,從來都沒發現家中的地下室還有一個暗室,藏著女管家的老公一樣。

而比這更加致命的,是他們對於「窮人」的「傲慢與偏見」。

明明自己要依賴「窮人」提供的服務,才能更加體面的生活下去,卻還要用「氣味」去踐踏他們的尊嚴。究竟誰才是真正意義上的「寄生蟲」?這部電影給了我們更多值得去思考的空間。

很多人說,《寄生蟲》是一部關於階級的電影。但在所長看來,我們每個人都既是「窮人」,又是「富人」。

拋開極端的貧窮與富有,自卑傲慢這兩種特性,在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或多或少的「寄生」著。

當我們遇到看起來比自己「優越」的人,會因為一點點穿衣打扮的不同或生活方式的差異,產生比較心理,生出「自卑感」。

我們遇到看起來不如自己的人,又會想方設法找到他身上讓我們不屑一顧的特質,好暗示自己是如何「高人一等」的。

這種「自卑」或「傲慢」的想法,若只存在一點點,對我們生活的幸福程度看起來沒有什麼太多影響。但如果我們變得過於容易「自卑」或「傲慢」,也許我們的結局就會變成《寄生蟲》里氣急敗壞殺人的金基澤,或因為無禮而被殺死的朴社長。

在所長看來,《寄生蟲》所表達的關於自尊與尊重他人的思考,遠比關於階級或貧富差異那部分更有深意。

TalBen Shahar博士曾經在《幸福課》中,用了很多篇幅去強調自尊的重要性。從某種程度而言,自尊就是我們自信的程度。在《樂觀主義》那一課中,他甚至提出,幸福與豐富的物質生活或是住在哪裡沒有太多關係,卻跟自尊有很大的關係。

自尊的最大前提就是接受自己

如果一個人過於追求「完美」而不願接受自己,總是去比較,去在意他人的看法,覺得自己是一個loser,那他的自尊心也很容易受到傷害,也更可能對他人有敵對情緒。當這種情緒積累到了一定程度,就會導致對自己或他人的傷害,就像因為一念之差,拿起匕首刺向朴社長的金基澤。

《寄生蟲》的最後,金基宇收到了父親從地下室發出的摩斯密碼,他回信給父親,下定決心要賺錢買下這座豪宅讓父親走出地下室,走出黑暗,讓父親好好保重。

可我們都知道,父親永遠也收不到這封信了。

所長有話說

很多人都說,看完《寄生蟲》之後,心裡很不舒服。所長也是如此。

這種難過,不僅是因為以金基宇的現狀,大機率無法跨越巨大的貧富差異實現目標,父親可能這輩子只能留在地下室里苟且偷生;還因為金基宇選擇了看似最好,也是最壞的一種解決方式——直到最後,他仍然認為,只有通過賺很多錢,用最巧妙的方式,才能拯救父親。

他選擇以父親的生命作賭注,賭自己也許能贏。就像他們一家人用「騙」的形式去賺錢,賭自己不會穿幫,而不是接受現狀,去承擔責任,拼盡全力努力爭取,用實力改變他人的看法...

這才是最悲涼的結局。

文|林崧

《哈佛商業評論》中文版新媒體高級策劃/編輯

《幸福研究所》專欄負責人

與所長對話

你是否曾經因為別人的某些看法,或自己的某種比較而被「自卑感」困擾?你是如何走出困境,與「自尊心」相處的?

歡迎大家踴躍發言~你的每一次發聲,都會讓幸福離你更近一點。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mqtoGwBvvf6VcSZd78I.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