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知道,世界名校開始變了。
近幾年來,RCA調整申請要求、UAL開設新學院、傳統專業開始玩新方向……世界名校們的准入門檻一年年地水漲船高,我們開始思考如何才能從諸多申請者中脫穎而出,或者說考官想要在作品集中看到的到底是什麼?
是紮實的基礎能力,是清奇出眾的創意,還是更高的視野,或是都要?誰更重要一些?
漢藝這些年,有國內頂級美院出身、基本功非常紮實的學生,也有零基礎轉專業一點藝術基礎都沒有的學生,有天馬行空滿腦子都是idea的學生,也有用邏輯構築世界從來不喜歡風花雪月的學生,他們都是靠什麼打動了一所所眼高於頂的世界名校的?
今天想跟大家聊的不涉及具體的創作技法,是作品集中的基礎、創意和視野,各自該占多大的比重,或者說,在作品集裡,什麼樣的東西才更能打動名校考官,證明你就是那個名校想要的人
20%的基礎能力
藝術設計作品集中,基礎重要與否,可以說是一個永恆的問題,一直被爭論,從未有結論。
首先申明,這裡所指的基礎不等於手繪基礎、不等於藝考所需的造形能力、也不等於我們常說的觀察、總結、表達的能力,而是這些東西的總和。基礎指所有影響到你在作品集中表達自己想法的技法與能力,這個定義下,基礎能力的重要性是毋庸置疑的。
基礎能力可以說是一本作品集最最基本的框架,沒有它你所有的創意和視野、巧思和設計全都沒有可依託的實體。所以在作品集中體現出良好的基礎是重要的,但說實話,重要程度很有限。
AI畫作——《埃德蒙·貝拉米像》
不管是所謂的觀察生活、調研能力,或是將想法表現出來的能力,一本只體現出基礎能力的作品集,或者說過多側重於基礎能力的作品集充其量只能說明你是一個合格的執行者,不會給你在申請名校時增加額外的競爭力。
可能這麼講有些同學會覺得與以往的認知不太一樣,畢竟我們學了這麼些年,學的東西不外乎就是基礎能力。學習如何把想像中的畫面通過畫畫、攝影、拼貼、裝置或是更多元的表現手法實體化。
前段時間看到一個消息,俄羅斯科學家在利用神經網絡,通過腦電波重建大腦正看到的圖像方面的研究有了一定的進展。如果有一天,科技可以做到完美還原人類腦內畫面的程度,大家還覺得基礎能力那麼重要嗎?
所以,除了造型類別的專業申請之外,大家雖然在作品集中需要表現出良好的基礎能力,但控制在20%左右的占比是比較合適的。世界名校想要的能夠創造未來的人才,不是作品集裡只有基礎能力的申請者。
30%的創意
又一個永恆爭論的問題來了,藝術設計作品集中,或者說藝術設計中,創意重要嗎?
相信肯定有不少同學能夠不假思索地回答,當然重要,你做藝術設計,不玩創意玩什麼?創意是藝術創作的血液,極其重要,重要到大家默認它是必備的、基礎的藝術創作基礎。重要,但在作品集中重要程度也有限。
剛剛開始作品集學習和創作的同學很容易將「創意」二字看得過於沉重,近乎於玄學的只能依靠靈光一閃,這個靈光如果不閃,作品集就做不下去了。但它既沒有那麼神秘,也沒有大家想像的分量那麼重。
舉個例子來看看所謂的創意在一個作品集項目中到底起到什麼作用:
如果我們確定了現在要通過設計的手段解決一個鄉村孩子沒有鞋子穿的問題,首先需要調研目標人群的現狀。比如:學生上學往返路程遙遠;地域現狀分析,路面多為山路,泥濘不平,經常有惡劣環境如雪水等情況;學生身體成長分析,如小學,初中生成長較快,腳掌變大變寬,鞋子更新頻繁;以及山村孩子的家庭構成,部分家庭往往是多子狀態,一雙鞋經常會被替換給更小的孩子穿……
然後是市場現狀:常用的鞋子造價、材料與使用期限、與鄉村配套的現實配套生產設施、現存的產品存在什麼樣的缺陷……
直到這裡,是不是其實跟創意沒有什麼聯繫?兩相結合開始思考後續的設計方案,我們需要解決的問題是,鞋子的材料需要耐磨、造價合適、最好是能夠適應不同孩子的腳掌大小做出調整。最後經過各種實驗和調整,L同學做出了這樣的成品:
漢藝18屆學員L同學
獲代爾夫特 策略產品設計offer
現在大家還覺得,作品集中「創意」有那麼重要嗎?就好像專業的設計師從來不會靠創意來做設計一樣,世界名校想要的人才,也是在創意之外,擁有更多特質的申請者。作品集中的「創意」部分,控制在30%左右即可了。
50%的視野
和前兩個不同,基礎能力與創意是同學們一般視之過重的,而視野是大多數同學在作品集創作中都會忽視的部分。它恰恰,是於作品集而言更加決定性的東西。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留意過,世界名校在它的招生要求里,很少會寫到需要申請者熟練掌握某項技術、需要申請者擁有非凡的想像力和創造力,反而更多地會說歡迎各種背景、可以沒有對口學歷。它們提出的要求,會更加「虛」,也因為不易細化而被大家忽視。
比如皇藝與帝國理工合辦的雙學位項目——IDE招生要求中寫,If you have intelligence, curiosity, passion and a drive to improve the world then IDE is interested in you.
「如果你有天分、有好奇、有熱情、渴望改變這個世界,那麼IDE歡迎你。」
因為事實上擁有更大能量的,就是這些看不見摸不著的東西。
視野是什麼?是你對這個世界正在發生的、即將要發生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的認知,是所謂的風口來了什麼什麼都能上天的風口,是選擇大於努力的選擇。
保護環境組織者們的抗議活動
側重於社會議題與社會可持續性發展設計和旨在挑戰殖民和帝國遺產,推動社會、文化和制度變革的倫藝第八、第九所學院
是世界名校不約而同的跨學科研究、學科融合的大趨勢,是勢不可擋的5G數字時代帶來的新興學科的飛速發展,是環境問題和可持續設計引起的全球響應。是在國家的整體戰略調整下,由製造轉向智造的大趨勢帶來的新興專業的發展空間、政策傾斜和家國情懷。
漢藝18屆學員L同學,獲米理服務設計 MA offer
及國家公派留學全額獎學金
漢藝18屆學員L同學 可持續面料設計
獲中央聖馬丁 生物設計 MA offer
對考官來說,他們更想要的,是能夠跟上他們的前進方向、甚至於能夠影響他們的研究的學生,這種思維上的認知不同於創意、更不止於能力。
大家要能在作品集中表現出對世界趨勢的認知和反應,視野這部分對作品集整體高度的影響要遠大於單純的創意、或是靈感、又或是技法。無論你選擇什麼樣的表現手法,做什麼類型的項目,其實都無法突破你十八或二十年來的視野。
去關注、去關心世界正在發生的變化和正在面臨的問題。
三流作品集拼基礎,二流作品集拼創意,一流作品集拼視野。
如果有更多藝術設計&作品集相關問題,可私信康石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