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病十分鐘,停車一小時」,大醫院內外交通栓塞是老問題了,三月初,雲南省委常委、昆明市委書記程連元率隊調研主城區醫院周邊交通,先後去到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程連元提出"一院一策"的原則,下大力氣抓好主城區醫院周邊交通環境治理工作。
詳細報道:看病十分鐘,停車一小時……醫院內外交通「栓塞」有解藥嗎?
對此問題,
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王培茗教授
和特約評論員左丘都支了招,
同時也都認為問題很難,
解決辦法一時半會兒出不來。
但4月13日,
針對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口
交通問題的解決辦法就出來了,
效率真是非常高,
那具體效果如何呢?
4月13日早上8點20分,記者在西昌路和人民西路交叉口處看到,去往醫院的車輛依然比較多,不過與之前相比,還是有了明顯減少,而且更加井然有序。這樣的變化,源於交警開出的"解藥"。交警介紹,從4月13號早上開始,加派警力對這一路段採取一系列解堵措施。
昆明市交警一大隊副大隊長 徐先:「設置是10分鐘通過,根據時間推移,大家的認知程度,會縮短限時通過的時間或者限時停放的時間,如果超出這個時間範圍,我們就按照交通法的規定,受到罰款150元扣三分的處罰。」
首先,交警在醫院門前50米段設置了就醫車輛"限時通過"通道,限時10分鐘;第二,設置了停車指示牌:通過顯示牌可以提前知曉醫院內部停車位剩餘數,同時指示牌將會提醒即將超時車輛儘快駛離"限時通過"區域;第三,在醫院門口設置即停即走落客泊位,限時2分鐘,6個泊位,此外,設置了專用人行橫道並增加警力進行疏導。據了解,昆醫大附一院日均接診量尖峰時段超過10000人次,可院內只有370個停車位,根本滿足不了停車需求。交警提醒廣大市民:昆醫大附一院路段限時通道處罰,有一個月的提醒警示期,之後將對違規行為進行處罰。請市民儘量乘坐公共運輸綠色出行,或者在周邊找好停車位。
昆明市交警一大隊副大隊長 徐先:「比如說周圍的大觀路、昆師路、東風路以及大觀商業城,這附近都有相應的停車場,停車資源,請大家就近停放車輛,然後再到醫院裡面就醫。」
4月20日,新措施已經實施一周。早上八點半,人民西路往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正門的交通比較順暢,記者在手機地圖上進行查詢,500多米的路程,步行大約7分鐘,而機動車道有一小段擁堵,駕車需要9分鐘。與新措施實施前相比,路況已經有了非常大的改善。
現在,記者觀察,僅僅是人民西路與西昌路交叉口等待右轉的車輛相對比較多,此時,路口信號燈的燈杆上顯示,醫院停車位剩餘數量為零。不過,醫院專用車道比較暢通,並沒有車輛在此等候。記者在現場進行了測算,從車輛駛入限時區域開始計算,大約三到四分鐘就能通過。記者在現場採訪發現,雖然這一規定已經實施了一周,但是還是有不少駕駛人不知道,不過一解釋,也能理解。
駕駛人:「這個不知道。」
駕駛人:「我沒注意到,應該好吧,這麼多人都要轉進來,一個兩個停的時間太長,不是造成擁堵了嗎?」
駕駛人:「能接受的,這個是為了大家的交通方便。」
昆明交警一大隊二中隊輔警 喻雲波:「從上周開始,我們就增加了即停即走車位,還是非常有效果,特別是計程車,都知道靠邊上下乘客。」
在現場,交警也會提醒停在限時通道上的車輛儘快駛離,醫院門口的擁堵情況看起來已經解決了,但是西昌路上的擁堵卻開始加劇。由於醫院沒有空餘車位,車輛在駛離限時區域後,只能往前行駛併入西昌路,加之西昌路上的車輛需要靠右停車落客,兩個方向的車輛交叉,無疑也給交通帶來了不小的壓力。
隨後,記者在距離醫院不到一百米的一個露天停車裡看到,這裡幾乎沒有空餘的停車位,一些車輛直接停到了通道上。為了方便挪車,駕駛人在離開前,都會把鑰匙給到停車場的工作人員。
停車場工作人員:「十點多(就停滿了),能停百多輛車,星期一到星期四幾乎這裡都是滿滿的。」
九點半,記者再次回到醫院門口,原本通暢的醫院通道變得擁堵,車輛在這裡排起了長龍,雖然秩序井然,但是很長一段時間,車輛移動的速度卻非常緩慢,記者計算了一下,此時,每輛車通過限時區域的時間大都超過了10分鐘。
駕駛人:「我剛才兜了一個圈再過來等了十五、二十分鐘。」
駕駛人:「(十分鐘)通不過,這個怎麼通過,裡面沒有車位,但是你來醫院都是辦事,肯定要進裡面去。」
有駕駛人提到,交警想辦法解堵可以理解,可是動輒罰款就很難接受。
駕駛人:「我如果車子能動,超過十分鐘他罰款,我就沒話說,如果車子不能動,堵在那裡,那就不是我的事。」
駕駛人:「我感覺不能接受,感覺動不動就罰錢,完全很粗暴執法。」
近日,雲南廣播電視台都市頻道22點播出的《新聞聯合播》欄目再次邀請到了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王培茗教授和特約評論員左丘,接著來聊聊這個話題:《醫院門口:以罰治堵 療效如何》。
嘉賓訪談
問:現在交警的解堵措施總結下來很簡單:限時通過,超時罰款。這個措施怎麼樣?
特約評論員左丘:「從計時的功能性來講,其實是有一定作用。但是如果從一些法理上來講,從一些我們老百姓自己感受的公平性上來講,又會覺得有些疑惑,我來到這兒又不是我想堵,把我堵住走不了以後超時了,這算我來罰款 我要扣分,不一定所有地方的擁堵行為都是由司機主動造成的,真正堵起來以後他想挪都挪不了,所以這個事我覺得可能會有點問題。」
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王培茗:「出台這個措施我確實挺意外的,都沒想到用罰款措施,限時10分鐘,它不是停留,它是一個經過辦法,有效是有效但是合不合理我覺得還值得探討,我覺得它不可以隨便定,這個事應該是走一定的程序,如果確實需要的話,不能是僅僅在下面加一排字,然後事就成立了,可能要通過一定的程序才可以。」
問: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門口用這個辦法,能解堵嗎?
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王培茗:「我覺得可以,370多個車位,其實問所有停車的人他們也都應該能理解,但是又是從醫院這個方面來說是個剛需,比如說我送病人,其實這樣是有一種不公平,前面來的370多個或者有頭天就停著沒走的人,他就占了這個位置,他只要不走,別人就輪不上,他一天接待那麼多人次,那麼那些病人,只有前面的人是能夠得到(停車位),問題我覺得應該在雲大醫院也應該有個對應的解決辦法。現在這個就有一個法理問題,我們這個事做起來挺有效,但是大家會質疑不合理,這150塊的罰款不能交警說了罰就可以罰,其實每一項罰款我覺得其實都要大家認可。」
特約評論員左丘:「是不是就只能有這個辦法,我覺得還真是可以商榷一下,但是它有一個原則很值得我們思考,它中間起到了一個很重要的作用,是一個下阻的作用,就是如果你沒有必要,那麼你就應當採取其他的交通方式過來,而不是開車來,他是為了想希望大家來,看到停車過來會面臨各種各樣的風險,那麼包括被被罰款的風險,被扣分的風險,還有耽誤時間的風險等等這些,他通過這種方式,從我的角度來講我是比較同意用這種方式來做。」
問:據記者的觀察,效果是有的,但是一涉及到罰款,很多駕駛人不樂意了,覺得是粗暴執法,怎麼看?
特約評論員左丘:「大家會覺得這個事兒,第一你有權利隨便做一個事,然後就來罰我的款扣我的分嗎?你經過相應的程序了嗎?這是第一個問題。第二個問題法律上有一個非常簡單的原則,就是你的責任是由你造成的行為造成的,你才能去負責,前後都把我堵住了我也不出去,我必須得在這裡邊待著,然後完了罰我的款扣我的分,我很難接受,整個法治精神上它有違背的地方,我倒覺得不是說粗暴不粗暴的問題,而是對我們現在整個社會已經共同認知的一些東西的一個破壞。」
問:這次還有一些輔助手段,例如:交警部門還設置了停車指示牌、設置即停即走落客泊位,還增加了警力,提前做到預警,讓駕駛人提前選擇,怎麼看這些措施?
特約評論員左丘:「我覺得當然這是非常必要的,但是還是要講之前我們感覺到這些組合拳,它是解決交通問題,但是實際上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包括其他一些醫院停車難的問題是一個需求問題,我們交通問題是可以通過這些方式得到一定程度的緩解,但是如果說不從根本上解決需求和資源不匹配大問題的話,這就很嚴重。除了資源以外,還有一種可能性就是我們的需求能不能降一降,就是我們去醫院是不是非得去大醫院,或者是非得是要開車去,哪個大醫院停車都非常困難,你心裡首先要有準備,我覺得更切實有效的辦法是我們就醫市民自己可以降低一下需求,用別的方式出行。」
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王培茗:「設一個牌子非常好,顯示還有多少停車位,但是沒有用,其實我們永遠看到的都是還有零個停車位,因為370個車位它也不出來了,所以我們各種辦法一定是組合好,要讓大家覺得既合理也合法又不簡單粗暴。」
問:記者注意到,醫院開門擁堵的情況的情況是有所改善了,可是前面西昌路的交通壓力變大了,因為醫院門口限時通過,很多人就選擇去那邊停車下人,怎麼看待這種狀況?
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王培茗:「新措施出台確實是比較短,很多東西沒有研究透,我覺得介入的部門還不夠,所以會帶來這一系列的問題,這一系列的問題後面又得有一些部門來介入,所有的醫院解堵的問題,我覺得應該作為一個交通專題,其實交通部門是有足夠的技術力量,交通部門同樣的一個地方,他們的設計是很多很微小的設計,包括他們利用了短暫的時間,讓我們在立交橋底下候車的時間,其實他們都是計算過的,雲大醫院這個可能是他必須出一個方案,現在我們知道這兒停不了,西昌路又出問題了,可能周邊的停車場也會出問題,其實這個方案是應該專門請交通規劃部門來做一個交通解堵方案,大家不要太心急,給他們一點時間做研究,把這個問題解決了,新的政策我覺得是要適應,但是我覺得新政策因為它不完善的地方太多,所以我覺得還應該再修正一下,而且包括要有市民聽證和公示。」
特約評論員左丘:「我們不能指望他把所有的問題都解決掉,但是我們要想的是每個部門在做自己的事,自己工作的時候能不能做得更好一點,能不能想得更周到一點,交通提示的設置我一直是頗有微詞的,該標識的不標識,標識的出現的時候,你等你能看見這個標識的時候你已經晚了,你已經來不及了,右轉專用道的設置能不能在幾個地方多提醒,尤其是在人民西路這個方向,應當有連續兩三個提醒,因為這是一次新的措施,很多人大家經常走這條路的時候,沒意識到有這麼個東西。」
問:改變擁堵狀況,壓力都壓在交警身上,交警好像也就只有改變道路設置、罰款這些辦法,怎麼做都不討好。是能力的問題,還是真不可能有更多、更好的辦法了?
特約評論員左丘:「首先第一我不覺得都不討好,我相信比方說咱們這一次的在昆醫大附一院門口做的這些動作,除了我們講可能比如罰款扣分這個事兒,會造成法理上的問題和市民的一些意見,但是其他的做法我認為第一個是討好的,然後確實是改善了一些問題,有沒有更好更多的辦法,其實真的是增加兩個事情,第一個叫做公眾參與,一方面提升咱們決策的科學性和合法性,另外一方面也是能夠廣泛地告知到咱們的市民。第二個就是多部門聯動,這個事也應當完全可以做,所以其實我還是認為是有很多辦法的。」
雲南大學建築與規劃學院教授王培茗:「應該說這次交警部門還是出台了很多比較好的東西,從交警部門來說應該是積極地來解決問題的,但是單靠交警部門我覺得這個問題是解決不了,程連元書記調研了以後,我覺得是應該引起重視的是要打一套組合拳,要各方面來解決這個問題,造成交通擁堵的從來不是道路的原因,而是人量的原因,如果這個小區只住一個人,肯定沒有多少車,所以我們首先是從每一個地塊的容量出發,這個醫院難道沒有責任嗎?它一直在加容量,那麼加了容量這一些就要有承擔的部門,政府不該承擔嗎?總不能說你讓交警一個部門,交警這個部門能解決的途徑,因為它只是個交通管理部門,他只能用管理的辦法,關鍵是要所有部門都動起來,相關的部門包括旁邊那些停車場,那麼那些停車場要怎麼有效地利用起來。」
問:解決主城區醫院門前擁堵問題,並非交警一個部門就能做到,其他部門可以做些什麼?
特約評論員左丘:「其他部門能做的很多,比如說我們剛才講到,希望醫院內部停車場的價格槓桿發揮起來,那麼這就需要物價部門的一個審核,整個醫院內部的車輛的流轉做得更有效更高效,這就需要醫院自己的一個設計和規劃,你像我們這種分級診療制度的切實落實,那就需要現在的衛健部門去做,所以需要多部門聯動,然後把所有能做的手段都用起來,那麼這個時候通過解堵這麼一個具體的案例,實際上是什麼,是考驗咱們政府的服務能力這麼一個事兒,我們服務能力到底怎麼樣,我們政府對市民的服務能力到底怎麼樣,其實是可以通過這麼一個醫院解堵,這麼一個事兒是窺見一般的。」
最新消息
為緩解主城區重點醫院停車難問題、方便患者及時就醫、推進醫院周邊交通治理,昆明市發展和改革委發布了"關於主城區部分醫院試點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標準的通知",擬通過價格槓桿,來緩解先行試點的四家三甲醫院停車難問題。
試點範圍
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昌路院區)
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金碧路院區)
昆明市延安醫院(人民東路院區)
昆明市第一人民醫院(青年路院區)
具體措施
(一)試點醫院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實行政府定價。
(二)進入試點醫院臨時停車時間 30 分鐘以內(含 30 分鐘)的,免收機動車停放服務費;停車時間超過 30 標準分鐘的,自進場時間起計收機動車停放服務費。
(三)試點醫院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實行計時收費:白天時段 7:00~16:00 執行就醫尖峰時段收費標準,以 30 分鐘為計費單位(不足 30 分鐘按 30 分鐘收費),每 30 分鐘收費 5 元,連續累計計時收費;就醫高峰以外時段的收費標準,按《實施辦法》確定的昆明市非住宅小區機動車停放服務收費指導價標準中一類區域公共停車場收費標準執行。
停車時間跨兩個時段的,按兩個時段分別收費,不足一個計費單位的按一個計費單位收費;連續停放超過 24 小時的,超出部分按上述標準重新計時收費。新能源汽車進入試點醫院,停放服務收費按上述標準執行。
市民觀點
對此,部分受訪市民認為,這種通過提高停車費來調節進入醫院車流量的方式,也是緩解主城區重點醫院停車難問題、方便患者及時就醫、推進醫院周邊交通治理的措施之一,它能在就醫尖峰時段,通過價格槓桿,讓一些不太急迫的就醫市民放棄駕車,而選擇價格更低的公共運輸。但也有部分市民認為,新標準的作用有限。
市民:「因為來這個地方的人,都是來辦事和送病人來的,你價格再高,他也得送人來啊。」。
市民:「你出院住院,車上都擺滿了東西,我不開車提著這些東西進出公交、地鐵也不方便啊。」
此外,也有部分受訪市民認為,就醫尖峰時段醫院停車費高了,那可以把車停到周邊停車場,記者也對比了昆明醫科大學第一附屬醫院西昌路院區、雲南省第一人民醫院金碧路院區周邊的停車場和國資停車位收費標準,多數都低於現階段醫院執行的停車收費標準,那接下來醫院開始執行就醫尖峰時段新收費標準後,周邊停車場會不會也跟風調價呢?
市民:「是不是可以協調一下周邊的停車資源,就是周邊停車場都互通,如果只是單純調價,真正需要停車,要開車看病的人,因為價格沒有辦法享受到便利,反而製造了更大的不方便。」
對此,部分受訪市民表示,要真正緩解主城區重點醫院停車難問題,真正的治本之策應該是分級診療的落實,等大家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優質醫療服務時,大家也就不會再扎堆大型醫院了。
從2020年六月開始,條碼君推出了一檔全新的網絡評論專欄:有一碼說一碼。每周我們都會關注熱點話題邀請評論員、市民等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討論,提出觀點。希望有想法有態度的你,也積極投稿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