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長一段時間以來,李鴻章給我們大多數人留下的印象都是比較負面的,主要原因就在於
李鴻章是慈禧唯一指定的「形象代言人」,而且簽下了不少的喪權辱國條約。
而像是賣國賊和漢奸等詞彙,都是李鴻章身上的標籤之一,甚至當時還有些比較激進的人,都是要求殺掉李鴻章以作安慰。但是,關於對李鴻章的評價卻在近年來迎來了很大的轉變,而
這位曾經代替慈禧背黑鍋的李中堂,就在不知不覺之間得到了洗白。
可要是再把時間繼續往前推到宋朝,當時另一位幫助宋高宗成功給岳飛定下罪名的秦檜,卻為何得不到相同待遇呢?
秦檜是中國古代史中一位「著名」的大奸臣,曾主導了莫須有的慘案,害死了著名愛國將領岳飛。但是,只要對當時的宋朝的政治制度有些許了解的話,就會知道,秦檜雖然身為地位高、權力大,但是僅憑其一人,還是不夠有能力殺害岳飛的。
從趙匡胤黃袍加身建立宋朝開始,再到一出「杯酒釋兵權」的苦肉計,從此重文輕武就成為了宋朝的基本政治理念。雖然文能「治」武,但是文臣的權力和職能,還是要依附和服務於皇權才得以實現的。而在宋朝之後,縱使文官的權力再大,只要後面沒有了最大的靠山-皇帝,就會變得一文不值。
但是,就在北宋和南宋交際之間,社會動盪的趨勢之下,手裡有兵的武將才是真正的NO.1。
根據史書《建炎以來系年要錄》來看,秦檜最初並未想真的就對岳飛下死手,但是宋高宗也就是趙構,根本也不可能採納秦檜的建議。
這又是為什麼?
首先,岳飛一直主張收回失地,這點可以,但是岳飛的另一個目標就是迎回欽宗和徽宗二帝,這兩位皇帝回來了,那宋朝的皇帝給誰當,趙構又去幹什麼?
所以,趙構必須要把岳飛的這個目標給扼殺在搖籃之中,但是岳家軍的聲望太大,而且本質又是正義的,而趙構顯然就要借刀殺人了,所以就把這口「黑鍋」放到了秦檜的背上。
但是,為何已經明知秦檜是被迫接鍋了,為何其不能像李鴻章一樣被洗白呢?
1、年代原因
首先
李鴻章所處的清末距今也才不過二百餘年的時間
,而且各方面的相關記載也都是極為豐富,所以也更方便理性的人做出更全面的參考和評價。
但是秦檜所處的年代到現在已經是接近一千餘年了,
相關史料的記載也是比較匱乏,甚至是無從考證,
這也加大了我們的考證難度,並減小了關注程度。
2、掌權者的形象差異
關於當時的實際掌權人趙構和慈禧的形象特點,也是差異極大的。趙構書法精妙,藝術造詣極高,而且其在經濟方面也是取得了不錯的成就,另外趙構還被後世認為有過「中興」之舉,所以其總體形象還算是不差的。
所以無論如何,黑鍋還是要由秦檜繼續背下去。
可慈禧就不同了,慈禧一直就被認為是禍國殃民,貪污國家財政,可以說是一直就未受過正面評價。於此形勢下,
現代人對李鴻章的態度也多了一份同情,並願意為之翻案。
3、朝代的延續時間
秦檜之後,宋朝雖然苟延殘喘,但好歹也是維持了一百多年
,而封建社會中,皇帝就是至高無上的,誰敢公開說皇帝的不是,所以只能將怨氣撒在秦檜的身上。
而李鴻章去世之後,清朝剛剛過了十年,就宣告滅亡。清朝末期,社會內部黑暗,官員貪腐問題嚴重,民眾也一直生活與水深火熱之中,
民眾們自發的就會仇恨清末的領導人慈禧。
4、氣節
岳家軍的故事經過近千餘年的傳誦,岳飛的名字已經和中國人的愛國情結等相互連接,而且這種情結已經超過了真正的岳飛本身。
而越發的敬仰,也就會越發的仇視加害於岳飛之人,這也使得秦檜還得是繼續擔責。
某種程度來說,岳飛和秦檜這兩個名字已經成為共同體,
提起其中一個,就必然會想到另外一個,而其中一個是民族英雄,是愛國將領,另一個就只能是人見人罵的大奸臣。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gUednQBeElxlkkarNe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