朔州
1.應縣木塔
全名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省朔州市應縣縣城內西北角的佛宮寺院內,是佛宮寺的主體建築。它是我國現存最古老最高大的純木結構樓閣式建築,是我國古建築中的瑰寶,世界木結構建築的典範。
2.凈土寺
位於應縣東北隅,俗稱北寺。該寺的主殿為大雄寶殿,為金代原物,深廣各三間,長15米,寬12米,平面略成方形,單檐歇山項,上覆筒、板瓦,檐頭鑲綠色琉璃瓦,坡度較平緩。檐上為斗拱鋪作,斗拱疏朗,四角挑檐升起,呈柔和弧線。雖經歷代修葺,尚存原貌。
3.廣武長城
位於山西山陰縣境內雁門關下,是研究我國軍事史的重要實物資料,舊城是山西省現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是研究遼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實物資料,近年對古城進行了維修。是防範北方擾敵的軍事據點,現存城牆完好,城內有居民二百餘戶。
4.廣武漢墓群
位於朔州市山陰縣西南,舊廣武與新廣武城之北,共有 288座。整個墓群南依群山,北連朔州平川,從南向北俯瞰,由高到低,大小不一的封土堆星羅棋布。最高封土十多米,最低的也有三米多。其規模之大、數量之多為全國之首。
5.南山生態園
位於右玉縣,總占地面積一千四百餘畝,周邊有松林,楊樹林,沙棘林等,自然環境優美,置身期中,鳥語花香。
6.殺虎關
位於朔州市右玉縣境內晉蒙兩省交接處,殺虎口兩側高山對峙,地形十分險峻,其東依塘子山,西傍大堡山,兩山之間開闊的蒼頭河谷地。自古便是南北重要通道,至今大同至呼和浩特的公路,仍經由此地,因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殺虎口聞名遐邇,已有兩千多年歷史。
7.平魯烈士陵園
位於平魯區井坪鎮陵園路北,總占地面積3000平方米。主要是為紀念、陳列抗日民族女英雄李林烈士及革命戰爭年代和社會主義建設時期犧牲的1366名平魯籍革命烈士而建的,是雁門關外著名的烈士陵園之一。
8.梵王寺墓群
位於朔州市朔城區西南25公里處的梵王寺鄉梵王寺村附近3公里以內範圍。為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裡緊靠陽方口,與寧武關相望。這批墓葬與樓煩故城緊密相關,生活在這裡的漢代先民一定給我們留下許多難以估計的寶貴資料,有待於將來的發掘和研究。
9.朔州老城
位於朔城區舊南街大片區,是山西省現存比較早、保存比較完整的古城之一,秦漢時已建成,北齊年間進行了擴建,元末明初又進行了重新修建。是我省現存較早的古城牆。現在,經過大規模的擴建,已經成為朔州的一大景點,吸引了大量遊客。
10.西神頭村
位於朔州市朔城區神頭鎮的自然村。依山傍水,背靠洪濤山,前臨桑乾河。有神頭泉、神頭海、神婆山等景點。
11.峙峪舊石器遺址
位於大同盆地西南角朔州的峙峪村。峙峪舊石器遺址屬於山西舊石器晚期後一階段文化,是中國最具代表的幾個細石器文化之一。
12.崇福寺
位於朔城區舊城內東街北側。是一處規模宏敞,殿閣群居的古寺廟,坐北朝南,外觀古樸、莊嚴,門前雄獅端坐,寺內,殿閣五重,南北長200米,東西寬117米,面積23400平方米。
13.兩狼山
位於懷仁市城西南30公里處,洪濤山脈地帶。這裡地勢險要,是內外長城之中險要關隘,往西通左雲、右玉沙虎口,往北通往內蒙,往南通往山陰、平魯等地,自古以來為兵家必爭之地。
14.清涼山
位於懷仁市城西八公里處,為管涔山余脈,也是懷仁的重點旅遊景區。山勢陡峭,峰巒疊障,相傳文殊菩薩的第一道場就在此山中,然而留下了膾炙人口的「先有清涼寺,後有五台山」的傳說。
15.金沙灘墓群
位於懷仁縣城南25公里的金沙灘鎮第三作村南及尚南頭村西一帶,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配合基建施工曾發掘了7個大中型、30餘個小型墓葬,大多數是漢代墓。隨葬品主要有陶壺、陶樓、陶灶等,也有少量釉陶、漆耳杯、漆盤、石桌、銅鏡。
16.華嚴寺磚塔
位於懷仁縣何家堡鄉悟道村西2.5公里的清涼山。山分為南北兩峰,兩峰之間山凹盆地上有華嚴寺遺址。石窟是寺中附屬奉佛場所,在西南峰頂端造塔,為主要建築,這些文物的遺存,足證這裡當年是佛教的繁盛之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