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剛出生時,第一眼看到的是自己的母親,最早接受的也是來自於母親的教育。
老師的教育只能影響孩子幾年,而一個母親的教育則影響孩子的一輩子。
古往今來,凡是事業有所成就的名人,在他們的自傳和回憶錄里,無不表達了對母親教育的感激。
母親什麼樣子,孩子就什麼樣子,母親的一舉一動中深藏著孩子的未來。
美國一名著名的犯罪心理學家為了研究母親對人一生的影響,做了一個有趣的實驗。
他在全美選出50名成功人士,這些人都是各自的行業中的精英,獲得過卓越的成就,同時又選出50個有犯罪紀錄的人,心理學家分別給他們寫信,請他們談談母親的教育對自己的影響。
半個月後,心理學家收到大量回信,其中的兩封信很有意思,都是講述母親小時候給他們分蘋果的故事。
1.分蘋果故事之一
一位來自加州鵜鶘灣監獄的囚犯,在信中這樣寫道:
小時候,有一次過聖誕節,媽媽拿來幾個蘋果,大小各不相同。我第一眼就看見中間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而且非常想要得到它。
這時,媽媽卻把蘋果放在桌上,問我和弟弟約翰:你們想要哪一個?
我剛想說自己想要那個大蘋果,這時約翰卻搶先說出了我想說的話。
媽媽聽了,瞪了他一眼,責備他說:「好孩子要學會把好東西讓給別人,不能總想著自己。」
於是,為了得到媽媽的表揚,我靈機一動,改口說道:「媽媽,我想要那個最小的,把大蘋果留給約翰吧!」
媽媽聽了,果然非常高興,把那個又紅又大的蘋果獎勵給了我,約翰卻只拿到一個小蘋果。
從此以後,為了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我會偽裝自己內心真實的想法,不斷說謊。
上中學時,為了得到想要的東西,滿足自己的私慾,我會不擇手段,之後又學會打架、偷竊、吸毒、搶劫、殺人,直到現在,我被關進監獄終身監禁。
2.分蘋果故事之一
一位來自白宮的著名人士是這樣寫的:
小時候,父親過生日,媽媽拿來幾個蘋果。
我和弟弟們都爭著要大的,媽媽卻把那個最大最紅的蘋果舉在手中,對我們說:很好,孩子們,你們都說了真心話,這個蘋果最大最紅也最好吃,誰都想得到它。
可這個大蘋果只有一個,讓我們來做個比賽吧,我把門前的草坪分成三塊,你們每人一塊,負責把它修剪好,誰乾得最快最好,誰就有資格得到它!
結果,我通過自己的努力,贏得了那個最大的蘋果。
我非常感謝媽媽,她讓我明白了一個最簡單也最重要的道理:想要得到最好的,就必須努力爭第一。
她一直這樣教育我們,在我們家,你想要什麼好東西就要通過比賽來贏得,這很公平,你想得到什麼,就必須為此付出努力和代價!
同樣是分蘋果,第一位母親讓孩子用說謊來偽裝自己,從而使其一步步滑向深淵;第二位母親讓孩子說出真實的想法,引導他們做一個誠實努力的人。
一個不經意的舉動,改變了孩子的一生。
母親推動搖籃的手,既可能推動孩子成才,也可能在不經意間為孩子埋下了墮落的種子。
孩子在幼小時對母親有著本能的依賴,所以,母親的性格、語言和行為會影響孩子的一生。
如何才能使孩子的性格習慣不往母親性格的反方向發展並承襲母親的優點呢?
最好的辦法就是母親在孩子面前必須收斂起自己的鋒芒,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母親。
母親在孩子面前,不是在談判桌前,不需要用批評、挑剔和要求完美的眼光去看待孩子。
母親咄咄逼人的態度、尖酸刻薄的語言、駕馭一切的行為和自以為是的判斷,對孩子的自尊、自信的傷害遠大於應試教育。
而對於孩子來說,從他出生那一刻起,孩子對母親這個角色的要求,幾乎是永恆不變的。
如何做個合格好媽媽:
-1-進門前,忘記自己的不愉快
媽媽在進家門之前,務必提醒自己:
忘掉所有單位里不愉快的事情,現在開始承擔的是母親的角色了。
孩子需要母親很快樂,千萬不要把與孩子無關的壞情緒轉嫁到孩子身上,因為孩子是無辜的。
-2-孩子的小小榮譽很重要
當孩子興致沖沖地告訴媽媽他今天在學校得了一顆五角星或是小紅花的時候,千萬不要表現出厭煩或者不屑一顧,一定要和孩子一樣高興地表揚他。
最恰當的說法是「能不能讓媽媽看看」……
要與他分享這個快樂,因為這個榮譽對孩子來講是非常重要的。
-3-
「無知」的媽媽
當孩子來問媽媽,「這個字怎麼念」等諸如此類的問題時,媽媽最好不要馬上就回答他,最差的回答是「你怎麼連這個字都不認識」。
媽媽最好看了一眼後,說,哎呀,我也不認識,我們一起查字典,好嗎?
幾次之後媽媽就教會了孩子使用字典,同時,孩子查完字典認識該字後會很有成就感,多次之後就養成查閱資料不依賴媽媽的習慣了。
-4-淡定、淡定、一定要淡定
當孩子告訴媽媽今天考試沒考好時,媽媽一定要克制自己的情緒,絕對不能發火或臉色陰沉,孩子這時正緊張地觀察著媽媽的臉色呢。
所以,媽媽最好表現得沒什麼情緒變化,讓孩子把卷子拿出來,和孩子一起分析錯在哪兒。
要是孩子已經明白了錯在哪兒,媽媽也不必再糾纏。
但最後要鼓勵他:你看,你弄明白了下次考試就不會錯了。
媽媽要是感到自己無法控制情緒,就去衛生間洗把臉,照照鏡子,做幾個深呼吸。
-5-我也曾經是膽小鬼
當孩子在考試前或做什麼比較重要的事情之前表現出膽怯時,媽媽千萬不能不以為然或訓斥他膽小或表現得比他還緊張。
這樣會加重孩子的心理壓力,導致孩子無法正常地發揮。
這時,媽媽最好很輕鬆地對孩子說,不管你做得怎麼樣,爸爸媽媽在像你這麼大的時候還不如你呢,不要擔心。
這時,孩子心裡會很有底氣和自信,他會發揮得比平時更好。
-6-面對失敗,我們再堅強一點
當孩子遭受失敗或挫折時,媽媽要表現得堅強和絕不放棄,冷靜地告訴孩子失敗只代表一時,不代表孩子終生失敗。
不要孩子還沒認為要放棄時,媽媽首先就表現得沒有什麼希望。
最差的就是用刻薄的語言挖苦他,把孩子數落得一無是處,甚至新帳舊帳一起算。
這樣的母親教育下的孩子會極度自卑,甚至放棄自己本應美好的前途。
-7-
「你必須要...」、「你應該...」
媽媽不要在孩子還沒把想說的話表達清楚時,就自以為是地搶先表達自己的觀點,不管孩子是否願意,就以「你必須…」、「你應該…」的語氣命令孩子;
以自己的觀點來代表孩子的觀點,而且要求孩子去執行。
媽媽千萬不能成為「專制」的代名詞。
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孩子缺乏主見,缺乏是非判斷能力。
媽媽和孩子之間應建立平等的關係(平等不是無原則),懂得互相尊重對方。
-8-傷害來自於最親近的人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自己說話的方式。
世界上最了解孩子的就是母親,所以,母親最清楚自己孩子的弱點在什麼地方。
假如母親在說話時經常直指孩子的弱點,以諷刺、批評或要挾,或是明明知道孩子做不到而故意要求孩子去做。
這無疑是用最尖銳的武器在不斷刺傷孩子的痛處。
孩子內心會很受傷害,因為這個傷害來自於他最親近的人。
-9-「簡短語言+沉默」>嘮叨不停
媽媽在孩子面前,要控制語言的數量。
千萬不要嘮叨。事實上,最讓孩子害怕的是母親的沉默。
所以,與其嘮嘮叨叨地對孩子說個沒完,不如用簡短的語言告訴孩子他所犯的錯誤所在或應該注意些什麼。
接下來,母親的沉默肯定比繼續說話更有用,不要以為孩子不懂,他雖然裝得一副無所謂的樣子,但實際上在觀察母親是否把所說的事當真。
各位親愛的媽媽們,不要等孩子長大了總是說他,你怎麼這樣的性格啊,你到底像誰啊?
顯而易見,父母是孩子的啟蒙老師,孩子的性格,都是取決於你平時對他的態度。
為了孩子,與所有父母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