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征程⑲天津:高質量發展,打造世界一流智慧港口、綠色港口

2019-10-20   一帶一路報道

天津位於渤海之濱、海河之畔,有一個說法叫「九河下梢」,宛如渤海明珠,山河湖海濕地,天津一應俱全,各種生態場景都很豐富。天津文化底蘊厚重,有著悠久的商業文化和航運文化,近代以來成為中國工業文明的先驅城市和工商業中心,創造了近代中國「百個第一」,所以有「近代中國看天津」之說。

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省(區、市)系列新聞發布會上,中共天津市委副書記、天津市人民政府市長張國清圍繞「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推動天津高質量發展」作了介紹。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天津專場新聞發布會

經濟社會發生了滄桑巨變

今年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70年砥礪奮進,70年披荊斬棘,70年春華秋實,天津與新中國共同成長,經濟社會發生了滄桑巨變。到2018年,全市生產總值達到1.88萬億元,一般公共收入達到2106億元,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47%,連續多年位居全國前列,是一個創新型的城市。綜合科技創新水平指數達到80.75%,已經連續16年穩居全國前三位,城鄉面貌和人民生活實現了歷史性跨越。

天津已成為現代化國際港口之城。天津因港而立、借港而興,天津港作為中國北方最大的綜合性港口、世界等級最高的人工深水港,是京津冀的最佳出海口,也是中國對外開放的前沿。目前,天津港對外通達18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500多個港口,貨櫃航線覆蓋全球主要港口,對內輻射腹地廣闊,在內陸腹地布局42個「無水港」,是京津冀、華北及西北地區最便捷的出海口,天津港確實是我們國家重要的戰略資源,港口貨物吞吐量已經超過5億噸,貨櫃吞吐量超過1600萬標準箱,天津港是世界十大港口之一。

天津港

天津已成為高端產業集聚之城。新中國成立後,天津建立了門類齊全的工業體系,成為中國北方重要的工業基地。經過近70年的發展,天津匯聚了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石油化工、汽車工業、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7大優勢產業,同時具備7大優勢產業的地區也不多。在天津,國家新型工業化產業示範基地達到11個,服務業占全市經濟比重達到58.6%。京津冀協同發展實施5年來,累計引進來自北京的項目4000多個,目前到位資金7000多億元,有效承接了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特別是產業功能的疏解。

天津濱海新區產業結構不斷優化,戰略性新興產業加速發展

天津已成為人文薈萃之城。近代史跡、名人故居、風貌建築鱗次櫛比,我們完整地保存著877座歷史風貌建築,877座風貌建築是整建制、成區域的保護。因為有很多個國家的歷史風貌建築,所以被稱為「萬國建築博覽會」。擁有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33個,被譽為京劇大碼頭、北方曲藝之鄉。擁有高等院校56所,天津基礎教育始終走在全國前列,天津人均受教育年限已經超過15年。天津是全國唯一的國家現代職業教育改革創新示範區,首創的「魯班工坊」,已成為與世界各國分享優秀職業教育成果的重要載體,被世界廣為接受。國家級院所和國內高水平研發機構超過170家,「天河三號」百億億次超級計算機、國家合成生物技術創新中心、國家級基礎軟體創新中心等一大批國家級創新平台,已經正在或即將落戶天津,它的創新地位會得到進一步強化,天津正在按照總書記的要求,與北京一道聯手打造我國自主創新重要源頭和原始創新主要策源地。

10月16日,首個中醫技術魯班工坊——瑞士魯班工坊在天津醫學高等專科學校正式簽約

天津已成為開放包容之城。天津是中國特殊經濟區域形態最齊全的城市之一,擁有國家自貿試驗區、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國家級新區,就是天津的濱海新區,以及天津經濟技術開發區、濱海高新區等高水平的功能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在津外商投資企業達到1.5萬家、累計實際利用外資1795億美元、世界500強企業達到249家,是外商投資的重要聚集地和回報率最高的地區之一。外資企業創造了全市稅收的31%。外資對天津的經濟發展貢獻度是很大的,外資企業稅收占比達到1/3左右的地方也不多。天津的國際友好城市遍布49個國家的89個地區,是世界智能大會、中國國際礦業大會的永久舉辦地,夏季達沃斯論壇永久舉辦城市之一。

天津自貿區

天津已成為生態宜居之城。天津的濕地總面積占全市國土面積的17.1%,七裏海、北大港、團泊、大黃堡等875平方公里濕地,被譽為「華北之腎」;天津在中心城區和濱海新區之間規劃建設了736平方公里的綠色生態屏障,這個綠色生態屏障中,將來就是森林、濕地、河流、田園,為京津冀地區再造一葉「城市綠肺」。深入推進環境保護,天津關閉了2.1萬家「散亂污」企業,壓減鋼鐵產能800多萬噸,解決「鋼鐵圍城」問題,2018-2020年將關閉200多個散亂產業園區,解決「園區圍城」問題。科學規劃和利用153公里海岸線,保護和打造好親海堤岸。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特別是今年入春以來,天津新增了100多種鳥類在天津駐留繁殖、翔集嬉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場景越來越多。過去很羨慕在其他地方看到的一些場景,現在在天津也是比比皆是了。

中新天津生態城

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天津經濟社會發展展現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駛入了高質量發展的快車道。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四次視察天津,為天津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京津冀協同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為天津發展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歷史性機遇。黨中央對京津冀協同發展的要求就是對天津高質量發展的要求,對天津「一基地三區」的定位就是天津高質量發展的目標。天津切實肩負起這一重大政治責任和歷史使命,堅決落實黨中央賦予天津的功能定位,堅定不移走高質量發展之路。

首先是要建設全國先進位造研發基地,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高地。優化提升航空航天、裝備製造、石油化工、汽車工業等傳統優勢產業,發展壯大智能科技、生物醫藥、新能源新材料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構建以「天河一號」「天河三號」超算、曙光計算機、飛騰CPU、「銀河麒麟」作業系統等為代表的國家自主安全可控產業鏈。連續成功舉辦三屆世界智能大會,智能科技產業發展勢頭強勁,一個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的新天津正在走來。

在天津舉行的第三屆世界智能大會上展出的賽場先鋒競技車

二是圍繞建設北方國際航運核心區,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對標國際一流水平,深入開展天津港口岸降費提效優化環境專項行動,實施「一站式陽光價格」「一次繳費、全港通行」、取消天津港的「二次集港」等一系列措施,貨櫃進出口合規成本大幅降低,通關時間大幅縮短。合規成本和通關時間,天津現在已經成為全國最優的地區之一了。落實天津港建設世界一流港口實施方案,加快實現習近平總書記今年年初視察天津港時提出的「打造世界一流的智慧港口、綠色港口」目標。

天津港加快「智慧港口」建設。圖為6月26日,工作人員通過天津港智能管控中心IMCC系統查看港口貨物吞

三是圍繞建設金融創新運營示範區,打造具有引領作用的金融創新城市。推出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創新產品近600項,天津自貿區金融改革30條措施全部落地,天津的融資租賃一直保持全國領先,資產總額占全國四分之一以上,飛機、國際航運船舶、海工平台等跨境租賃業務總量在全國占比均達到80%以上。積極推進國家租賃創新示範區建設,加快打造租賃業發展升級版,在金融租賃、融資租賃方面為國家推廣一些可複製、可推廣先行先試方面的經驗。

中心商務片區于家堡金融區

四是圍繞建設改革開放先行區,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深入推進天津自貿試驗區制度創新,推出投資、貿易、金融、口岸通關、行政管理等300多項先行先試改革措施,其中天津的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國際船舶登記制度創新等多項經驗和案例在全國複製推廣。深入實施承諾制、標準化、智能化、便利化「一制三化」審批制度改革,大幅降低營商成本、提高違法違規成本,致力於打造辦事方便、法治良好、成本競爭力強、生態宜居的一流營商環境。去年底發布的《中國城市營商環境報告2018》,天津政務環境位居第三位,綜合排名位居前列。

更多精彩詳見《一帶一路報道(中英文)》

國內統一連續出版物號:CN51-1788/F

國際標準連續出版物號:ISSN2096-2886

郵發代號:62-625

投稿郵箱:thebeltandroadrpt@163.com

來源:國新網

編輯:王然

審核:李卉嬪

主編:鄧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