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兒園布置作業,要求孩子畫「我家的車」,寶媽靈機一動這樣做

2019-10-12   小歆媽媽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孩子在三四歲的時候,家長就會選擇把孩子送到幼兒園。家長這樣做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幼兒園裡學習科學知識,同時也能認識到別的小朋友,鍛鍊孩子的社交能力,幫助孩子養成活潑開朗的良好性格。幼兒園有時為了培養孩子的動手能力、學習能力、創新思維就會給孩子布置一些作業,家長也可以協助孩子完成,培養親子感情。不過有些作業卻讓家長不認同覺得學校欠考慮,這是為什麼呢?

最近一個寶媽劉女士跟我說起孩子幼兒園發生的一件事。劉女士說孩子今年五歲,在上幼兒園大班,馬上就要升小學了。這天孩子回家說老師布置了作業,劉女士覺得老師留作業不是很正常麼,也就沒有在意,就讓孩子自己先完成。結果到吃完飯的時候,孩子還在寫寫畫畫,劉女士就去問孩子是不是寫作業遇到什麼問題了,孩子回答媽媽說我們家的車不好畫。

聽到這劉女士有些奇怪,仔細一問,原來孩子的幼兒園作業就是畫「我家的車」。孩子說老師要求要畫的很詳細,比如說車的顏色,車的牌子。劉女士一聽就覺得有些彆扭,這哪是作業,分明就是家庭經濟調查表,要是經常布置這樣的奇葩作業肯定會讓孩子養成攀比之風。這個時候劉女士看到了房間裡孩子的玩具車,於是跟孩子說:「咱家這輛車好畫,畫這個。」

而她把這件事情發到網上後,網友們紛紛點贊,不得不說寶媽很機智,而幼兒園這樣的作業確實也有些不妥。

學校總布置「奇葩作業」,家長應該怎麼辦?

1.冷靜處理,詢問幼兒園和老師

幼兒園和老師布置作業的本意是為了鍛鍊孩子的各項能力,希望孩子能夠更好發展。而奇葩作業反而會孩子受到不良影響,因為孩子還小,三觀還未建立。當家長發現幼兒園布置了一些奇葩作業,應該冷靜處理,通過家長群或者是打電話詢問幼兒園和老師布置作業的出發點和目的。如果家長覺得幼兒園和老師的解釋並不能讓自己滿意,家長讓老師換一個作業形式或者取消此次作業。

2.引導孩子樹立正確價值觀

如果真的遇到了類似奇葩作業,家長又完全按照老師的要求來做,很容易養孩子養成不良習慣或者不好風氣,對孩子未來的發展不利。作為家長要引導孩子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換個方式幫助孩子完成作業,比如孩子要畫家裡的車,家長就可以引導孩子畫自己的玩具車。這種做法既可以規避不良習慣的養成,還可以發散孩子的思維,培養孩子的創新能力。

面對奇葩作業考驗的不止是孩子更是家長,家長作為孩子成長路上的領路人,一定要能夠辨別不良的習慣、風氣以及思想觀念,為孩子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當然孩子的教育還需要老師、學校、社會的共同參與。

各位家長面對孩子的奇葩作業是怎樣處理的?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交流!

————————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