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泰州(海陵區)泰山公園

2019-11-03     泰州小叟

泰州主城區(海陵區)西側的泰山公園,是全市最古老、面積最大的公園。終年芳草滿園、落英繽紛,樹木參天,鬱鬱蔥蔥。每當晨曦,草地、湖旁、林間處處是晨練人群,假日期間更是遊人如織。岳武穆祠屹立在泰山頂上,在樹木濃陰的庇護下,每日迎送朝暉夕陽。

公園從緣起、發展到形成,歷經千餘年,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泰州主城區(海陵區)城市建設、文化發展的歷程,現存的許多自然、人文景觀,充分反映了泰州豐富的文化底蘊。

1140年時任泰州知州的王瑍為減輕泰州城區遭受旱澇影響,發展水上交通運輸,方便居民汲水,於是開挖城區東、西市河。根據城區地形,將坑窪低地、舊水溝連接挖深,挖寬,形成河道,再與中市河及南北水關接通。工程完畢後形成了泰州外城河、內城河雙水繞城特有格局。開挖東、西市河時大量土方被用於加固城牆,開挖西市河時有一部分多餘之土被壘起,似小山墩。史載,當時高五丈,周一百二十餘丈。這就是現今名為"泰山"的雛形。

南宋嘉定十年(1217年)州守李駿選擇小山墩南面名為方洲的地方建造了一座園林,謂西園,方圓一百多畝,建成後於嘉定辛巳臘月寫了篇《方洲記》,後來邑人名李公園。該園規模宏大,景點很多,主要景觀有水雲鄉、 泰山公園景醒翁堂、小有洞天、六宜、椒嶼、桃源、知魚、盟鷗、一春佳趣、瓢庵、七一泉、薝葡林、青龍莊、純節、釣台等。這是迄今已知的泰州歷史上規模最大的園林。

南宋寶慶二年(1226年)新任州守陳垓疏浚現在的小西湖,史載"周一百八十七丈建堤"。在小山墩上建樓,取杜詩中"西嶽雲峰起"之意名"起雲樓",高四丈,幾乎與小山墩等高。登斯樓,極目遠望,"距城百里舉在目前",天高氣爽之日"京口諸峰,隱約可見"。俯瞰樓下,西園全景盡收眼底。在山墩南麓建安定書院,祀北宋大教育家胡瑗。這比揚州建安定書院早476年,是江蘇省最早書院之一。與此同時,在小西湖邊建亭、台、樓、閣。至此,以小山墩為中心,山墩上有樓,墩西有湖,湖旁有亭,墩南有書院,書院南有西園,泰州西門城牆內則成了名副其實的園林風景區。很可惜,這些景點在宋末元初時都毀於兵燹。

明正統九年(1444年)泰州同知王思旻在起雲樓廢址上建泰山祠。泰山之名由此始。 這有三說:一謂建泰山祠為紀念胡瑗之友孫復(名泰山);二謂讚揚胡瑗曾去山東泰山,與孫復、石介結伴自修,苦讀淡食十多年,後來成為一代大教育家,建泰山祠為與安定書院相呼應,意成一體;三謂以泰州地名為名。

正德年間(1506-1521年)泰州千總王華又在山南建玉女祠。

明萬曆十年(1582年),兵備副使舒大猷在山頂建岳武穆祠,紀念宋泰州知州岳飛,後歷經多次修繕,今祠內有岳飛等像。岳飛塑像王冠蟒服,氣宇軒昂,旁有岳飛便裝執書像及岳雲執雙錘像,東西兩側列岳飛16位部將像,皆栩栩如生。在殿外西側入口處,置秦檜夫婦跪像。

清雍正年間邑人進士宮偉鏐又在小西湖旁增建"春雨草堂",其子進士宮夢仁歸田後復加修葺。西園曆元、明兩代而湮沒。

清道光初(1821年)邑人尤金鏢、尤金城兄弟倆在西園故址建"城西草堂",與小西湖旁"春雨草堂"遙相呼應。民間稱為"尤園",一時"邑中文士,流連其地,觴詠迨無虛日",其盛況不遜於"春雨草堂"。邑人清貢生趙瑜曾作《草堂六言十二詠》傳世,現在讀來如重現"城西草堂"諸勝。

解放後(1951年)泰州市人民政府籌建公園,將市區許多具有文物價值的建築、石雕、磚雕、花木、家具集聚公園,公園似乎成了聚寶盆。除了原光孝寺的戒台、鐘樓巷的鐘樓在上世紀九十年代移出公園外,其餘仍置留園內。

上乘之物首推盆景園內數百件古盆景,松、柏、檜、枸、黃楊樹樁盆景大小不一,其中精品有《巧雲飛渡》、《鶴立銜芝》、《雲戀奇峰》、《雲鸞山岫》、《極頂煙雲》等,在國內外比賽中多次獲獎。加之原松林庵中遐邇聞名的六朝松斷肢,北門水關老槐樹的殘軀以及移栽的"紫藤花架"的古紫藤樹,公園成為泰州古樹名木的"收容所"。本為明御史蔣科為其父蔣行請封后所建柱史坊,原物被改作烈士陵園牌坊安置在泰山橋邊,而柱史坊底座上的四尊胡人石雕像原是撐石被卸下置於桂花園後河邊,這是全省唯一的一組明代胡人石雕像,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名宦儲 墓神道上的翁仲、馬、羊、龜等明代石雕在原動物園內與獅、虎、豹、熊各種動物相鄰、結伴。一座貞節牌坊成為湖上小橋的支架,石柱上的楹聯字跡至今仍十分清晰。原是明蔣科宅第牆上的近百塊磚雕被移作烈士祠圍牆上的裝飾物,還被"好心人"塗上了一層油漆。泰山山腰、腳下,烈士祠台階上、下及原公園大門旁五對石獅子年代久遠,造型各異、風格不一,都是不可多得的古石雕作品。

建築遷移

園內許多明清建築都從市區移建而來。望岳樓原是用光孝寺戒台殿木料改建而成。桂花園北三間明代建築來自大林橋省保文物單位王氏住宅。園林管理處辦公樓原是北門大華電影院旁的一所清代錢莊的樓房。東園內一排建築原是解放初棋杆巷上壩派出所的辦公用房,其內一組典雅、古樸的紅木家具堪稱泰州一絕。至於園北一座殿宇那是明代泰山行宮的二殿。

已經具有千年歷史的泰山公園,以它泰山的厚重,小西湖的秀美,盆景園的雅致及眾多文物的璀璨,向人們訴說泰州歷史的悠久,展示古城的靈氣和神韻,體現名城歷史文化的傳承。當泰州以全新的開放姿態邁向未來的時候,我們應該留住泰山公園的文脈,留住人文泰州的根。

交流影響文人薈萃

伴隨鹽糧產銷的發達,泰州一度成為文人薈萃地方,王維、白居易、李商隱、范仲淹、晏殊、歐陽修、王安石、秦觀、蘇軾、文天祥……來此任職、僑寓、遊憩的歷代名流廣有題詠。城西的泰山腳下小橋流水,曲徑通幽,更是騷人墨客流連忘返之佳處。他們把盞唱和的遺韻,不僅使一串如畫景致恍若再現,更讓今天觸摸到一脈來自歷史的神奇氣息。

西湖春雨、古阜斜陽

泰州主城區的"海陵前後八景"中,泰山公園便占有兩景---西湖春雨、古阜斜陽。西湖即小西湖,因其小巧玲瓏而得名,原有長堤、方嶼、霖亭、循亭等。明畫家王式曾作有"小西湖畫卷",畫卷後書明萬曆四十四年進士、泰州人劉萬春之詩:"惟有西湖在錢塘,練光黛色何微茫;煙拖楊柳千堤翠,風送荷蕖十里香。側身南望隔揚子,無因飛渡六朝水;平生曾識兩高峰,夜夜神遊清夢裡。吾鄉亦有小西湖,泰山之麓城西隅;蛙鼓隔林空積蘚,雁沙連野剩殘蘆。寧知得遇來陽伯,身作江淮天半壁;載疏載瀹追禹功,頓使湖波依舊碧。碧流如帶更如環,臨賞真同濠濮間;宛轉橋通仙舫過,青蔥樹待美人攀。畫史王郎稱好手,落筆冰綃堪換酒。他時攜向越中行,還能仿佛西湖否?"清代泰州詩人黃雲《題小西湖》曰:"除卻錢塘亦有湖,種梅山已不名孤。過橋花落桃兼否,隔浦風翻柳與蒲……"

旅遊信息

泰山公園位於江蘇泰州市主城區,公園不設圍牆免費開放。園內共分成四個區域:人文景觀區、盆景觀賞區、街頭綠地遊樂區、濱水休閒區。環繞公園的一條湖泊名小西湖,湖水的水質異常清澈,山上的綠樹叢倒映在水中,形成美麗的倒影映象,讓人產生無限的想像。湖邊有蜿蜒的迴廊,長長的木棧橋依石壩而建,親水平台伸入湖面,帶給遊客純美的享受,無愧其水上花園的稱號。小西湖四周有釣魚台、遊艇碼頭、湖心假山、臨湖禪院、望月樓等,寬闊的石板大道,串起了柱史坊、奶奶廟、春雨草堂、斷槐亭等景觀。水上花園、透空庭院、晨曦廣場、湖心小島,泰山公園將現代廣場風格與古建築柔和在了一起,可同時容納萬餘人遊樂休閒,真是泰州市民健身養心的好場所。

公園路

小西湖景區

小西湖畔,取「春花秋月、細雨輕風」之意,建有「春雨草堂」殿宇一座

「春雨草堂」在古時候,是文人騷客吟詩對歌的場所

清未民初泰山公園岳墩

步步高升,進入小土墩的最高處,也就是泰州泰山公園的最到點:岳王殿

五十年代的泰山公園

泰山嶽廟,是泰州市保文物「岳武穆祠」,簡稱岳王廟、岳廟、岳飛祠


氣宇軒昂的岳飛塑像

氣宇軒昂的岳飛塑像

氣宇軒昂的岳飛塑像

費孝通在這裡留有手跡「翠壘雲層」

泰州(揚派)盆景展覽館

泰州(揚派)盆景展覽館

泰州(揚派)盆景的剪扎技藝,是由泰州籍老藝人王壽山、萬覲堂祖先傳承至今

巨大的泰州(揚派)盆景

巨大的泰州(揚派)盆景

一組泰州泰山公園老照片

清未民初泰山公園岳墩

清未民初泰山公園岳墩

清未民初泰山公園岳墩

泰州小叟申明:部分文字和配圖源自網絡。版權歸原作者,侵權即刪。

文章來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tw/DU2WNG4BMH2_cNUgFEc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