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品 | 各大乳企紛紛跨界營養品領域,益生菌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2019-10-24   EBH母嬰時代


近年來,隨著科學研究不斷深入以及消費者認知水平的不斷提升,業界對於益生菌技術的應用更加科學與理性,整個產業進入穩步增長的新時期。

益生菌具有改善胃腸道、增強免疫力等功效的益生菌產品,逐漸成為人們追求健康的「新寵」,市場前景十分可觀。

相關報告指出,我國益生菌市場發展前景巨大,2020年產品規模將接近850億元。

01

跨界營養品領域

由於奶粉行業,越來越難的奶粉市場讓乳企不得不思考新的利潤增長點。

營養品行業紛紛成為了乳企的「新機遇」,尤其是乳企從奶粉延伸到營養品領域的布局似乎正在成為一種趨勢,其中益生菌產品在業內較為明顯。

據了解,健合集團作為國內最早涉足兒童益生菌的企業之一,早已在兒童益生菌領域深耕多年。

相關數據顯示,合生元益生菌已經行銷中國16年,全國有超過30000家門店分銷合生元益生菌產品,益生菌產品全球已售出20億小袋,並且還在澳洲正式推出了含維生素D配方的嬰兒益生菌產品。

而君樂寶近幾年在益生菌行業的表現也十分亮眼。自2014年涉足嬰配粉以來,僅4年時間,君樂寶就躍居國產奶粉陣營。

除此之外,君樂寶在益生菌領域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憑藉在發酵乳領域的研發優勢,君樂寶研發出了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益生菌——副乾酪乳桿菌N1115,並且在2017年末,君樂寶乳業宣布與先手科技達成戰略合作,推出了N1115益生菌粉產品(國家專利號:ZL2011 1 0357058.8)。

前不久,飛鶴赴港IPO文件中有講到,在專注嬰幼兒配方奶粉產品主業的同時,也一直積極尋求機會將業務多元化。憑藉與終端消費者建立的客戶忠誠度及信任以及繼續提供各類產品,藉此鞏固其在嬰幼兒配方奶粉及營養品牌的市場地位。

飛鶴已經在多款兒童綜合維他命產品及兒童礦物質補充品,如益生菌滴劑及鈣飲料等方面展開了研發工作。

其次,早在2015年,澳優乳業提出「黃金十年」發展規劃,在「黃金十年」第二階段產品組合中,益生菌將是澳優重要的發展方向之一。

因此,今年6月澳優與Genlac Biotech International Corporation(GLAC)簽訂可換股債券認購協議,認購GLAC 3000萬美元的可換股債券,相當於26.1%的股份。

而GLAC最終募集的資金是用於私有化豐華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意味著澳優也將間接擁有豐華生物26.1%的股份,這將助力澳優在益生菌領域的布局。

對此,澳優方面認為,豐華生技在益生菌及發酵相關應用產品的研究及開發、製造及銷售方面有豐富的經驗,此次投資符合公司擴充營養品業務的發展戰略,是公司擴張全球戰略版圖以及延伸產品線的重要部分。

02

益生菌行業發展空間巨大

在國家「健康中國」戰略的推動下,益生菌的市場規模快速擴大。

公開資料顯示,益生菌是指活的微生物,當攝取足夠數量時,對宿主健康有益。足夠數量、活菌狀態和有益健康功能是益生菌的核心特徵。

朝氣蓬勃的益生菌產業,迅猛發展的同時也面臨著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方面是行業標準缺乏。目前益生菌產品大量套用固體飲料、奶粉、果汁等行業標準,否則就無法註冊備案。

另一方面是,生產廠家過度誇大和盲目吹捧益生菌的功能。益生菌主要作用是膳食調理和亞健康的干預,一些不規範廠家甚至將益生菌的功能誇張到能包治百病。過分吹捧並不利於行業發展。

對此,業內人士表示,「好的益生菌產品一定要確定它的功效,而不是誇大。」目前中國對益生菌的研究主要還局限在腹瀉、便秘、過敏人群,缺乏強有力的證據支持和臨床研究,而功效研究對益生菌產品的行業發展至關重要。

其次,由於不同族群人的遺傳背景、生活環境、生活習慣的差異,腸道菌群存在巨大區別,來自本族群的原生菌或原籍菌最適合本族人體。

然而,在我國益生菌原料市場中,美國杜邦為最大的企業,其次是丹麥科漢森,這兩家企業是我國益生菌原料龍頭企業,壟斷了85%的市場份額。

業內專家們認為,發展我國自主知識產區的益生菌菌株,選出適宜國人的益生菌菌株,促進我國益生菌的本土化,打造中國人自己的菌株,真正做大做強中國的益生菌產業十分迫切。

因此,發展我國自主知識產區的益生菌菌株,選出適宜國人的益生菌菌株,促進我國益生菌的本土化成為益生菌市場重中之重。同時,我國益生菌市場的監督監管法規現狀也成為我國相關部門提前關注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