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今年40整,粗算下來釣齡也有20多年了。一直用所謂的傳統釣,以前是自己用竹子做的插節竿,短線,羽毛漂,保險絲做的墜,單鉤。基本上在我們當地什麼魚都釣上來過。後來條件好了一些,開始用碳素竿子,塑料防水漂,但是總體還是傳統釣的方法。大概在8幾年的時候第一次聽說了台釣這種概念。才慢慢學習了台釣方法。
師傅展示他的裝備
活墜
有次我開車回家,在半路看到一個釣魚的老人,因為當時那老人在公路上走,同是釣魚人,我就停下來,跟他寒暄,後來看他的魚獲很豐富,有鯽魚,有泥鰍,鯰魚和鲶魚!因為當時前後一兩公里的沒有人村,而且快一點鐘了,所以我就想著他還沒有吃飯,就給了瓶礦泉水給他,還把他送回家。
這是師父的「浮標」釣魚時的眼睛.
師父教我怎麼找底
跟他交流後才了解他的傳統釣,釣蚯蚓心得,老人熱情的招待了我,花生,酒,還要留我吃飯。也許很多原因吧,師傅很詳細的跟我講了他釣魚的心得!我還跟他相約等我忙完這段工程後,去某水庫釣魚——那個水庫離他住的地方大概三四十公里,他也沒有去過,他只是聽說過,我曾經在那水庫一個小時不到,上了幾條鯉魚總魚獲有十幾斤。
師父教我幾種蚯蚓的鉤法
師父在教我傳統釣
提起傳統釣,好多人認為傳統釣就是大鉤粗線鉛墜到底,老人 告訴我其實傳統釣分很多種,說說手竿,就竿線搭配來說,有長竿短線,齊竿線等。從釣組來說有輕墜離底,重墜到底的死鉛,活鉛,從鉤來說有單雙鉤和朝天鉤,擔擔鉤之分。就漂來說也分為立漂,七星漂和無漂繃尖釣,這些釣組都是可以根據釣況組合的。
師父講解鉤子的選擇
師父的失手繩
傳統釣法並不只是底釣法,還包括底釣浮釣懸墜釣,在湖北等多水的地方,釣法更是五花八門,這些釣法應該都屬於傳統釣。
師父自己用竹篾編織的「魚護」還有它的「餌料盆」
但有一個和台釣最明顯的分別就是傳統釣用竿普遍要比台釣用竿長一些,而且傳統釣針對的都是大魚的釣組,所以釣組的靈敏度就沒要求那麼高,其實在野釣時靈敏度低了反而有好處。台釣之所成為一個獨立的釣種並不是因為它有什麼先進性,只要能釣上魚來,管我用什麼方法,不要拘泥於某種方法,目的,重要的是過程,簡而言之就是要享受這種野外釣魚的過程,享受這藍天白雲,這空氣,當然如果有魚獲的話更好。
「魚護」的蓋子
傳統釣組
我只是感嘆:在台灣台釣已經和日本的茶道一樣成為了一種文化,釣魚時的姿勢,拋竿取魚的方法都有嚴格的規定,而且釣手也是有級別的。而我們的傳統釣除了一些上年紀的老人還在堅持外,已經很難在看到它的蹤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