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 都市現場(jxtvdsxc)原創發布
未經允許請勿轉載 如刪除來源必究
2月20號,在武漢協和腫瘤中心,江西醫療國家隊治癒的第一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康復出院。今天,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位出院患者的主治醫師——曹春水。曹春水是江西援助湖北第六批國家醫療隊隊員,也是南昌大學一附院急診科的副主任。
時間:2月22日15:45分
地點:湖北武漢
口述人:曹春水
行程:剛下早班
有很多的重症病人送來以後,有時候嚴重程度出乎我們的想像。——曹春水
匆忙而又感動的一天,消完毒、洗個澡,終於吃上了午飯。來武漢才幾天,我聽到的「 感謝」,加起來可能比好幾年的總和還要多。
猶記得前天,那位71歲的大爺出院時,說出的話讓我一輩子都難忘。「你讓我又有了活下去的希望了,讓我看到了活下去的陽光。」大爺的意思是我們又開啟了他的生活之門,讓他從鬼門關裡面挺過來了。
常言道,醫者,救死扶傷。剛出院1位,緊跟著又補上了一位,華中科大同濟醫學院的協和腫瘤中心重症病區Z14病區依然滿員。63位病人當中,其中重症44位,還有2位極危。我們來武漢,就是來幫他們過關的。
這幾天,在隔離病房,一忙起來我們常常忘了隔離衣只有6到8小時的最佳防護時長。哎,哪顧得上這些。還記得有一天出來,都十個鐘頭了,和妻子視頻時提了一嘴,她眼淚「嘩」地就流了下來。我知道她是擔心我,大家都是干這行的,感同身受。
因為重症病房患者的治療,要講究時效性,如果醫療的措施沒有做到位,那麼可能這個病人就在你的手上溜走了,一條生命就沒了,所以沒有去想到這個時間。作為一個醫者,你承擔了這份職業,你就必須要有這個擔當。
我的妻子又何嘗不是這樣?大年初二,她就去了我們南昌大學一附院象湖分院的一線,至今沒有回過家;我在發熱門診,雖說可以回家,但和女兒也是保持著距離。出征前,記得領導打電話問我,能派誰北上,我說,這不現成的,就我嘛。
其實,女兒一直也在擔心我,我是知道的。她在上托福的網課,有一次老師發信息過來,說她沒有完成作業。我當時問她為什麼會這樣,女兒回答我,「你以為我的內心不會有波動嗎,你到武漢去了。」
女兒,別擔心,爸爸這次來武漢,不是單打獨鬥,是和叔叔阿姨們組成了一個全能戰艦,每晚8點,這艘戰艦的「頭腦風暴」準時開啟。
根據每一個患者的不同情況,我們一般會討論3到4個小時。所以對患者進行一個精準的個體化的醫療是非常重要的,必須要發揮整個團隊的聰明才智。
既然來了,我們就會傾盡全力;既然做了,我們就一定要做得最好!每一位患者,我們都要讓他平安回家。
記者手記:採訪時,記者注意到一個細節,那就是曹醫生很喜歡笑,全程都是笑著接受採訪的。快樂、積極的心態,其實也是增強抵抗力的一種方法。我們相信,不久,我們就能摘下口罩,開懷大笑。